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源山祖孙三代的石刻诗

灵源山祖孙三代的石刻诗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摩崖石刻是我们文明古国别致的风景。1979年,余应邀在灵水中学任教,闲暇或假日,每招呼同仁走山,偶然在灵源山上的丛林密棘中发现几处不见经传的重要摩崖石刻。除“石镜道人之塔”外,还有一组黄伯善(菊山)祖孙三代咏和的摩崖诗刻。从时间上借助推断:灵源山“步云关”摩崖石刻咏和诗,是在黄菊山(伯善)主修他们黄氏族谱完稿后的“隆庆壬申”年进行的。

摩崖石刻是我们文明古国别致的风景。泉州山川文物丰富,摩崖石刻异彩纷呈,但是在志书上,除了对清源山、九日山记载较为详细外,对城外诸山,所载者十不及五六,即以晋江灵源山为例,多数委弃于风霜之中。

1979年,余应邀在灵水中学任教,闲暇或假日,每招呼同仁走山,偶然在灵源山上的丛林密棘中发现几处不见经传的重要摩崖石刻。除“石镜道人之塔”外,还有一组黄伯善(菊山)祖孙三代咏和的摩崖诗刻。诗刻文字流畅,苍劲活泼,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风化,斑驳难辨。因为它刻在一堵奇险的巨石上,荆棘藤萝包罗其间,经过几番勉强操作,才揣摩全文,并由同仁协助,把全诗记录下来。

前些年,余再访灵源山,听灵源山主事人说“步云关”的摩崖咏和诗因风化,字迹难辨,好事者挺才,搭架操钢钎加以雕琢。余连忙上去看个究竟,糟糕!此乃揠苗之技也!其中一些字、词不加认真考究,仅凭其形状,任意杜撰,造成音律不调,平仄错乱,韵脚缺叶,教人啼笑不得。幸而1979的记录稿还找得到,即成此文,以飨同好。下面是“步云关”摩崖石刻全文(标点、分行系笔者所加):

×同陈浩泉、黄鳌泉、双江、迩江、心松游紫云室坐月

幽壑萦纡兰芷芬,

秋空飞送雁鸿群。

客从树杪窥苍极,

僧向岩端拜紫云。

蓬岛鲸鲵俱遁迹,

远臣诗礼正同文。

虚堂午夜玄谈别,

始信平生有异闻。

脉脉灵泉散远芬,

天涯孤客共仙群。

闲心自恋山中月,

紫气虚连石上云。

黄宪高标真绝俗,

陈琳逸兴更扬文。

今成漫浪蓬瀛侣,

玄圃清音必与闻。

坐月共沾桂魄芬,

高秋良夜几能群。

苍苍华发羞黄叶,

寂寂青山飞白云。

响满松涛俱足籁,

光流草露总成文。

无边佳景供诗兴,

为赋仙灵欲有闻。

玉树金兰尽有芬,

冠裳万里此为群。

十方不愧黄堂客,

六翮相看碧露云。

谁信忙中还有赋,

由来外务亦须文。

松关玩月终宵坐,

殿宇于今岂昔闻。

━━隆庆壬申

层峦树木送清芬,

■道林中麋为群。

相好谈玄松下月,

何因玩世岭头云。

黄花俎豆皆能笔,

野簌村蔬足论文

不羡雷池风景异,

山游似次未前闻。

━━黄菊山和前韵

上面摩崖石刻咏诗,到第四首镌上“隆庆壬申”4字,最后一首具名“黄菊山和前韵”6字,可知这次在灵源山紫云室“坐月”咏和,是在明朝穆宗六年(1572)之秋,距今已有400多年。

查石刻咏和诗的题款姓名,除陈浩泉、黄鳌泉及心松未见于志书外、其他如双江、迩江、菊山分别见载于《闽书》、《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兹依序简介如下:

菊山,原名黄伯善,字达兼,菊山是他的号,累官至衢州府同知,赠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所著有《菊山文集》、《菊山诗集》等。

双江,原名黄宪清,字以宪,双江是他的号,黄伯善之子,官廉州司大夫。不久廉州、雷州“缺守,宪清两摄篆”。以子黄汝良贵,赠宫傅。

迩江,原名黄汝惠,字明学,迩江是他的号,黄伯善之孙,黄宪清之子。《闽书》载他“潜心风雅,多所撰述,凡古人出处,时贤履历,叩之无不如响……”

黄氏长房《重修安海族谱》序云:“……隆庆三年己巳,海渔叔以金墩、塘下二谱来合族……时畏庵、菊山、双江诸叔初修者……”从时间上借助推断:灵源山“步云关”摩崖石刻咏和诗,是在黄菊山(伯善)主修他们黄氏族谱完稿后的“隆庆壬申”年进行的。在此之前的“隆庆壬申已巳”,他与畏庵、双江诸人均忙于修谱。看来这次“坐月”咏和,是修谱后一次富有浪漫色彩的聚会。

——原载《泉州晚报》1997.9.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