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俑十大谜团

秦俑十大谜团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推测,秦俑坑的修建当是在统一全国后进行的。秦俑陪葬坑在建成后,骊山几次出现山洪,俑坑内数度大量进水,致使秦俑遭受长时间浸泡。据史载,项羽入关时曾攻入秦始皇陵,“燔其宫室营宇”,陵内的许多建筑物包括兵马俑陪葬坑曾被项羽的军队放大火焚烧。兵马俑埋藏在环境恶劣的地下至今已2000多年,长期遭受重土覆压和自然侵蚀。
秦俑十大谜团_旅游文化与鉴赏

第三节 秦俑十大谜团

一、谁是兵马俑的主人?

“秦俑坑是谁的陪葬坑?这是秦俑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学术问题。”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专家袁仲一告诉记者,有人认为兵马俑坑是宣太后墓的陪葬坑。此说不正确。秦俑考古队于1975年在《第一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中明确提出: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事实证明这一指认是正确的。[11]

二、地下军阵是宿卫军?

关于秦俑坑的性质问题,概括起来有:送葬的俑群说;纪念战功的“封”说;三种卫军说;守卫京城的宿卫军说等。[12]

刘九生先生在《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中指出,地下军阵不是“宿卫军”,而是始皇帝的“郎系统”。[13]该文章发表后,引起来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秦俑的主要发掘主持人之一王学理先生反问道:秦俑坑远在始皇陵东1500米的地方,当在陵园东门外司马道之北,有一组死坑。它体现宫廷的哪一部分?如果是郎,为什么不在地宫之内而要放在陵城之东?“郎官”只守东门,其他三面的门怎么办?他们手持远射程兵器的弩弓又是对准谁?王先生认为,秦俑坑是“从葬坑”,属于陵园建制的一部分,是墓主生前生活内容的反映,其排列为体现秦代军事生活的主要场景。虽然王先生并未直接回答秦俑表现的是秦国哪部分军队,只回答了俑坑的内容而未回答其性质,但是潜台词表示秦俑是兵则是毫不含糊的。[14]申茂盛指出,刘先生的论点秦俑是“郎”不是“兵”,重点反驳的是秦俑不是宿卫军,而是“郎”或“郎系统”。而关于“郎”和“郎系统”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和范围。[15]

袁仲一研究认为,秦中央军有三种:一是郎卫,由郎中令统领,担任殿内警卫,出充车骑扈从;二是守卫宫殿门的卫队,由卫尉统领;三是守卫京城的部队,由中尉统领。三个兵马俑坑均位于始皇陵园外城垣的东侧,应是上述三种中央军的第三种,即守卫京城的卫队,名曰宿卫军。平时守卫京师,战时可征调出征。俑的出现是用来陪葬,不是用来“送葬”。送葬是活人的事,如霍去病死,汉武帝“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汉书·霍去病传》)。关于纪念军功的“封”说,俑的发现和发展都与从葬制度相关,中国没有用俑作为纪念战功“封”的先例。关于三种卫军说,一、二、三号坑是一组陪葬坑,不应分割为三种不同的卫队;再者,郎卫及守卫宫殿区的卫队应在陵园内(即城内),不应在陵园外城的东侧,此说难成定论[16]

三、秦俑坑何时开始修建?

兵马俑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俑坑内出土的铜兵器铭文中时代最晚者为5件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寺工铍。此距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后进行大规模地修建陵园的工程仅差7年。由此推测,秦俑坑的修建当是在统一全国后进行的。

四、谁设计和制作了秦俑?

8000件兵马俑一列列、一行行地排列有序,千人千面,数千件武士俑的形象、神情各不相同,中国人所有的面型在秦俑中都有反映。这精美绝伦的秦俑群雕的设计者和制作者会是谁?

考古专家在陶俑身上发现了八十多个工匠的名字,这些名字一般都在最隐蔽的地方,是不容易看到的,比如腋下、臀部等隐蔽的地方。这些工匠从何而来呢?据袁仲一介绍,姓名前面带一个“宫”则表示来源于中央宫廷,比如有不少名字为宫墙、宫得、宫进、宫朝、宫颇、宫长、宫海等;另外一部分为从全国各地选拔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由于各人具有各人的风格,因此创作出来的兵马俑也是千人千面。

五、秦俑的颜色是怎样的?

秦军阵中兵马俑服装的颜色,因为官阶不一而颜色不一(表3-4)。

表3-4 秦俑中服装的颜色

img17

(调研自制)

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在经历了两千多年以后已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其中以陶俑彩绘的损坏最为突出[17]。虽然大部分兵马俑的彩绘在出土时已经脱落,只是残存了一些色彩残迹,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兵马俑在出土时仍保留着黑色的头发、古铜色的皮肤、褐色的铠甲、红色的甲带等等,色彩完整而绚丽。但是,让人万分痛惜的是,这些通体彩绘的兵马俑出土后一接触到空气,绚丽的色彩在五六分钟内便消失殆尽,而那些出土时还残存有部分色彩的陶俑,残彩随后也大部分慢慢剥落了。于是多年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青灰色的陶俑,彩绘层已遭到了严重的损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色彩绚丽的兵马俑成了如今这般单调枯燥的灰蒙蒙色调?

一些媒体披露: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如不加以保护,百年后,兵马俑将变成煤堆。但是一些相关资料显示,这一消息并不准确[18]。从1990年开始,秦俑博物馆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开展了长期的秦兵马俑彩绘保护研究。经过多年的大量实验和模拟,终于发现了秦俑彩绘损坏的主要原因:颜料颗粒之间及彩绘和层次之间粘附力很微弱,特别是底层(生漆)对失水非常敏感,在干燥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引起底层起翘卷曲,从而造成整个彩绘层脱离陶体。

解释秦俑“黯然失色”的主要原因:①由于遭水浸泡。秦俑陪葬坑在建成后,骊山几次出现山洪,俑坑内数度大量进水,致使秦俑遭受长时间浸泡。②由于惨遭火焚。据史载,项羽入关时曾攻入秦始皇陵,“燔其宫室营宇”,陵内的许多建筑物包括兵马俑陪葬坑曾被项羽的军队放大火焚烧。③由于自然侵蚀。兵马俑埋藏在环境恶劣的地下至今已2000多年,长期遭受重土覆压和自然侵蚀。再加上高湿度、霉菌圈以及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等的长期的相互作用,使得生漆老化非常严重[19]

六、俑坑内为何没有铁兵器?

兵马俑坑出土的基本上都是青铜兵器,铁兵器只出土铁矛一件,铁镞两件。有人认为,秦王朝时期铜兵器已成为陈旧落后的兵器,精锐的铁兵器已取代铜兵器成为秦军的装备。秦俑坑内为什么没有铁兵器?因为它是“具有纪念军功的意义……只能陈列过去曾经用过的旧武器”。[20]

七、战马为何不披马甲?

袁仲一说,兵马俑坑出土战车上的车马及骑兵马身上均不披甲。而在铠甲坑的试掘方内出土了一具马甲,根据其性质判断为车马的马甲,这说明秦代是有马甲的。俑坑战车的车马为什么不披马甲?车马披甲为重装车,用作冲车,有较大的威力,但臃肿、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战国及秦王朝时多用轻车,马不披甲。俑坑出土的骑兵马不披甲,应是轻骑兵。[21][22]

八、武士俑为何不戴头盔?

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头盔,于是引起人们种种猜测。石铠甲坑出土了大批头盔,说明秦军的装备是有头盔的。但是秦军作战时非常勇猛,常脱去头盔英勇杀敌。因此,不戴头盔是英勇的表征。

九、秦陵地宫中水银的象征着什么?

要高度重视秦陵地宫中水银的象征意义的解读。秦始皇帝陵墓中以水银来演示江河湖海的水系,是将秦帝国的版图模造在墓室中,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同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载“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这一想法与历史上所有在墓葬中使用水银的现象有很大的区别,在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既不是财富的象征,也不是用于治病,更不是将水银当作“是东周以来人们对保存尸体的经验的总结和应用”[23],而开创了水银的一种新用途,更彰显出秦始皇帝“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24]的追求,“是将帝国最辉煌的历史以物化的形式载录下来,表现的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史诗般的英雄经历,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挂牵,这是秦始皇帝心系天下的表征,也是作为帝国皇帝对国家长久传承的企盼。”[25]笔者认为,虽然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秦始皇被许多政治家和史学家塑造成典型的暴君形象,其暴行有修建秦始皇陵、大兴阿房宫、建造万里长城及焚书坑儒等,但秦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以说无人超越。

十、秦始皇陵封土高度有多高?

秦陵封土的实际高度和文献记载之间差距很大,其原因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发生导致陵墓建设突然停工造成的,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因为测点或文献记载差错造成的。匪夷所思的封土下高出地面30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及附属建筑,是供皇帝灵魂出游使用的。水土流失现象虽然的确对封土高度降低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与秦始皇陵时代相近、地点相邻、生态环境相同的西汉帝陵,其陵墓封土基本保存完好,由西汉帝陵封土降幅统计表[26]见,西汉帝陵封土测量的构成数据和文献记载间两千年来的变化其实不大,从汉代帝陵封土高度降低情况容易得出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度降低的程度应当和汉代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依据汉陵封土降低状况,推测两千年间秦始皇帝陵封土降低的程度估计也就几米而已。因此,按照《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陵封土高度为115米,而现在关于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的各种测量数据在35.5—76米之间,二者相差甚大,[27]而用水土流失降低了封土高度这种解释存在不合理之处(表3-5)。

表3-5 西汉帝陵封土降幅统计表

img18

秦始皇帝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陵园内,除了地宫外,还有大量的陪葬坑。那里到底存在着多少秘密,又有着多少故事?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令人惊异的秦代“百戏俑”、“文官俑”、青铜仙鹤等也相继出土,秦陵的奇迹故事还有多少仍待后人去探寻。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偶然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