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几条原则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几条原则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几条原则1.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也许因为我和斌斌是隔辈人的关系,我没有其他家长那样,经历过悲伤、绝望与无助的洗礼,我始终是用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斌斌的病情的。家长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孤独症患儿康复的快慢。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几条原则_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几条原则

1.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也许因为我和斌斌是隔辈人的关系,我没有其他家长那样,经历过悲伤、绝望与无助的洗礼,我始终是用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斌斌的病情的。因为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孩子得了什么样的病,都不是我们本人或上一辈子作了什么孽才招来这样的灾祸。因此我不怕人们看不起我,我从来不对亲戚、朋友、同事、熟人、邻里甚至于素不相识的人隐瞒斌斌的病情。但这并不等于我对斌斌的病不重视,我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叫我们摊上了,这就是命运,既来之,则安之。死马当做活马医,做最坏的准备,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斌斌不能进托儿所、不能上幼儿园,我提前退休在家带孩子,也减轻了儿子、儿媳妇的压力,所以他们也没有像一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那样悲观、绝望。我们一家人的心态都比较平和,不刻意隐瞒孩子的病情,不让把斌斌与外界隔绝,尽可能地把他带出去,给他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空间,锻炼了他的体魄、增强了他的心智、改变了他的行为,最终使斌斌走出了孤独。

家长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孤独症患儿康复的快慢。因为你必须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对孩子才能有最大的爱心、才能有最持久的耐心、才能有最周到的细心,只有做到这三心,你才能了解孩子的心。了解了孩子的心,才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无不了如指掌。不但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教孩子什么东西,还要知道什么时候不该教他什么。什么时候能教进去,什么时候教不进去。什么时候该管孩子,什么时候不该管孩子。才能引导他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人沟通,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学习的能力,培养他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一步一步的带他走出孤独、走向成功。

2.随时随地、循序渐进

一个正常的孩子,他成长到一个年龄段,同龄人该会的东西即使没人特意教他,他自己也会顺其自然的会了,因为他自己能通过对周围的人和事的观察模仿学习。我们患孤独症的孩子却是每一样东西都得教,而且很多东西是无论你怎么样去教,他就是学不会。有些家长这时就会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教会孩子所有他想让孩子学的东西,结果欲速则不达,弄得自己先对孩子丧失信心,反正也是学不会、教也是白教,干脆放弃不管,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由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他们属于智力残疾,不可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聪明睿智,按计划、按时间完成教学内容。教他们东西就必须要拿出最大的耐心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一点一滴、循序渐进。把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做是对孩子的训练。例如:我在家里教斌斌说话、穿衣、吃饭,在走路的时候教他不能乱跑,在领他出去玩的时候同时告诉他路边的花草是什么颜色,门牌号码、机关、商店名称、广告牌匾等等都是教学内容,一块石头、一根树枝都可以当笔用,在雪地上、在墙壁上练字、算数。每次教的东西不能要求他马上就记住,再说他也不可能马上都记住。教给他的东西,也许教了9999次的时候他还没有学会,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要放弃,也可能再教一次他就会了。因此,1年、2年、3年不会,你也不要气馁,要相信中国的老话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只要我们功夫下到、心思用到,患孤独症的儿童是可以训练好的。即使不能自立,起码也能自理。只有不用心的家长,没有训练不好的孩子。

3.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无欲无求我行我素,根本上就不在意父母和他人的反应,不会迎取悦他人,没有好奇心、没有求知欲,不接受大人的指令和要求,同龄儿童该懂的他不懂、同龄儿童该会的他不会,这就是的孤独症儿童的最大特征。但这不等于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兴趣,只是他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在我们大人的眼睛里看来毫无意义,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孩子感兴趣的,我们又没有兴趣,致使我们失掉了很多良机。

例如:当初斌斌就是到处乱跑,我想让他安静坐下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根本就办不到,没办法我只好领他到宽敞安全的地方陪他来回奔跑,结果他饭量增加了、睡眠塌实了,能吃能睡体质增强了,也是一个收获。发现斌斌能玩蹦蹦床我就每天都领他到公园去玩,这项游戏运动量大,还能和小朋友接触,锻炼了他肢体的协调能力,他玩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没有恐惧,比起逼迫孩子在哭泣中做感统训练的效果好多了。斌斌非常喜欢买锁头、买酱油壶,我想不会有几个家长会由着他的性子让他买的。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这没有用、白白浪费钱而拒绝孩子的要求,有多少家长劝我不要给斌斌买那么多的锁头和酱油壶,而我却不是这样看,孩子喜欢就是需要,我就当做是给斌斌买的玩具。发现斌斌愿意看扭大秧歌、愿意在大秧歌队里跑,我就有意识地求人教他扭大秧歌。当时就有人不赞成我的做法,不让我成天领孩子在大秧歌队伍里面混,说那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孩子的。他们没有想到,正是扭大秧歌使斌斌学会了模仿、等待、听从指令、服从约束,增加了与人交际交流的机会,迈出了他走出孤独的最最关键的一步。

在别人眼里认为是丝毫没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段,这就是我和其他家长的不同之处。

4.一旦确诊为儿童孤独症,就不要乱投医

目前治疗孤独症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良好的训练,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孩子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之后,只要没有其他并发症如癫痫等病症,最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到处求医问药上,抓紧时间对孩子加强训练是正路。否则不但会浪费大量的金钱,而且也错过了训练孩子的最佳时机。尤其是不能相信巫婆、神汉的花言巧语。另外尽量少吃药或不吃药,尤其是那些镇静药,如果说为了单纯抑制多动,我劝你最好是不给孩子吃,因为多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运动量的训练是完全可以使他改变的。斌斌在7岁以前几乎没有一分钟的安静,就是吃饭也没有老实的时候,8岁时送他去学前班还坐不住板凳呢,现在他是班里最守纪律的一个。

5.训练行为比开发智力还重要

要想叫孤独症儿童回归社会,首先他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例如:不随地便溺、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吵闹、不攻击他人、不损坏公私财物和设施等。如果说连这些起码的社会准则都做不到,智力开发得再好也没有用,人们将把他视为洪水野兽和吓唬小孩的工具,避之唯恐不及,他就更加无法融入社会,只能是一个到处不受欢迎的人。就像我在朝阳公园碰到的那个老者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一个智障儿童,那一幕让我至今难忘。无怪杨晓玲教授说:“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孤独症患者,这个家庭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之中。”

6.教育孤独症儿童,不能打骂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被孩子磨急了,也难免性情急躁,对孩子施暴。结果只能越来越坏,不可能对教育孩子起到任何作用。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想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正常的儿童,对他(她)们的乖戾,必须学会妥协、必须学会容忍。多想他(她)的进步,坚信我们自己能把帮他(她)们改掉这种毛病。但这不等于放任自流,一个手指都不能碰,该坚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也可以打几下吓唬吓唬,但不能下死手,次数也不能多,多了就会走向反面,即老百姓所说的:“打皮了、骂滑了”,我们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7.容忍无伤大雅的怪癖,换取孩子一个好心情

斌斌就愿意买锁头、买酱油壶,有时买完了真是爱不释手,能玩上一天或半天,而有时买完了摆弄几下就丢在一边,再也不闻不问了。第二天他若还要买,你不给他买,他就会磨叨起来没完没了,在这期间你想让他干点别的事,什么事也干不下去,他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你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要求时,立刻一天的乌云全散,这个时候你向他提什么条件,他都会答应你。在这个方面,我认为,只要是无伤大雅的怪癖,都可以容忍,就当给普通的孩子买玩具了,换得他一个好心情,不就是玩具起到的作用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