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仑之丘〔〕

昆仑之丘〔〕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唯帝之下都〔2〕,神陆吾司之。海内昆仑之虚〔11〕,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倾宫、旋室、县圃、涼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39〕,是谓丹水,饮之不死。其实,这些要素是神话学中圣山或宇宙山必要构成,昆仑很可能是中国神话中的宇宙山。这个细节带有创世神话的味道,它透露出包括昆仑在内的诸大山的来历。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唯帝之下都〔2〕,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3〕。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4〕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5〕,是司帝之百服〔6〕。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7〕,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8〕,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9〕。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10〕。(《山海经·西次二经》)

海内昆仑之虚〔11〕,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12〕,赤水之际,非仁羿〔13〕莫能上岗之岩〔14〕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15〕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义西南,过毕方鸟〔16〕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17〕。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玎琪树、不死树〔18〕。凤皇、鸾鸟皆戴瞂〔19〕。又有离朱〔20〕、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21〕。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22〕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23〕。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24〕,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25〕,六首;蛟、蝮、蛇、蜼〔26〕、豹、鸟秩树〔27〕,于表池树木〔28〕,诵鸟〔29〕、鶽〔30〕、视肉。(《山海经·海内西经》)

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31〕。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32〕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为(原文无,据向宗鲁说补之)下地,中有增城〔33〕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34〕,其脩五寻〔35〕;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36〕、琅开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37〕,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38〕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涼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39〕,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40〕,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涼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41〕,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42〕之居。(《淮南子〔43〕·地形》)

【注释】

〔1〕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昆仑山是一座十分有名的山,但其具体地望却难以实指。《山海经》四方都有昆仑,因此其很可能是个泛称,《海外南经》毕沅引《尔雅·释地》说“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而最有名的则是西方的昆仑,古籍中对其记述充满神秘色彩,比如屈原《天问》问道:“昆仑玄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闭启,何气通焉?”从这问语可以看出昆仑的几个特点,非常高峻、神秘的出入者。《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以为“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似乎回答了《天问》的一部分问题,高度(其高几里)、日月“换岗”的枢纽(其谁从焉)。对昆仑最详尽的记载无疑是《山海经》,而据某些文献学者看来,该书正是一部“山海之所经”(校注者袁珂语)的地理类著述(《隋书·经籍志》归入“史部地理类”)。

据《山海经》说,昆仑是“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故而它对昆仑的神奇色彩着墨较多。从下文的两选段来看,昆仑的几个神山特色很突出:其一,诸神的活动场所,因而及其高峻,难以抵达。其二,各种珍异汇聚于此,包括奇禽异兽、奇花异草等等,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其三,是几条大河的源头所在,这些大河流向四方。其实,这些要素是神话学中圣山或宇宙山必要构成,昆仑很可能是中国神话中的宇宙山。至于昆仑山上的神灵,除了那位神秘莫测的天帝之外,较为有名的是黄帝和西王母。《穆天子传》卷二记载说天子到达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由此看来,黄帝也曾是昆仑的主人。《地形》的记述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昆仑和鲧禹治水神话联系起来,昆仑被看作大禹以息土所填洪水而成的名山之一。这个细节带有创世神话的味道,它透露出包括昆仑在内的诸大山的来历。此处的昆仑仍然沿袭了其宇宙神山的特质,但神仙家的气息也很浓厚,“不死”和金玉是其反复出现的两个主题。到后来的《神异经》《十洲记》《拾遗记》等著述,昆仑则完全成为道家修仙的所在,已经渐渐溢出第一叙事的范围而成为非共同体的神仙杂谈

〔2〕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

〔3〕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司掌时空。郭璞云:“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囿及时节也。”

〔4〕蠚(ruò若):蜇。

〔5〕鹑鸟:凤凰。

〔6〕百服:各种器物;一说百事。郭璞云:“服,器服也;一曰:服,事也。或作臧。”郝懿行云:“百臧,言百物之所聚。”

〔7〕御水:入水不沉。

〔8〕黄草:郭璞云:“音频。”

〔9〕已劳:使人不忧。

〔10〕多怪鸟兽:郭璞云:“谓有一兽九首,一鸟六首之属也。”

〔11〕昆仑之虚:虚,通“墟”,山。

〔12〕八隅之岩:袁珂曰:“谓百神居处昆仑八隅岩穴之间。”

〔13〕仁羿:即夷羿,古文“仁”“夷”音形并近。

〔14〕上岗之岩:之,到的意思。上岗、之岩,并列的动作。

〔15〕羽民:《海外南经》:“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16〕毕方鸟:《海外南经》:“人面鸟身一脚。”

〔17〕膺有赤蛇:胸上有红色的蛇。膺(yīng应),胸。

〔18〕视肉:神话中一种生物,刚吃完即又重新长全。文玉树:郭璞云:“五采玉树。”玗琪(yúqí于其):郭璞云:“赤玉属也。”

〔19〕瞂(fá伐):盾牌

〔20〕离朱:赤色神鸟。离,为日;朱,赤色。

〔21〕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未详。

〔22〕窫窳(yàyǔ亚雨):古怪物之一。

〔23〕距之:守卫之。《山海经图赞》:“操药夹守。”

〔24〕服常树:未详。吴任臣以为即《淮南子·地形》中的沙棠木。

〔25〕树鸟:《大荒西经》:“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疑即此鸟。鸀,郭璞云:“音触”。

〔26〕蜼(wěi伪):长尾猿。

〔27〕鸟秩树:未详。

〔28〕于表池树木:在水池四周种树以显示其美。郭璞云:“言列树以表池,即华池也。”

〔29〕诵鸟:未详。

〔30〕鶽(sǔn隼):郭璞云:“雕也。”今作“隼”。

〔31〕太章、竖亥:高诱注:“善行人,皆禹臣也。”他们的功绩是丈量了四极的长短。高诱曰:“海内东西短,南北长。极内等也。”马宗霍以为步当训“推”,谓推算,非步行,何宁《淮南子集释》因之。然高诱注“善行”明是释“步”字,自当是步行测量之意。古神话有其叙事逻辑,不可以历算之说解之。

〔32〕息土:可以生长的土壤。高诱注:“息土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

〔33〕中有增城:中,谓昆仑墟之中。增,同“层”。高诱注:“有五城十二楼,見《括地象》。”

〔34〕木禾:《山海经·海内西经》郭璞注:“谷类,生黑水之阿,可食。”

〔35〕寻:古代计量单位,人两臂伸展的长度为一寻。

〔36〕沙棠:果树之名,《吕氏春秋·本味》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也。”

〔37〕纯:旧注:“量名也。”

〔38〕玉横:向宗鲁曰:“《海内西经》云:‘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此即所本。玉横亦玉槛之意。”

〔39〕原:源头,旧注:“原,本。”

〔40〕穷石:高诱注:“山名也,在张掖北塞水也。”

〔41〕或上倍之:高诱注:“假今高万里,倍之二万里。”

〔42〕太帝:天帝。

〔43〕《淮南子》:杂家类著述之一。汉淮南王刘安集其门客所撰。这些门客中,最突出的是苏飞、李尚等淮南八公和大山、小山之徒,其旨归则“讲论道德,总统仁义”(高诱《叙目》),出入于儒、道两家。原名《淮南鸿烈》,高诱解释说:“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全书共二十一篇,在叙述思想中往往引据故说逸闻,得以窥见诸子所传述的神话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