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中国古代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以“正心”挽救衰世为目标的王守仁心学应运而生。流传于社会的陆九渊心学,由于王守仁的继承和发扬,成为“陆王”学派,在江西士人中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陆王心学_江西导游

二、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历史上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的“金溪三陆”和明代的王守仁。“金溪三陆”是指江西金溪县的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兄弟,均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所创立的学说在当时和后世被称为“心学”,心学在明代为王守仁继承和发挥,合称为“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主义学派。

“金溪三陆”以陆九渊最为著名,是心学理学的主要开创者。陆九渊中年后曾经于贵溪象山讲学,又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九渊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一是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二是发扬唯心主义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陆九渊在哲学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他的学说经明代王守仁继承、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影响极大。

陆九渊就其学说曾与客观唯心主义论学派宗师朱熹进行过长期的论争。南宋淳熙二年(1175),应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在江西铅山县鹅湖寺进行了一次哲学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是一次唯心主义阵营内部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为纪念“鹅湖之会”,南宋淳祐十年(1251)在这里建立书院,朝廷赐名“文宗书院”,明景泰年间更名为“鹅湖书院”。

元代和明代前期,程朱理学在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明中叶以后,明王朝统治渐趋腐朽,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一种力图抛弃程朱理学,另寻新义的要求在学术界酝酿。于是,以“正心”挽救衰世为目标的王守仁心学应运而生。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因少时读书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虽然是浙江人,但是事业的高峰却是在江西。王守仁能文善武,长期在赣为官,曾在赣州颁布《南赣乡约》教化人心,剿平贼寇,后来又率军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学说,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心学主旨是“心即理”说和“致良知”说,实行路径是“知行合一”。王守仁具有雄才大略,为人胸怀宽阔,没有丝毫的学究气,其个人气质近于古人所说的豪雄。这也决定了他的思想具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的色彩。流传于社会的陆九渊心学,由于王守仁的继承和发扬,成为“陆王”学派,在江西士人中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王守仁死后,“王学”衍生出“王学”左派和“王学”右派。其中右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邹守益、罗洪先、聂豹等江西籍学人,因此被称为“江右王学”。与“王学”左派主张本体即是功夫的“顿悟”说不同,“江右王学”主张由功夫达到本体,倡导“渐修”。

“王学”中的“泰州学派”具有冲破藩篱,突破旧教条的意味,形成一种有悖于纲常名教的异端色彩。“泰州学派”创始人是江苏泰州人王艮。明正德六年(1511),王艮赴赣,拜王守仁为师,追随讲学多年。王守仁死后,王艮返乡里讲学。他在继承王守仁思想的基础上,主张“百姓日用即道”,这就是著名的“淮南格物”说。由于王艮学说简便易行,加上他又以启发市井智愚为职志,无论士子官僚,还是贩夫走卒,一律接引开导,因此在王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极具平民色彩的一派,史称“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当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时从者甚众。

“泰州学派”传入江西后,出现了以何心隐、徐樾、颜钧、罗汝芳等为代表,倡扬自然人性论、危言放行的“狂禅派”泰学,形成与江右程朱理学及王学正统相对立的形势。何心隐借用孔孟言论,证明人不可无欲,从而批判宋代理学家的灭欲论,明确提出有欲论,公开倡导功利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