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后,毛泽东准备去兴国。这才引出了毛泽东与陈毅关于《庄子》“子非鱼”的一段问答;也才有了毛泽东关于“鱼要睡觉”的一番议论。庄子与惠子是在濠水桥上论鱼之快乐,毛泽东与陈毅则是在于都河畔议“鱼要睡觉”。对此,毛泽东比庄子更进一步,以动物学的原理为基础,阐述了“鱼要睡觉”的生理机能。这里的品读体验显然有立足《庄子》又超越《庄子》的特点。

庄子住在穷闾陋巷,穿着粗衣,脚绑草鞋,贫困潦倒。社会黑暗的压迫,连绵不断的战乱,贫穷的困扰,衣履不整,饥肠辘辘,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但对庄子来说算不了什么,改变不了他对人生的豁达乐观,与朋友和弟子交游,充满了快乐情趣。

惠子是庄子的老朋友,二人互相过从,友谊很深。他们共同探讨哲学,切磋琢磨,有时还进行辩论。《庄子·秋水》记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水,在今安徽凤阳境内;梁,桥梁;鯈鱼,白条鱼。濠梁,即濠水上的桥梁,为庄子与惠子观鱼论道之处。《庄子·秋水》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说: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来游去,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完整准确了!”

庄子说:“请追溯你原来问我的话,你说的‘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现在我来告诉你吧。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在这里与其说两人争论的焦点是认识上的问题,即对鱼的感知不同,还不如说两人是在欣赏水中之鱼。

庄子和惠子濠水桥上“子非鱼”的议论,后多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界。

惠子,即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辩客,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天下》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是说他知识渊博,书也很多。惠施学问深广,魏王经常听他讲学,十分赞赏他的学识,惠施对魏王也很忠诚。后来,因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回到家乡宋国。在宋国,惠施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惠施被贬,好友庄子感叹道:做一布衣村夫,寄情于湖水原野之间,寓意于文章之中,没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恐,虽贫但自由逍遥。

庄子虽有盖世之才,但他宁愿受贫“以快吾志”,而终身不仕。在他看来,千金如粪土,卿相似郊祭之牲任人宰割。庄子终生不为名利所左右,是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

庄子与惠子这对老朋友游于濠水桥上,赏鱼观光,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惠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著名哲学家,与人辩论“坚白异同”等逻辑问题,多占上风。濠水桥上与庄子辨鱼之乐,是非难解。

“我知之濠上也!”唯思维敏捷想象奇异之庄子能出此妙语!

毛泽东熟悉濠水桥上庄子和惠子“子非鱼”之辩,在他的生活当中也有过类似的情形,但是这并非历史巧合。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他在江西、福建一带开展游击战的时期。

据江华回忆:毛泽东无论随便拣起一个什么话题,总有种哲学家高屋建瓴的气势。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出发,向赣南挺进。先后到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福建西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建立了革命政权,以后又扩大到江西瑞金县。这样,中国大地上有了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进入了一个高潮。随着赣南、闽西斗争局面的打开,地方工作增多了,部队数量也“比前大增”,前委既管军队工作,又管地方工作,就感到“兼顾不来”。这样,又恢复了红四军军委这一级党的组织。这期间,毛泽东生病后前委书记由陈毅代理。

1929年4月中旬,中共红四军前委在江西于都召开扩大会议。于都位于江西省南部,东邻瑞金市,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会后,毛泽东准备去兴国。

毛泽东在去兴国前一天的傍晚,陈毅、谭震林和江华三人陪着毛泽东在于都河边漫步。

陈毅、谭震林和江华,都是从井冈山跟随毛泽东一路打过来的红四军主要领导,他们陪着毛泽东漫步在于都河畔。观景赏鱼,谈古论今,展望革命的前景,充满着喜悦之情。

毛泽东突然停下脚步,问道:

“你们说,鱼在水中是否也要睡觉?”

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谁也答不上来。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毛泽东海阔天空的思维。

“我说鱼要睡觉。”毛泽东自己回答,“作为高等脊椎动物,鱼有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这就是它的醒和睡。这一醒一睡,就像生与死、动与静、阴与晴一样,是一组矛盾。这二者是对立的,又统一在一个事物中,构成这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就是从一条鱼,毛泽东也能阐发出深刻的哲理来。

这时,具有学者风度的陈毅突然冒出一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庄子》的话。

毛泽东即用《庄子》的话作答: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二人说罢大笑不止。陈毅笑后说:

“还是党代表说的有科学根据哟。我说的,有点子诡辩的味道啰!”(李约翰等著:《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红四军主力自从离开井冈山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毛泽东的心情比较轻松。这才引出了毛泽东与陈毅关于《庄子》“子非鱼”的一段问答;也才有了毛泽东关于“鱼要睡觉”的一番议论。

庄子和惠子的濠水桥上对话,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是,庄子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

庄子追寻“逍遥”,因此他从白条鱼悠闲的姿态判断它很快乐。这种根据自己的心境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的臆断,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人们很容易成为感情的奴隶,随自己的悲喜来感受世界。自己敞开胸怀,使心境美好,才能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

庄子与惠子是在濠水桥上论鱼之快乐,毛泽东与陈毅则是在于都河畔议“鱼要睡觉”。问题的哲学层次都在于人能不能认识鱼的感知(如快乐与睡觉)。对此,毛泽东比庄子更进一步,以动物学的原理为基础,阐述了“鱼要睡觉”的生理机能。

江华感到,就是从一条鱼上,毛泽东也能阐发出深刻的哲理来。他觉得与毛泽东在一起,让人觉得常常有一种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伟人的力量!

《庄子·秋水》篇主旨探讨了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无限相对性和极端无常性,认为一切事物的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的贵贱荣辱也是无常的,旨在要人息伪还真,顺应自然,不为追求名位富贵等而伤害天然本性。庄子要求人们“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即不执着于人为得失而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归人生的真谛。这表现了庄子哲学中颇有影响的相对论的观点,最终因强调过分而陷入了相对主义。

但是,由于庄子始终能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所以仍然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领悟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毛泽东品读《秋水》篇,喜欢女儿李讷不再做河伯了,懂得了“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的道理;激励学友罗章龙“要将宇宙看稊米”,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宽广襟怀;告诉红军官兵“天不止一个井大”,正确看待革命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与陈毅等人笑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于突破对事物本身认识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试图从动物学角度科学解释“鱼也睡眠”的问题。这里的品读体验显然有立足《庄子》又超越《庄子》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