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现的逻辑

科学发现的逻辑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逻辑,遇到一些困惑,阅读了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该书为我们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方法。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是科学哲学的经典巨作,阅读该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是科学发现的最有力的动机。

科学发现的逻辑

近日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逻辑,遇到一些困惑,阅读了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科学发现的逻辑》,该书为我们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方法。

本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书中提出的有关科学的性质和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增长的独创性论点,对科学哲学、认识论、逻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史自然科学、医学、设计理论、社会科学均有影响。一些著名科学家都认为他的方法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实践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近代培根的归纳法、现代爱因斯坦的直觉法,但是科学探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观察、归纳、证明、假说等科学研究环节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对科学探索的过程到底能否作出某种条理化的总结和概括?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既是一个宏大的愿望,又是一个迷人的陷阱。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儿,从逻辑经验主义到新历史主义,从牛顿到爱因斯坦,无数哲学家、科学家都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而《科学发现的逻辑》在综合考察各个时期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甚至心理学家对此问题的论述后,从科学发现这一角度,对这方面的论述进行了历史性回溯和案例追踪。作者认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经历了一个从理性到非理性,再从非理性到理性的统一这样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历程。该书的基本思想是:如何辨别是科学的标准不是以往我们认为的某种理论是否可以得到证实,相反,作者认为是该种理论是否存在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从零散事件中归纳而成,而应是用演绎的检验法。

《科学发现的逻辑》全书共482页,正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逻辑导论,第二部分是经验理论的若干结构要素,此外还有一部分详细的附录,是作者对正文里面一些概念和内容的补充和数学说明。第一部分作者分两方面来介绍科学逻辑,一方面是对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考察,包括:归纳问题,心理学主义的排除,理论的演绎检验,划界问题,作为方法的经验,可证伪性,“经验基础”问题以及科学客观性和主观确信。另一方面作者从科学方法理论本身的问题讨论,分别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性、方法论的自然主义观点和方法论规则三方面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作者对经验理论的一些结构要素做了非常深刻的详细说明,包括:演绎和理论系统、可证伪性、经验基础问题、可检验度、简单性、概率、对量子论的若干意见、理论如何经受住检验等。

《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作者在书中对于什么是科学以及如何辨别是否科学的标准不是以往我们认为的某种理论是否可以得到证实,相反,作者认为是该种理论是否存在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从零散事件中归纳而成,而是用演绎的检验法。该书集中地显现出,波普尔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分界问题的主张受到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影响。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问题,如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言式命题、宗教、神学和占星术都属于非科学。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是科学哲学的经典巨作,阅读该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是科学发现的最有力的动机。科学进展也并不是由我们越来越多的知觉经验累积而成,它也不是由于我们正在越来越好地利用我们的感觉。大胆假设、带着思辨的思想小心求证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

2013年12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