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需要的基本理论

需要的基本理论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的需要是探讨非物质文化景观开发的基础,是进一步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导向。有关需要的基本理论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均衡论、积累论和需要层次理论。这种“欠缺”感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别称为人类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图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示意图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要都是生理需要。
需要的基本理论_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4.1 需要的基本理论

心理学中所谓的需要,是有机体对保持、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也就是说,需要是人感知到的一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要求或欲望。

例如,由于生存的需要,人们要吃、穿、住、行;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要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等。《荀子·礼论》说“人生而有欲”,而且是“阖棺而后止”。这个“欲”,就是欲望、愿意或需要,它是人的本能,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的需要是探讨非物质文化景观开发的基础,是进一步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导向。

有关需要的基本理论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均衡论、积累论和需要层次理论。

4.1.1 均衡论

均衡论认为,在正常的条件下,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处于平衡或均衡的状态下的,一旦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出现“欠缺”(如体内某种物质成分缺乏,或者心理上愿望与实际不一致)时,便会导致原来均衡状态的破坏,变为不均衡。这种“欠缺”感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别称为人类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与生俱来的需要,如饥渴、冷热及性的需要等,它是维持有机体生命及其种族延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当人的自然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就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紧张状态,只有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心理紧张状态才会解除。社会性需要是在自然性需要获得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以维持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样会使人产生心理紧张、不安,并驱动人们产生满足需要的动机和行为。

这种“欠缺”感在人的生理便会出现一种不舒适的“紧张”状态,只有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舒适的紧张,才能恢复正常的均衡。依照这种理论,需要可以看作是在生活中力求减少或消除这种因正常生活的某个(些)方面的“欠缺”而引起的不舒适的紧张状态,并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首先是生理平衡,除人类最原始的饥、渴、性等基本生理机能的需要外,现代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维持其生命健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绿色的渴望,进而产生对景观的最底层生理需求

其次是心理平衡。人的生理失调主要在于有机体内部的刺激,而心理失调主要取决于有机体外部的刺激,这种外部刺激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当心理失去平衡时,个体就会产生心理上的需求。古人由于仕途的不利,以及对时弊的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现代人生活的高节奏与各种压力的增加以及对长时间紧张工作的厌倦,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显然退避林下与寄情山水成为减轻心理紧张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它使人们得以变换环境,改变生活节奏。因此,需要的激发过程可以表达如下:

正常和均衡→缺乏→不均衡→紧张→需要

4.1.2 积累论

积累作用论是从习性学角度研究人类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需要的增长是由于不断地满足和成功积累塑造而成的。人们每一次需要的满足与每一次满足需要的行为的成功都为新需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积累”,获得积累的方式是学习。个体为了获得某一需要的满足,就要学习和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以便采取行动,达到目的。一旦目的实现,需要获得满足,个体就要借助上次成功的经验,寻求新的目标,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引发新的行为,这样就构成了个体不断追求、不断奋斗的人生历程。

4.1.3 需要层次论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其《动机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对需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是目前国外研究需要规律的主要理论之一,也可作为我们目前研究景观消费的需要和行为的参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归纳成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同时认为,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不同层次(如图4.1),每一种需要也可以相对组成自己的层次。一般来说,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由此不断推动人们去追求新的目标,获得新的满足。

img30

图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示意图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要都是生理需要。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满足,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繁衍。因此,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需要之中最为优先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尚未最低程度地得到满足时,其他需要都将退到被压抑的位置。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食物就是他最迫切的、独一无二的需要目标。

2)安全需要

当生理需要得到初步的满足之后,人们的需要水平就会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出现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劳动保护、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要。和生理需要一样,在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要。

3)社交需要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出出来。社交需要包括对从社会中得到友谊、理解和爱情,渴望爱别人,也能被别人爱,并希望能归属于某一社会团体,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受到社会的承认和被社会所接纳,等等。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个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人的精神低迷、工作效率不高、情绪低落等不良情况。

4)尊重需要

人们总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社会地位,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和信赖。这种尊重的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和有自信心,要求独立和自由;第二,要求有名誉、威信,受人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有尊重需要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识到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可以使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赢得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认可与满足而增强对自己及对社会的信心。不能满足这类需要,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人们都有促使自己潜力得以发挥和实现的愿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希望自己逐渐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要求能从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工作,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而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快乐和安慰。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工作中善于运用最富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要。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