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不失时机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这一伟大成就作了概述和评价,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它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更全面的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一件多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事啊。党的十六大报告不失时机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这一伟大成就作了概述和评价,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它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来说,这一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必须走在世界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方面、在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的教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发挥人的潜能,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要在生态环境方面,改善环保设施,强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要在整个社会发展方面,高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使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低和服务业比重低的状况,扭转牺牲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片面发展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局面,使各省市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平衡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康社会的覆盖面。

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讲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讲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农村、不同群体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奋斗目标。

第一,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35万亿元,GDP总量水平在世界上将居于第三位。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0%,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2020年,各项基本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法制化。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使其有一个较大发展,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其他各种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围绕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不断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3)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决克服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弊端,走自己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生产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为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