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盆而歌是正确的

鼓盆而歌是正确的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月20日,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讲了话,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在他讲话提纲中有这样的内容:毛泽东在讲话中引《庄子》“鼓盆而歌”,说明生死都是突变,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因此,毛泽东认为:庄子“鼓盆而歌是正确的”。毛泽东借鉴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达观态度,笑对生老病死。从日常谈话中看来,毛泽东从不回避死的问题。毛泽东大笑起来,“不老不死,地球怎么装得下哟。”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5月20日,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讲了话,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会上他幽默地谈了人的生死问题。在他讲话提纲中有这样的内容:

再讲灾难:……

讲死讲鬼,就能不怕死了,就不怕鬼了。

突变(生死都是突变)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

有灭亡,才有生长,还归自然,再造生物,

孔子至今存在,岂非一大灾难?

鼓盆而歌是正确的,

人死应开庆祝会,

开庆祝会之所以不可避免,是为了团结起来进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

怕死是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我也有这种反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毛泽东在讲话中引《庄子》“鼓盆而歌”,说明生死都是突变,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有生即有死。只有灭亡,才有生长,才能再造生物。因此,毛泽东认为:庄子“鼓盆而歌是正确的”。要正确地对待生与死。他主张“人死应开庆祝会”,认为这是为了团结起来,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这里,毛泽东以他政治家的视角看问题,把人的生死与他的斗争哲学联系起来。

毛泽东借鉴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达观态度,笑对生老病死。晚年,他多次说到死的问题。对于死超然处之,毫无忧虑。同国内外客人谈话时,有时冲口而出,说到自己将要去见上帝的问题,话中带有浓厚的风趣和超脱的感情。例如:

1958年在一次小型宴会上,毛泽东同桌的一位妇女劳动模范打了一个大喷嚏,她自己很尴尬,搞得气氛有点紧张,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要紧,我是60多岁的老头子,不怕死。人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从日常谈话中看来,毛泽东从不回避死的问题。这里表现出无忧无虑的超脱气度,也包含着一心为革命死亡不足畏的思想境界。

1959年,毛泽东在武昌会见了斯特朗与杜波依斯夫妇,在谈话中说到死的问题。他说:“我已经66岁了,我可能会病死,也可能乘飞机遇难,或是被蒋的某些特务分子暗杀。然而,怕死是没有用的。怕死不能制止死亡,只能导致死亡。我并不希望死。我希望能亲眼看到帝国主义的末日。但是,如果我不得不死,我也不害怕。”

后来,斯特朗在回忆录中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同毛谈话使人感到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它使人们心情轻松自在。他的哲学看穿了人的生死问题,使人们懂得人类的成就需要数不清的人经过无数世纪的长期艰苦奋斗才能取得。”

60年代,毛泽东在专列上同女服务员谈到人总是要挨人骂的时候,说过:“毛泽东也是个人,人总是要死的,我也是要死的。什么高瞻远瞩,不是那么回事。我死后,我搞的这些东西也会有人骂,有些也会被实践证明不对。我是人,是人就有错误,但我有信念,我还是要革命,别人骂什么我也还是要革命。”

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一见面便很有风趣地说:“我现在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到73岁去见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中国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他还讲了五种死法:“被敌人开枪打死,坐飞机摔死,坐火车翻车压死,游泳时淹死,生病被细菌杀死。”“人死后最好火葬,把骨灰丢到海里去喂鱼。”

1962年年初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正赶上过春节,中央办公厅在北京饭店准备了酒宴,请各省的同志聚一聚。毛泽东正好与曾希圣的夫人余叔、李先念的夫人林家楣、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坐在一桌,他一边给她们夹菜,一边谈古论今。“过了年你们又长一岁了。”毛泽东对着三姐妹说:“你们今天又年轻又漂亮,以后都会变成老太婆。你们怕不怕变成老太婆?”“要是人不会老,该有多好呀!”一个女同志说。“啊,那还了得!”毛泽东大笑起来,“不老不死,地球怎么装得下哟。”“你们想不老,说明你们是怕老的。”毛泽东指着这些女同志说:“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违反不了,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仙。”

看!毛泽东对死说得多么轻松!他对死是无所顾虑,对生自然是乐观豪放。

不难看出,庄子的“妻死鼓盆而歌”,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的生死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