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心清宁得所乐

内心清宁得所乐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宁之心,诗意之人,总是能发现生活悠然的情致,由此得到自己的幸福和内心的满足。懵懂之后,激情褪尽,浮泛之后的沉潜,沉潜之后的淡泊,便得清宁之所乐。繁华尽处见真淳,生活简单细致至此,也不过是,一草一木的幸福,内心清宁便会感觉得到幸福的真谛,懂得人生之乐趣。内心清宁,便得所乐。内心澄明清宁之人,便是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到人生的情致,我们拥有的并不算多,但也不少,所以不必抱怨。

不幸的人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内心澄明清净之处,便是乐之所至。内心浮躁之人,总会在尘世的繁华中迷了眼,失了心。但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叩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这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是功成名就,也许是誉满天下,也许是高官厚禄,也许什么都不是,我们只是想要做真实的自己,以最清净的心看陌上红尘。

有一位妇人,平日很喜欢种花养花,同时她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因而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采上一束鲜花,给寺庙的佛祖送去。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来到佛殿送花,正好遇上从法堂诵经完毕的无德禅师。

禅师看着妇人,赞赏地说道:“根据佛经记载,常以鲜花供佛的人,来世一定会是个美丽庄严的貌美之人。施主您这么虔诚,每天都来给佛祖献花,可见也是心中有大美的人啊。”

妇人听了很高兴,回答道:“我只是照着自己的内心做了觉得该做的事。何况我每次来到寺院,面对着佛像,心灵积郁的污垢就像被清水洗涤过一样,从中得益不少。只是每次在佛祖这里清洗过后的心,一回到家中,就又烦乱了。因而也想请问大师,我一个乡野妇人,要如何在这个充斥了烦恼喧嚣的尘世中,保持面对佛祖般清静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听过之后,反问道:“你常年以鲜花献佛,定是个爱花之人,那你一定知道,如何才能让花朵保持新鲜吧?”

妇人笑了笑,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答道:“要保持花朵新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每天给花朵换水。还有,换水时要记得,把最底部的花梗剪去一截,因为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花梗容易腐烂,而腐烂之后的花梗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花朵也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施主既然知道保持花朵新鲜的办法,又怎么不明白让自己的心性清明呢?保持清静纯洁的内心,和给鲜花换水的方法是一样的呀。周遭喧嚣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的心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剪去被污染的枝节,让心宁静,才能去掉污垢、吸收营养,保持健康和活力。”

妇人听后,心下一片开朗,欣喜地施礼感谢道:“多谢禅师的开导,我还真是愚笨,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想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禅师交流,青衣素食,诵经念佛,在晨钟暮鼓的敲打下,在菩提梵唱的指引下,体会真正内心的宁静。”

清宁之心,诗意之人,总是能发现生活悠然的情致,由此得到自己的幸福和内心的满足。苏轼被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汝州时作《浣溪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淡雅灵动清新水墨画似的景色: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茸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舒坦,这清淡的欢愉便是人间最美的味道。即使人世坎坷,官场沉浮,且把红尘俗事忘掉,只得青山绿水间的清欢。

清宁之所向,内心之所喜。懵懂之后,激情褪尽,浮泛之后的沉潜,沉潜之后的淡泊,便得清宁之所乐。繁华尽处见真淳,生活简单细致至此,也不过是,一草一木的幸福,内心清宁便会感觉得到幸福的真谛,懂得人生之乐趣。

内心清净,便是禅。内心清宁,便得所乐。人生如此,便能得红尘俗世沉浮之间山水清明之境。内心澄明清宁之人,便是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到人生的情致,我们拥有的并不算多,但也不少,所以不必抱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