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向高峰。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

关键词: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内容要求:辛弃疾的创作道路(了解)

知识串讲

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大家辈出,名作纷呈。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向高峰。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此期词坛并非辛派独霸天下,姜夔和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从而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统领千军万马,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

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来就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傲岸不屈、刚正独立个性更使他常常遭人忌恨和排挤,因此他一生“三仕三已”(《哨遍》)。

辛弃疾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只得“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破阵子》)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他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