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虑《孙子》中卓越的战略思想

精虑《孙子》中卓越的战略思想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当前抗战斗争需要来说,研究《孙子兵法》的重点是精虑其“优美卓越的战略思想”,更好地把握抗战戎机。此种情况下,研究《孙子兵法》,重点正在于务必把抗战的“战略思想”等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来。《孙子初研》考察了孙武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哲学思想,考察了孙子以前的战争及战略思想对于《孙子兵法》的影响,考察了孙子的姓氏世系、生平活动、著书情况和历史贡献。

郭化若阅读了大量兵书后深刻地认识到,讲古兵法首先得讲《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中世纪最优秀的兵书,历代兵家称为“兵经”,在国外也颇受推崇。他开始读孙子的书,并打算写点文章。向毛泽东汇报后,毛泽东很高兴。他对郭化若说:

要为了发扬中国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要精虑《孙子兵法》中优美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它。研究孙子就要批评曲解孙子的思想、贻误中国抗战戎机的思想。

毛泽东还说:

必须深刻地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性质、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然后再对《孙子兵法》本身作研究。(郭化若:《关于〈孙子兵法〉研究的回顾》,《孙子学刊》1992年第3期,第46—49页)

毛泽东这一席话,为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确定了明确的方向、目的和方法。细品毛泽东的谈话,有这样几层思想:

为什么研究《孙子》?从文化传承上说是“为了发扬中国民族的历史遗产”。此前不久(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学习历史遗产有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予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33—534页)在此前后,毛泽东正为贯彻六届六中全会这一精神,与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人讨论先秦诸子(老子、孔子、墨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毛泽东此时因势利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是为着指导伟大的民族救亡运动而“学习历史遗产”的题中应有之义。

研究《孙子》的重点是什么?从当前抗战斗争需要来说,研究《孙子兵法》的重点是精虑其“优美卓越的战略思想”,更好地把握抗战戎机。也就是强化军事理论修养,提高指导民族解放战争的能力。在此之前,毛泽东与郭化若等人正在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而且要求郭化若“不担任任何别的事,专注于战略问题的研究及编辑部事务,务把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来”(摘自毛泽东1937年12月28日致郭化若的信)。这时,毛泽东安排郭化若负责编写《抗日战争丛书》有一年多时间,已经组织人写出了一部分专著。郭化若写作了《抗日游击战争一般战略问题》和《抗日游击战争战术的基本方针》。此种情况下,研究《孙子兵法》,重点正在于务必把抗战的“战略思想”等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来。为此目的,研究中就不能不批判曲解孙子的思想,不能不批判“贻误中国抗战戎机的思想”,如有人鼓吹的“速胜论”或“亡国论”以孙子为代表的传统军事思想,确立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战争指导原则。

怎样正确地研究《孙子》,即从哪里入手研究《孙子》?毛泽东指导郭化若从《孙子》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理论渊源入手。这种方法显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尊重历史辩证发展的方法,亦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确定,也就确定了郭化若研究《孙子》的高起点和大视野,为其日后涌现杰出的开创性的《孙子》研究成果,奠定了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方面的基础。

毛泽东本人不仅有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而且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运用古代兵法的典范。他深知在抗日阵营中,宣传古代兵法的重要性。郭化若当时在他身边工作,对全国抗战形势和国民党军官的思想状况比较了解,又在负责编写《抗日战争丛书》,接触的材料比较多。因此,毛泽东把宣传古代兵法、研究《孙子》的任务交给郭化若,要他做些系统的研究,写出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以便向国民党宣传,帮助他们认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实行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必要性。这是国共合作抗日情况下“古为今用”的一种特殊需要。当然,研究和宣传古代兵法也会在我党我军唤起学习军事历史遗产的兴趣,促使广大干部运用古代兵法中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指导抗日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的指点,精辟而深刻,确实高人一筹。使郭化若大有顿开茅塞之感。尤其是毛泽东关于首先要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哲学思想的论述,使郭化若觉得一下子打开了思路,使自己的研究方法、认识方法上了一个台阶。

按照毛泽东的指点,郭化若到处收集孙子的著作和一些古代兵法的资料,认真阅读,潜心研究,开始做起文章来。对历史上评注孙子的十家——曹操、李筌、杜牧、陈皡、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学习。还拜师访友,与人切磋。徐特立当时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作,曾给了郭化若不少帮助。

同时,郭化若眼见抗战以来祖国大片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当局表现出种种无能,也确实觉得有感可发,有感要发。那时军委一局工作很忙,郭化若只能利用一些晚上时间读书,边读边做笔记,常常熬通宵。几乎花去三个月的业余时间,才于11月9日写出了洋洋四万言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以下简称《孙子初研》)这篇文章。

郭化若对毛泽东的指导意见是心领神会的。他在论文的序言中开宗明义:“我们为什么也来研究(《孙子》)呢?因为:第一,我们要接受与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尤其是军事方面的遗产;第二,我们要研究中国历史的战略思想,首先在这里,我们要研究中国中世纪的战略思想;第三,我们要精虑《孙子》兵法中优美的卓越的战略思想,并批评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和以新的内容与新的生气去充实它,并以此来批评与反对那些曲解误解《孙子兵法》的思想,那些思想是曾经贻误中国的抗战戎机的。”由此可见,他在《孙子》研究中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毛泽东的指导意见,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地渗透到自己的论文中去。

《孙子初研》考察了孙武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哲学思想,考察了孙子以前的战争及战略思想对于《孙子兵法》的影响,考察了孙子的姓氏世系、生平活动、著书情况和历史贡献。郭化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孙子》,全面分析了孙子其人其书及其时代背景,较准确地阐述了孙子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哲学思想及其价值,指出了研究《孙子》应持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认为《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谋求向外发展的吴国,其产生是由于春秋及其以前时期丰富的战争经验的积累,是适应当时争霸战争、兼并战争的需要,它所表述的基本内容是伟大的战略思想。《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主动的灵活的指导法;开明的严厉的纪律;高超的全能的将帅。《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战争中最一般的最主要的规律。它的战争论基本上是唯物辩证的,它强调战争依赖于经济;判断情况反对迷信;认识到战争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重视地形利害的分析,但不机械地估计地理条件;主张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把战争中一切事物看成是变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强调从现象深处发掘事物本质等。这些思想都体现了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孙子兵法》的思想方法也有唯心论(观念论)的缺欠,战略思想也有局限性。如它受经济支持战争能力条件制约而否认战略持久等。

《孙子初研》贯彻古为今用的研究指导思想,不仅从一般军事规律中找到古今军事思想的对接点,还用新的有生气的军事经验去完善《孙子》提出的在今天看来有缺欠的军事理论命题。比如,《孙子》只强调战略速决战,而抗日战争是战略持久战,怎样解决这个军事理论上和战争指导实践上的难题?郭化若的办法是既实事求是,又充满辩证精神。他在论述孙子“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战略思想时,一方面批评孙子思想方法的片面性,指出其“强调速决战时,就根本否认了持久战”;另一方面承认孙子主张战略进攻、速战速决是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的,因此,“孙子速决战的思想,在当时是正确的,而在现代,则只有片面的真理了”。他又正确地指出:“孙子的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而主要的是战略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孙子兵法之新研究》,东北军用图书社,1947年11月版,第36、17页)。曾经做过郭化若研究助手的吴如嵩少将指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既然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那么,即使对于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孙子速战速决的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到战役战斗中去。在日本侵略军实行战略进攻和战略保守阶段的时候,我们应该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孙子兵法》的原理原则经过这样一番精虑之后就有了用武之地,显示出它的光芒。”(《略谈抗日战争中郭化若的〈孙子兵法〉研究》,《孙子研究》第一期)

《孙子初研》一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毛泽东看了郭化若的文章,十分赞赏,让他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讲演。在这之后,又叫郭化若整理了一下,连载在1939年11月到1940年1月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一卷第十一期、第一卷第十二期、第二卷第一期上。讲演稿发表时,加上了副题抗日战争研究会报告提纲。

这篇文章在国民党军将领中还是很有读者的。有一次,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在毛泽东住的窑洞里见到郭化若时,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写的《孙子》的文章蛮好嘛,有些国民党军官向我打听郭化若是何许人,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说郭化若是我们共产党的秀才,是专家学者。”毛泽东也风趣地说:“郭化若也算是名人了。”(樊昊:《毛泽东和他的顾问》,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8、201—202、206—207页)

郭化若受毛泽东之命研究《孙子兵法》,为他后来写作诸种研究《孙子》的学术专著,成为现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开山鼻祖,开辟了门路,奠定了基础。《孙子初研》一文是最早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研究《孙子兵法》的论文,它的出现标志着《孙子》研究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对后来的孙子研究产生了重大而久远的影响。

《孙子初研》一文受到广泛重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区出版孙子书都把它作为权威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1944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了郭化若编译的《白话译解孙子兵法》一书。1947年11月,东北军用图书社加工再版铅印本时,更名为《孙子兵法之新研究》。此书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收入郭化若《孙子初研》一文;后部分移用叶玉麟选译《白话译解孙子兵法》一书的内容。此书因为用于解放区党政军干部内部学习参考,故未注叶氏姓名。郭化若长篇文章极富学术价值,代表了当时解放区《孙子》研究的水平。

如果我们说毛泽东指导下的郭化若的《孙子》研究,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评价是不过分的,因为在同一时期,他的研究成果的作用最为显著。

研究《孙子》的成功使郭化若产生了一种历史责任感。解放战争中他到鲁南担任战地指挥员,在戎马倥偬中仍不忘继续研究《孙子兵法》。在那个时候,他已萌生了进一步将《孙子兵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向党内、军内以及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对于军事理论,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有兴趣的同志介绍的愿望,达到提高广大军民研究军事理论兴趣的目的。他后来这样回忆道:“1939年写了一篇《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后方宣传团结抗战;所以引用孙子的文句,仍用古文。因为没有译成今文,使许多同志阅读困难,多年以来总觉得是一件憾事。十年前,在鲁南游击战争中,又想起这件事,想把《孙子兵法》加以新的注解并译成白话,就在天宝山中开始动笔。鲁南地小敌多,昼夜转战,风雨不停,倒也注译了五篇。后因工作调动,随军转战中原,反而把这事搁下了。”(《今译新编孙子兵法·前言》,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第5页)

战争年代条件极为艰苦,但是郭化若凭着对优秀传统文化浓郁的热爱之情,凭着方便同志们阅读的美好愿望,在战斗间隙断断续续地注译了《孙子兵法》前五篇。虽然更为繁重的任务使这件事搁了下来,但是他心中时时想着这件事。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曾经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的夏天,他到庐山休假,有了较多的空隙时间,便想起了当年半途而辍的《孙子兵法》译注,还有那些搁在书箱中好几年的成稿,遂下决心做完此事。于是他检点旧稿,重新动笔,继续他的《孙子》研究。他放弃了休息时间与节假日,反复研读《孙子》原文与其他文献资料,加深理解,深入发掘。他是一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革命军人,在研究文章中深深融入了自身实战经验,体现出对《孙子》精髓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他煞费苦心地选择运用一些相应的现代军语解释、翻译相对难于理解的古文,使其浅显易懂,形成了一种朴实流畅的表达风格。几易寒暑,终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今译新编孙子兵法》一书。郭化若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论述孙子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孙子兵法介绍》。对《孙子》十三篇,按思想主题重新作了分类编排,并将其分为一百〇八段,将思想内容接近的重新组成“十三篇”,除《地形》《用间》《火攻》三篇用原书篇名外,其余都用现代军语作为篇名。尽管拆开重编的做法有可商榷之处,但是这种开创性尝试奠定了作者在以后《孙子》研究中的道路;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注释形式与风格。如对《孙子》原文分段标号注释,成为以后不少注家仿效的注释方法。在文义的翻译上,本书不囿于简单的直译,而是在忠实于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注意在字句之间、语气之内,把原有的意思予以充实,使之易懂,努力做到信、达、雅。此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对传播和普及《孙子兵法》起了积极作用。作者在此书基础上,先后出版了改版本《孙子今译》及整理本《孙子译注》。

郭化若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著作,从不满足。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今译,一直处在不断的修订之中,每修订一次,他都花费了不少的心力。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借用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刻本《十一家注孙子》,编辑影印了《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版本,出版社因为郭化若是当代第一位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进行整理研究的将军与学者,所以特邀其为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写一篇代序言,题目为论孙子兵法。郭化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孙子兵法》的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这篇代序较之作者1939年发表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和1957年出版的《今译新编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兵法介绍》有很大的发展。这在当时,是一篇水平很高的文献学与军事史的学术论文。出版社还特邀郭化若将他的《孙子今译》的修订本单印一册,附在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之后发行。作为附册的《孙子今译》,是郭化若积多年研究成果的力作。在这个本子中,他将《今译新编孙子兵法》调整过的篇目又重新恢复过来,与通行本基本一致,这种做法在形式上要好得多。译文经过修改后更加通俗流畅,简练朴素的特色更加突出,是一个比较“信”“达”’的译本。今译融汇了各家注本的精华和作者的创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孙子兵法》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样一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的这部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既有古代名家之注释,又有当今权威学者的研究论文与译注,真是锦上添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起来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孙子》的本意与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