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化模式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化模式

时间:2022-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系统科学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构密切相关,涉及社会观、哲学观、伦理观的协调一致与相互耦合,涉及整体性社会行为模式与个人行动模式的趋同结合,这就需要系统思维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一提法,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无疑是一种建构性思想,也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极好的思想资源。

四、系统思维的研究范式: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化模式

系统科学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构密切相关,涉及社会观、哲学观、伦理观的协调一致与相互耦合,涉及整体性社会行为模式与个人行动模式的趋同结合,这就需要系统思维的视野。

首先,应回到中国问题的“道德乡土”,审视伦理场域的客观现实。调查表明,传统的实体性伦理精神在现实伦理关系和伦理行为中遭遇的危机,表征为伦理普遍性的解构。它突出表现为家庭、职业、社会三大伦理场域的困境:家庭伦理场中伦理传统的断裂,职业伦理场中责任伦理的缺失,公共伦理场的不断解构,概言之,是伦理场现实性的消解,是伦理实体意识现实性的消解。[3]克服危机的现实基础,是生活世界中伦理普遍性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一提法,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无疑是一种建构性思想,也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极好的思想资源。

其次,建立政治、经济、文化诸要素内部和谐与外部适应的整体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着眼于理想世界,着眼于人的发展前景,立足其理想性需要而对现实的一种建构性要求,而不仅仅是人对已有现实的功用评估。其特殊本质在于,它不是强调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将来而是强调未来决定现在,不仅应告诉人们“当下应该怎样”,而且应该告诉人们“理想的将来应当怎样”。[4]前者决定着价值观的现实性品格,后者决定着价值观的理想性品格。这是确保社会核心价值观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评判一致性的根本要求。

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构建,是一种多向度的吸纳、借鉴过程。既是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梳理,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既是在学理层面的理论反思,又是在大众层面的经验提升。通过批判基础上的扬弃,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精神和中国意识形态的新崛起。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注释】

[1]樊浩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0页。

[2][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宵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3]樊浩等:《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4]高兆明:《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中的方法论问题》,《江海学刊》1997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