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

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干部,这是中国革命持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不同时期,好干部标准是不一样的,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也不尽相同。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领导干部的典范。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是反映党的性质、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的要求。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精神是党的好干部精神的实质。

1.产生背景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历来是关系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干部,这是中国革命持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不同时期,好干部标准是不一样的,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也不尽相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在领导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立足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5],并经中共十二大写入党章。1989年5月,邓小平就选什么样的人进中央班子,讲了五条标准,即选改革者、选开放者、选实干者、选公认者、选“三要”[2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泽民多次强调,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坚持党的原则,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标准和干部政策。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着重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后,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8年。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好干部队伍。当前,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他们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勤政务实。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吴仁宝、任长霞、牛玉儒、沈浩、杨业功等就是千千万万个好干部的代表。每当提起这些闪光的名字,不由想起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孔繁森两次赴藏,历时十载,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人最感动的是,他用自己温暖的怀抱为敬老院的藏族老阿妈捂脚,为生病的藏族老人吸痰,为抚养3名孤儿,三次卖血。杨善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当他从地委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后,婉拒回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回到家乡改造荒山,义务植树20多年,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上重披绿装,最后又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他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每当想起他们的名字,都有一种崇敬在心中升腾;每当讲起他们的故事,都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高尚、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领导干部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忠诚高扬起共产党员的旗帜,激励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

2.基本内涵

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是反映党的性质、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的要求。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去世后,1995年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和李鹏关于学习孔繁森的题词。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李鹏总理的题词是:“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精神是党的好干部精神的实质。

党的优秀干部郑培民去世后,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郑培民妻子时说:“党中央反复强调,作为共产党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自己、如何使用权力,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郑培民同志事迹的感人至深之处,正是在于他身上所具有的这种精神和作风。”2004年7月,中宣部召开郑培民精神研讨会,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对郑培民精神作了概括:心系群众、为民谋利;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坚持理想、清正廉洁;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2011年4月13日,当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的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逝世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十八大以来,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这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和根本问题。习近平认为,好干部的标准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不同历史时期标准是不一样的。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什么是新时期的好干部标准做了最权威的概括:“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7],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这20字标准写进总则第一条,这是新时期我党选人用人的时代标准和基本导向。2014年3月,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8]。“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对当前领导干部正心修身、干事创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2014年5月,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视察调研时,对党委办公厅(室)干部提出“五个坚持”[29]要求。2014年10月,他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涵盖了干部队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对好干部标准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15年6月30日,他在北京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对各级党员干部培养提出要求:广大县委书记要以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2015年11月,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2015年12月28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好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好干部的殷切期望。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出席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时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要“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要求,既有对整个干部队伍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有对特殊干部群体提出的具体要求,更加突出了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求真务实、从严认真,赋予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3.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的今天,对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建设一支好干部队伍,发扬新时期好干部精神,关系到我党事业的兴旺发达。

第一,弘扬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好干部队伍的需要。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竞争十分激烈,但最核心、最激烈、最高层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执政骨干综合素质的竞争。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胆识和才能,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好干部队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吴仁宝、任长霞、牛玉儒、沈浩、杨业功这样党的好干部,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赞誉。当前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这些现象激化了党群、干群矛盾,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社会稳定。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弘扬好干部精神,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好干部队伍。

第二,弘扬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古人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毛泽东有个著名的论断,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和办法才能执行。”好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领导和管理的核心地位。领导干部的领导地位和角色,决定了他们不仅是干部队伍中的带头人,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引领者。他们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自身形象,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和导航仪。领导干部作风正派,歪风邪气就难以抬头,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相反,如果领导本身作风不正,必然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正因为领导干部在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以至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中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必须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党的大政方针确定之后,要靠党员干部带头来落实。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几代人的接力付出。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从这一点说,能不能把好干部培养选拔出来,意义重大。所以,只有弘扬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弘扬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是加快党的伟大事业发展的需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一批又一批好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为,这是新的时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好干部越多,我们的伟大事业就越兴旺,前途就越光明。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当前所开展的扶贫攻坚工作都需要更多的好干部发扬好干部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当今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困难也更加集中、任务更加繁重。从总体上看,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转型阶段、改革攻坚阶段,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但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多发、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也开始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是在深水区里的改革,要啃硬骨头。涉险滩、破瓶颈,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深度利益调整,其敏感程度、复杂程度、艰巨程度空前。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实现“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看清形势、适应趋势,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各种矛盾的交织中发挥优势,这些都对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等为榜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做发展的开路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做班子的带头人,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只有这样,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才有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才能完成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时代呼唤更多的好干部,人民期待更多的好干部发扬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娄 晶)

孔繁森精神简介

孔繁森,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被人们广泛传颂着。他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他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为了响应国家对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援助的号召,他两次赴藏,历时十载,深受藏族人民的爱戴,最后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我们党的模范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的代表。孔繁森精神正是应时代呼唤并打着时代烙印应运而生的崇高精神。

孔繁森(1944.7.16—1994.11.29),出生于山东聊城。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1988年,组织上派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赴藏期满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乡,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年仅50岁。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并发表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学习活动的通知。

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孔繁森亲属、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成员和参加采写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江泽民在会见时说: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全党的楷模。我们要像当年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一样,大力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活动。

1995年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江泽民和李鹏关于学习孔繁森的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胡锦涛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书所作的序言。

2009年9月,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精神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

弘扬孔繁森精神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孔繁森精神的灵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任务繁重艰巨,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像孔繁森一样,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忠诚,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始终做到自警、自励、自省,敬畏法律,珍惜岗位,守住底线,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弘扬孔繁森精神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学习孔繁森就应该像他那样,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的位置,真心奉献、诚心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体察群众疾苦,切实增进群众感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群众同甘共苦,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还要勇担为民之责,勇担跨越发展之责,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发动群众,于险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可能中办成事情,推动事业向前发展。弘扬孔繁森精神是坚持廉洁奉公的需要。孔繁森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绝不把职务当成捞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面临着越来越多诱惑和陷阱,我们要学习孔繁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党性修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在各种诱惑面前一定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把紧关口,自觉抵制贪腐的侵蚀,做到不该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能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弘扬孔繁森精神是坚持求真务实的需要。孔繁森在西藏任职期间,坚守“我不是来做官的,是来做事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在出席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时他再次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广大干部来说,现在担当尽责的最大着力处,就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像孔繁森那样,少考虑个人名利得失,多做实在事,在实干中担当起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历史重任。

弘扬孔繁森精神,贵在行动,重在实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加倍珍惜孔繁森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真正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娄 晶)

郑培民精神简介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是时代给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严肃课题。郑培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他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郑培民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郑培民(1943.7.23—2002.3.11),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1992年至1995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任省委副书记。2001年,郑培民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3月11日,在北京参加中央组织的十六大干部考察工作中,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享年59岁。

郑培民去世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胡锦涛总书记说:“培民是党的好儿子、好干部。”

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郑培民妻子时说:“党中央反复强调,作为共产党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自己、如何使用权力,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郑培民同志事迹的感人至深之处,正是在于他身上所具有的这种精神和作风。”

2004年3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2004年7月,中宣部召开郑培民精神研讨会,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对郑培民精神作了最权威的概括:一是心系群众、为民谋利;二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三是坚持理想、清正廉洁;四是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弘扬郑培民精神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好“世界观这个总开关”的需要。从郑培民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新时期,学习郑培民精神,要把好世界观这个总开关,自觉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在政治风浪中辨明方向,站稳立场,在各方面守住底线。才能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肩负起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弘扬郑培民精神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做官先做人”的需要。郑培民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信奉的是“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我们学习郑培民,就要像他那样把人生的目标定位于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常怀为民之心,善谋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才能增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只有对权力心生敬畏,才能经常用“为民务实清廉”的尺子量一量,才能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座右铭,时时反省自问,常思改进,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郑培民精神是树立廉洁自律,正确“对待身外之物”的需要。郑培民常说:“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更加激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向腐败的深渊。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郑培民那样,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正确对待自己,慎独慎微,管得住小节,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正确对待亲情,管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在个人廉洁自律上不开前门、堵住后门,永不“闯红灯”。弘扬郑培民精神是树立宗旨意识,践行“为人民办实事”的需要。郑培民经常说,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我们要学习他坚持“老百姓比天大”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执政的最高境界。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要看长远、谋全局、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要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实话、办实事,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弘扬郑培民精神,造就千千万万个郑培民式的优秀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郑培民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娄 晶)

牛玉儒精神简介

牛玉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牛玉儒是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后,涌现出的又一位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牛玉儒(1952.11—2004.8.14),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先后任秘书、秘书长、常委。1989年11月开始,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兼办公厅党组书记。1996年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2003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2004年8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2岁。

2004年9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向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牛玉儒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怀念。党需要这样的好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的贴心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宣传他,让千千万万个牛玉儒式的好干部涌现出来。”

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学习。

2005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牛玉儒同志是党的好干部,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牛玉儒家属。他表示,先进模范不能忘记,牛玉儒同志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牛玉儒这样的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

牛玉儒精神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领导作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勤政为官的高尚情操;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创业精神。

弘扬牛玉儒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是牛玉儒的座右铭。牛玉儒的事迹告诉我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群众的立场,解决好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弘扬牛玉儒精神是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不断增强道德修养的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像牛玉儒一样,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牢记“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燎原”的古训,自重、自醒、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弘扬牛玉儒精神是坚持清正廉洁,勤政为官,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需要。牛玉儒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他深知,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在亲情、友情面前,他从不为自己谋私利。牛玉儒的事迹启示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任务十分繁重。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树立强烈的纪律意识、底线意识,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为民造福,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弘扬牛玉儒精神是坚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需要。牛玉儒说,“我们要当实干家,别当表演家,要做事,不要做戏。”“只要我们生命一分钟,就要敬业60秒。”新时期弘扬牛玉儒精神,就是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还应该像他那样,讲奉献、有作为,坚持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群众的急需问题上,放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牛玉儒的事迹平凡而伟大,品德朴实而高尚。牛玉儒精神,必将激励共产党人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将鼓舞千千万万的人们奋发进取,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娄 晶)

杨善洲精神简介

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在我们党内,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极少数党员、干部甚至放弃党性原则,理想信念动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杨善洲,一个闪现着熠熠光辉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被广泛地传颂着。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朴素、看到了高尚、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里,需要千千万万个杨善洲式的好干部。

杨善洲(1927.1.4—2010.10.10),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20余年,使7.2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2010年9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建议作为创新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2010年9月29日,李源潮再次批示:杨善洲同志是退离休老干部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榜样,应作为创新争优中的重大典型加以宣传。

2011年2月25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新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共云南省委联合举办的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报告团成员并讲话。

2011年3月20日,新华社电: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2011年4月1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时对杨善洲精神作了最权威的论述。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实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增进群众感情,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弘扬杨善洲精神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党忠诚的需要。杨善洲60年如一日,把理想信念转化为终身的实际行动。我们弘扬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像他那样时常怀有一颗进取之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弘扬杨善洲精神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秉公用权的需要。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秉公用权的自律精神,为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为政、干事、做人的光辉旗帜。弘扬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勤修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德,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为民所用。弘扬杨善洲精神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创业的需要。杨善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无畏、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弘扬杨善洲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廉洁自律,遵守廉政准则,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亲属,管住自己的身边的人。争做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弘扬杨善洲精神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心为民的需要。杨善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典型代表。弘扬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当作掌权用权的根本出发点,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恪尽职守、秉公用权,做到有权不搞特权、掌权不谋私利、用权一心为公,做人民满意的公仆。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着力克服“四风”问题,以优良的作风,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杨善洲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忠贞不渝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历史将不断证明,崇高、无私、忠诚的杨善洲精神会穿越时空,不停地回响在中华大地上。

(娄 晶)

【注释】

[1]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2008年版,152页。

[2]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2008年版,208页。

[3]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2008年版,152页。

[4]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2008年版,第1页。

[5]《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

[6]《外电综合:国外媒体热评中国青藏铁路影响》,《新京报》,2006年7月3日。

[7]《西报赞扬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工程》,新华网转载自西班牙《先锋报》,2006年2月28日。

[8]喻华钢:《穿越天路 触摸高原:青藏铁路的报道扫描》,人民网《今传媒》,2006年第9期(下月刊)。

[9]首都铁路公共关系协会:《生前留下遗愿 壮怀青藏铁路宏图》,新浪网,2006年9月7日。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7卷,《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1973年12月9日〕》,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1987年6月29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12]《邓小平同志与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新华网,转载自《回忆邓小平》(下),2003年8月19日。

[13]孙亚明:《中国铁路之梦——写在青藏铁路即将开工之际》,《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19日。

[1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2000年11月10日)》,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5]胡锦涛: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7月1日。

[16]孙承斌、邹声文:《郑重的嘱托殷切的期望——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青藏铁路沿线纪实》,《新华网》,2006年7月2日。

[17]张晓华、罗宇凡:《谱写雪域高原中国梦的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新华每日电讯》第1版,2015年9月6日。

[18]《青藏铁路精神》课题研究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人民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7版。

[19]毛小民:《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中铁“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是怎样铸就的》,《企业文化》,2009年1月。

[20]刘畅,王圣志:《微命三尺献高原 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朴实语言》,新华网,2003年10月5日。

[21]王圣志等:《十万大军五年征战——青藏铁路建设纪实》,青海新闻网,2006年7月1日。

[22]浙江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编:《走进非洲的浙江省派遣援外医疗队35周年》,浙江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2003年,第36页。

[23]江苏省卫生厅编:《江苏援外医疗35周年纪念》1999年,第26页。

[24]《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 江苏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纪实》,《新华日报》2014年9月29日。

[2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61页。

[26]即“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路线的人”;“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

[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页。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

[29]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