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嵬坡下有香魂

马嵬坡下有香魂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贵妃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拥有当之无愧的旷世红颜。“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本人在马嵬的下落有很多版本,历史尚无法给我们确切的答案。雕塑家用形象逼真的手法再现了杨贵妃之美。想到唐人的丰腴之美,显然这雕像的身材有些不符合杨贵妃的形象。但这并不妨碍雕像所要表达的信息。七夕之夜,长生殿中私语的誓言、三郎的昵称、掩面救不得的无奈,都是他们真爱的见证。我相信在马嵬坡,
马嵬坡下有香魂_中华古都文化之旅

杨贵妃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拥有当之无愧的旷世红颜。她生活在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时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致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成为后人口诛笔伐的祸水。旷世红颜,乱世祸水,千年来,围绕着杨贵妃喋喋不休的话题太多,谜题更多。

历史在千年的时光里成了凝固的片段,除了一些传说,仅剩一抔黄土。

马嵬,是唐代的一个从长安通往西南蜀地的驿站,普普通通,并无特别之处。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随着“马嵬兵变”的发生,出逃的皇室队伍抵达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在此地从正史中终结,在稗官野史中生死成谜,让默默无闻的马嵬从此声名远扬,而后千年的岁月里,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争相奔赴马嵬凭吊瞻观,大量的诗作与争议也由此产生。

绿野抚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此情此景,而今是看不到了。围绕着杨贵妃墓建成了村落,也建成了景区,一路过去,可以看到绿野,见不到黄尘了。驿路和驿站被公路和村落所取代,要看到杨贵妃墓,你要进入景区才可以。

到达景区之后,拾阶而上,迎面看到的就是“唐杨氏贵妃之墓”七个大字,两边有对联一则,上联是:妃子魂销犹如梨花春带雨;下联是:马嵬玉殒幸留古韵冢携香。俨然是对《长恨歌》内容的演化,不见出彩之处,只有贴切之感。

进门后,一个庙宇形式建筑的大厅,里面展示的是唐代妇女生活情况的物件复制品和一些介绍性的图片。“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钿合金钗原本是唐代妇女用于打扮的平常之物,但由于成为定情信物,成为爱情的象征,在原本的妖娆和美丽之外,还多了份魅力,从而更加引人注目和遐思。

绕到建筑后面,便是杨贵妃墓了。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本人在马嵬的下落有很多版本,历史尚无法给我们确切的答案。但马嵬坡的贵妃墓只是贵妃的衣冠冢,“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却是已经确定的事实,“血埋妃子艳”,不过是如张祜一样的诗人的想法而已。

墓是用青砖砌成的一个圆形墓冢,突兀地立在那里,墓前立有石碑,上书“杨贵妃之墓”。

“太真血染马蹄尽”“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是对杨贵妃之死怀有同情的诗人抒发的想象。“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是诗人换位思考杨贵妃在马嵬的形态所引发的情思……想着这些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诗句去看贵妃墓,就会感触到这座美人衣冠冢莫大的魅力。

温庭筠来马嵬时,由景抒情所写的“返魂无验青烟天,埋血空生碧草愁”的景象看不到了,墓四周的土地用混凝土覆盖,已不见有草地。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哪怕只是美人的衣冠冢,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里的土与面粉搀和后擦脸,擦了以后可以使皮肤变白,容貌变得更美。这导致远近的女子争相来此以土搽脸,从而有了“贵妃粉”的名称。不管这里的土有没有这个效果,都肯定影响不了来此的游客要把墓土打包带走的做法。

墓的周围有三面回廊,上嵌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代名人游后的题咏,另外还刻有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一部《长恨歌》已经把杨贵妃的故事写得生动无比,后人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哪怕那善于写情的李商隐也一样,他来马嵬坡,只敢用一首怀古讽喻诗,另辟蹊径来抒发情怀。“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用对唐玄宗连对心爱的人也保护不了的控诉,来表达对这段爱情的惋惜。

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贵妃站立像。雕塑家用形象逼真的手法再现了杨贵妃之美。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骨玉为体”,那汉白玉雕像雕得真漂亮,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去,你都会觉得美人体态婀娜多姿,神情安详美好,怎么看都是美的

看唐代画家笔下的仕女图,那些贵妇人体态丰腴、雍容典雅,虽然少了窈窕淑女那份弱不禁风的娇柔之美和“淡淡衣裳楚楚腰”的轻盈之态,但那种端庄、祥和的富贵之态别有一番风韵。以胖为美的玉环肯定也是这样子的,否则怎能把霓裳羽衣舞跳得出神入化?

想到唐人的丰腴之美,显然这雕像的身材有些不符合杨贵妃的形象。但这并不妨碍雕像所要表达的信息。

贵妃身材有争议,那么贵妃的容颜之美,恐怕就少有异议了吧。如果没有绝世的面容,光有玲珑的身段又怎能称得上美呢?“明眸皓齿今何在”,那倾国倾城的闭月羞花之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天生丽质难自弃”,在白居易的眼中美人是浑然天成的,这只是基础。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就勾勒出了贵妃的韵味;一句“云鬓花颜金步摇”,活色生香的贵妃姿态就引发了无限遐想;“温泉水滑洗凝脂”,写出了贵妃的肌体之白,白如雪的肌肤更为贵妃增色三分。

也许有人会说白居易又没有见过杨玉环,怎么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样,描写不就成了个人的想象?既然这么说,那么我们就找见过玉环的李白来印证。

李白的《清平乐三章》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是玉环“羞花”雅称的由来。就这短短的七个字,玉环的美就够人去想象。“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是汉代出名的美女,还要新妆后才能与玉环平分秋色。这样对比,玉环的美就不用多费唇舌来描绘了。“名花倾国两相欢,尽日君王看不足”,人都有审美疲劳的,然而玉环的美却能经得起一个艺术家长时间的审阅,这样的美人还不足以百里挑一、百年难遇吗?

绕过贵妃玉像,便是太真阁。阁后有一水池,让人联想到“春寒赐浴华清池”的画面。池后有一陡坡,坡上建有观音殿,殿里供奉的观音像是杨贵妃的模样。殿前有个大香炉,炉上的翼角垂铃会让人忍不住想起“夜雨闻铃长断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到底有没有真爱情,真的很难说。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那么多,他们之间的身份难有真爱存在,何况他们的结合实在不光彩。但我愿意相信他们之间有真爱,否则怎会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怎会有“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无奈何”?七夕之夜,长生殿中私语的誓言、三郎的昵称、掩面救不得的无奈,都是他们真爱的见证。

帝王会有他的无奈,他有自己的责任和守护,爱情在这些东西面前,只能牺牲。我相信在马嵬坡,杨贵妃真的被缢死,也是含笑离去的。她是那么聪慧过人、善解人意,为了她的三郎,她愿意这样牺牲。“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林则徐不是也持这样的观点吗?只不过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来花貌说仙娥, 自是仙娥薄命多”。杨贵妃在38岁的盛年时期在马嵬坡消失于世,哪怕真的是偷梁换柱、假死东渡去了日本,也不敢再以杨玉环的身份出现。

在忧国忧民的杜甫眼中,杨贵妃是绝对的祸水,他在《北征》一诗中用“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来抨击杨贵妃和她的家族。“军中诛戚族,天子舍妖姬”“谁使君王西出走,当时还赐洗儿钱”……这些诗人更是残忍地把以色祸国的骂名安在杨贵妃的头上。

“红颜祸水”这顶帽子戴给杨贵妃,的确也有合适的地方。“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贵妃的得宠,让杨家鸡犬升天,出了杨国忠这个专权误国的奸臣;安禄山的得势,杨贵妃无知地在中间做了推手。“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安史之乱造成的后果,太伤唐人心。

杨贵妃好比一只翩跹的蝴蝶,她飞过开元盛世,她的美好引得君王恋恋不舍,从而产生了罪不可恕的“蝴蝶效应”。她本身未做祸水之事,但这祸水之名,她应该要承担。她把一缕香魂留在了马嵬坡,引来后来人争相发表诗作来评论她,成为今人可以全面评价杨贵妃这个历史人物形象的有效参照。但明显同情者占了绝大多数,可见世人对这只美丽的蝴蝶是宽容的。“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连善于写讽喻诗的李商隐也选择了这样的诗句来悼念杨贵妃,这一缕香魂真的可以在马嵬坡安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