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可以为银行绩效的评估提供必要信息。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②商业银行更多地依靠负债获取资金来源,自有资金一般少于10%,大大低于工商企业平均水平。商业银行一般不允许投资于股票和企业债券。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管理

【学习目的】

了解银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内容、编制目的,理解银行报表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基础的财务分析从而评价银行的经营状况;运用一系列绩效考核的指标,对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认识到银行内部存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可以为银行绩效的评估提供必要信息。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按所反映金融变量的不同性质可进行简单分类,存量报表提供有关存量变量信息,流量报表由相关流量信息组成。存量是同时点相联系的变量;流量是同特定时期相联系的变量。

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使用最多的财务报表,是一种存量报表,反映了特定时点上银行的财务状况,是银行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报告期银行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构成情况、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及具体结构,从总体上认识该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能力情况。从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了解到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助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银行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编制。资产项目按流动性程度的大小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先流动资产,后非流动资产。负债项目按偿还期限的长短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先流动负债,后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投资人拥有的永久性程度先长后短的顺序排列,先股本,后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最后是未分配利润。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目前国际上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律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又称横式资产负债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按照账户的形式列示各类项目,即资产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左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右方;并使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两方数额保持平衡。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又称垂直资产负债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式,自上而下排列各项目,即资产类列在上方,负债类列在中间,最下方列示所有者权益。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是:①银行总资产中各种金融债权占较大比重,而固定资产,主要是房产和设备所占比重很小。②商业银行更多地依靠负债获取资金来源,自有资金一般少于10%,大大低于工商企业平均水平。③银行资本会更多地发挥管理性职能,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相关资本金管理法令,来约束、引导银行业的正常发展。④由于所处经营环境、面临经济法规不同,开展的业务各有特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具体科目设置、会计处理上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

(一)资产项目

1.现金项目

现金项目包括:①库存现金。即银行金库中的纸币、铸币,以及同中央银行发生往来但尚在运送中的现金。②托收中存款项。指已签发支票送交储备银行但相关账户尚未贷记的部分。③存放同业的活期存款。④在银行准备金账户上的存款。

现金资产是唯一可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存要求和贷款请求,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

2.二级准备

二级准备并不是一项独立科目,其包括若干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产项目,如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和回购协议下证券等。交易账户证券是一特殊科目,只有经常与公众、其他机构进行证券买卖的银行才设置该科目,账户余额表示银行持有的即将销售出的证券数额。该账户应以证券市场作为计价基础。同业拆出和回购协议下证券的持有均是银行调拨头寸、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工具。证券投资中的短期投资部分也归于二级准备。

商业银行二级准备的目的主要是必要时出售这类资产获取流动性,并非由此取得利润。

3.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银行主要的盈利资产之一,有时占资产总额的20%以上,可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部分。前者以保持流动性为目的,包括在二级准备内;后者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分为三类:国库券及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和企业债券票据。商业银行一般不允许投资于股票和企业债券。

4.贷款

贷款是银行资产中比重最大的一项,也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可进一步划分为消费信贷不动产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及对证券机构、经纪人贷款等。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贷款以总值、净值两种方式加以表述,贷款总值是报表尚未清还的贷款余额的账面价值,贷款总值扣除一些抵减项目后得出贷款净值。第一个抵减项目是贷款损失准备金,该科目反映了银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的预计值。第二个抵减项目为预收利息,指银行收到的贷款客户预付的利息。设置该抵减科目有利于核算报表日银行贷款的真实价值。

5.固定资产

主要指银行房产、设备的净值,所占比重一般较低,属于非盈利性资产。银行通过对客户抵押品行使取消赎回权所得的不动产在单独设置“其他不动产”科目中反映。

6.其他资产

包括银行持有的或控股的,但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资产及一些数目小、不宜单独列出的项目,如已承兑的顾客对银行的负债、预付费用等。这些项目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单独立户。

(二)负债

1.存款

存款包括:①活期存款。即支票存款账户,不支付利息或利息很低,银行只是通过一定服务来吸引客户,存款人可对该账户签发支票、提款、转账。②储蓄存款。银行对该账户支付较低利息,允许客户随时提取。在金融创新中出现了“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③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利率可按市场利率的波动作相应调整,并允许客户在一定条件下签发支票。④定期存款。这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采取存折、存单形式,其中大额存单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对存款人具有较大吸引力,银行对定期存款账户支付较高利息。

2.借款

借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在负债管理经营思想流行后,一些大银行更加注重利用借入资金来支持资产业务的扩张。银行以借入资金方式筹资速度较快,也无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借款包括:①短期借款,如同业拆入、回购协议下证券出售及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入的款项;②长期借款,如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借入的长期资金、发行的长期资本债券、发行债务-股本混合性融资工具。

3.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主要包括:应计税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和其他应付款等。

(三)股东权益(净值)

股东权益是股东对银行资产的所有权部分,是银行资产与负债之差。股东权益可以分为四部分:

(1)普通股和优先股(实收资本项目)。

(2)未分配利润。由历年税后利润中未分配的利润累计而成,未分配利润中一部分可用来转增股本。

(3)资本公积金。包括发行溢价、接受的捐赠资产和银行资产重估的增值部分。

(4)盈余公积金。包括利润分配中按规定提取的部分。

国际上,银行资本账户内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准备项目,主要是股利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等,这类准备项目是从银行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并不一定在报表中公开反映。

资本账簿中还包括债务资本,主要是银行发行的长期资本债券。资本债券期限一般长达10年以上,持有人不得提前要求偿付,且当银行破产清算时,这类债券的赔偿优先权级别较低,可以同股本一起分担资产损失,权益类似于优先股,因而可以进入净值项目。

表10-1是某银行2007年的资产负债表。

表10-1 某银行2007年资产负债表

续表

注: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二、银行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为利润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与资产负债表不同,损益表是流量表,是银行在报表期间经营活动的动态表现。银行损益表着眼于银行的盈亏状况,提供了经营中的收、支信息,总括地反映出银行发展趋势,预测出该银行的经营前景、未来获利能力。银行损益表包括三个部分,收入、支出和利润。编制损益表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收入-支出=利润”,各科目的设置处理取决于银行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面临的管理法规,也取决于所开展的业务,不同国家银行有一定差别,但报表的基本结构、编制方法是相同的。

(一)收入

银行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利息收入;二是手续费收入;三是其他收入。

1.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些国家的银行其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包括:①发放贷款利息、费用收入。②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地位仅次于贷款收益。③其他利息收入。包括存放同业所得利息、同业拆出、进行证券回购所得收入,以及购买其他银行发行定期存单所得利息。

2.手续费收入

其包括:①对达不到最低存款限额的账户所收取的保管费和人工费;②银行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即汇款、收款业务所收取的费用;③对外保证业务,如开立或保兑信用证,开立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开立履约保证书及承兑汇票等所收取的手续费;④包销债券或股票收取的佣金;⑤代客买卖证券或贵重金属收取的佣金;⑥咨询业务收入;⑦银行卡的费用等。

3.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包括:信托收入、租赁收入、证券销售(或发行)的差价收入、同业往来收入及其他各种非利息的营业收入。

(二)支出

1.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部分是银行最主要的费用开支,反映了银行以负债业务吸取资金的成本发生情况。其包括:①存款利息支出。这是利息支出的主要部分,银行为获得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时会以较高利率发行定期存单,因此这类利息支出数额较大。②借款利息支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方面主动性加强,更加注重利用购买资金来获得资金来源,借款利息比重呈上升趋势。

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的差,称为净利息收入、利差收入,这是决定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所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着重考查。

2.非利息支出

非利息支出是银行间接费用的主要部分,具体包括三部分:①薪金与福利支出。包括支付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资、奖金、养老金、福利费用,还包括银行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等。②各种资产使用费用。包括银行房产、设备的维修费用、折旧费用、设备的租赁费用及相应税款开支。③其他费用。包括业务费用、广告费用、出纳短款损失等。

(三)利润

利息净收入扣除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后与非利息净收入之和,构成银行利润,随核算口径不同,银行利润有多个层次。

(1)税前营业利润。税前营业利润是营业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该指标意义在于明确应税所得,税前营业利润扣除免税收入即为应税所得。

(2)税后营业利润。应税所得减去应付所得税后的余额,加上免税收入就得到税后营业收入。该指标可以看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银行业绩,是进行绩效评价时的基本指标。

(3)净利润。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特殊项目,如证券买卖、设备盈亏、会计处理方法变更等,这些特殊项目可以看做银行营业外活动,最终会影响到银行的盈亏状况,净利润指标中包括了这些特殊项目,是报表期银行全部活动的体现。但由于它包含了一些不常发生的营业外项目收支,反而不能准确反映银行的经营业绩。计算净利润时,应将特殊项目净损益及相应所得税额并入税后营业利润中。美国银行业已将证券买卖活动纳入非利息收支中,只缴纳一般所得税。

表10-2是银行的损益表。

表10-2 银行损益表

三、银行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的财务报表,是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三张主要报表之一。

资产负债表仅是静态存量报表,不能揭示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利润表尽管是一张动态报表,但着眼点是银行盈亏状况,不能反映银行资金运动全貌,也不能揭示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现金流量表沟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将企业的利润同资产、负债、权益变动结合起来,全面反映了报告期间内银行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指出了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结果及原因,这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

现金流量表按等式“现金来源增加=现金运用增加”进行编制。现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营业中所得现金,减少和出售非现金资产换取的现金,通过举债及增发股本等从外部融资。现金运用也分为三个部分:即购买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本息,支付股利。两者差额等于现金资产的变动额。换一个角度看,将现金资产视同普通资产,它的减少也可以带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减少,因而现金资产的减少可以看做特殊现金来源。同样,现金资产的增加可以看做特殊的现金运用,经这种调整,则可以得出等式“现金来源=现金运用”,这就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流量表由主表和副表两部分组成,主表采用直接法编制,副表采用间接法编制。直接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确认,是以本期营业收入为起点,直接用营业现金流入减去营业现金流出而得出。间接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确认,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而间接得出。具体操作时,往往是结合有关账户记录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有关内容加以调整来编制,即仅列出净利润,然后消除包含在净利润中但不影响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业务,再加减在经营循环过程中对净利润和现金流量具有不同影响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

表10-3和表10-4是银行的现金流量表。

表10-3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

续表

续表

表10-4 现金流量表(副表)

续表

由以上两个表可知,现金流量表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一)现金流入

(1)经营中所得现金。由净利润扣除应计收入,加上非付现费用构成。

(2)资产减少所得现金。包括减少非现金资产增加的所得及减少的现金资产。

(3)增加负债,增发股本所得现金。这是银行从外部获得的新的现金来源。

合计现金流入为上述三项之和,在账务处理时应结合具体科目的变动情况。

(二)现金流出

(1)支付现金股利。支付股利直接导致现金的流出。

(2)支付现金增加资产。这里所指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多种金融债权及现金项目。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现金运用的增加,该表反映报告期间银行将较大的资金量投放到贷款资产中。

(3)债务减少。负债业务是银行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但债务还本付息是现金资产的净流出。

现金运用合计为上述三项之和。在编制正确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运用必须等于现金来源。

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点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了解经营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经营业绩、预测发展前景和为管理提出建议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深化。商业银行因为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其财务分析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商业银行作为一种低资本、高负债的企业,其经营风险远远高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加之涉及的社会面广、影响力大,因此,财务分析更注重财务状况分析,特别注重其流动性、安全性的分析。

(2)分析对象不同。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绝大多数是货币资金的收付,是与财务活动紧密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财务分析不仅是财会部门要进行,其他部门也要参与,其财务分析的对象更广泛;而一般企业由于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往往是分离的,其财务分析主要集中在财会部门进行。

(3)分析内容不同。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负债主要是存款,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且产权资本较少,这就决定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贷款的质量、收息率、资金成本率、存贷利差率、资本充足率等;而一般企业的资产主要是由存货和固定资产构成,收入主要是销售、劳务收入且筹资渠道多元化,其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是存货分析、销售获利率分析及资本结构分析等。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银行的财务报表提供了银行经营状况的基本信息,但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上所列的内容还很难全面客观了解银行经营的真实状况,这就需要对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和加工,以得出对银行管理者和外部监督者更具价值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改善银行经营管理,使得银行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利用财务报表对银行业绩进行评估是银行财务分析的一个基本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企业的经营业绩都可以从它的风险和收益两方面加以考察。银行经营管理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平衡和协调。

一、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

银行业绩评价是商业银行运用一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在对银行业绩考评时,必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银行的长期经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指标来代表银行的长期经营目标;第二是在服从银行长期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如何设计银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是采用何种方法对银行进行业绩评价。

在不同时期,由于经营环境和条件不同,银行的经营目标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异,但其长期经营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优先于其他目标的最重要的目标。从银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管理和经营活动的核心。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对银行价值的衡量来反映。

从经济学角度看,银行的价值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V=∑E(Dn)/(1+r)n

其中:V代表银行股票的价值,它实际是银行股东对该银行投资后所能够获得的未来现金收益的现值;

E(Dn)代表n期的预期现金收入或预期利润;

r代表与风险正相关的折现率,亦即投资报酬率。

预期的现金收入又可分解成:E(Dn)=Rn-Cn-Hn-Tn

Rn是银行的总收入;Cn是银行负债的成本;Hn是日常管理成本;Tn是税收成本;这些变量均是对未来第n期的预测值。

折现利率r也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预期的无风险利率i;与银行资产负债相联系的风险酬金g;

r=i+g

但对未来收益、收益期限和风险程度的精确测量非常困难。

如果金融市场充分有效,银行经营中的所有信息都在股票的价格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也可以通过银行股票的价格反映银行的价值。即:

V=PN

其中:P是银行股票的市场价格;N是银行股票的数量。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组财务比率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些比率的过程也就是财务分析的过程。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比率分析法,即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按实现银行经营总目标过程中所受的制约因素,分为四类:即盈利性比率指标;流动性比率指标;风险比率指标;清偿力及安全性比率指标。

1.盈利性比率指标

盈利性比率指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同时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盈利性指标的核心是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回报率,利用这两个财务指标及其他派生财务比率指标可较准确地认识银行的获利能力。

(1)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纯利润与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收益率=纯利润/资产总额×100%

资产收益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

(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排除了特殊项目的影响,更准确地体现了银行经营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营业利润率=税后营业利润/资产总额×100%

由损益表可以看出,银行营业利润来自于经营活动中各项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不受证券交易、调整会计政策、设备盘盈盘亏等不常发生的营业外活动影响,是银行经营能力和成果的真实情况。因而营业利润率指标反映了银行真实、稳定的获利能力。

(3)银行净利差率。银行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利息支出是其主要成本支出项目,因此利差收入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银行净利差率的主要计算公式为:

银行净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盈利资产指那些能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除去现金资产、固定资产外,均可看做盈利资产,在计算中分母也应采取平均值。

(4)非利息净收入率。非利息净收入率不只是银行获利能力的标志,同时也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非利息净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100%

由损益表中可知,银行非利息收入来自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获得这类收入不需要相应增加资产规模,较高的非利息净收入会明显提高银行资产收益率。

(5)银行利润率。计算表达式为:

银行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100%

由计算式中可以看出,该指标反映了银行收入中有多大比例被用作各项开支,又有多大比例被作为可以发放股利或再投资的利润保留下来,该比例越高,说明银行获利能力越强。

(6)权益报酬率(ROE)。又称净值收益率、股东投资收益报酬率等。计算表达式为:

权益报酬率=纯利润/资本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银行资本的获利程度,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同股东财富直接相关,受到银行股东的格外重视。

2.流动性比率指标

流动性比率指标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和各种实际的或潜在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流动性在任何企业经营中都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商业银行由于自身不寻常的资产负债结构,更易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威胁,这也是银行将流动性指标从一般风险指标中分离出来的原因。

(1)现金资产比例(现金资产/资产总值)。该指标是银行所持现金资产与全部资产之比,现金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可随时应付各种流动性需求。该比例高反映出银行流动性状况较好,抗流动性风险能力较强。但若现金资产比例太高,银行盈利资产下降,会影响收益。

(2)国库券持有比例(国库券/资产总值)。国库券是银行二级准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流动性供给有较大作用。一方面,国库券自身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另一方面,国库券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抵押品,银行可以用其进行质押贷款,即持有国库券也可产生间接的流动性供给。该比值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好。

(3)持有证券比例(证券资产/资产总值)。单纯应用该指标判断银行流动性具有很大局限。这主要是因为证券的变现能力同其市场价值密切相关,须结合指标市值/面值评判。一般情况下,市值/面值比例越低,说明银行所持有证券的变现力越低,从中可获得的流动性供给越小。

(4)贷款资产比例(贷款/资产总值)。一方面,该指标是银行贷款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值。贷款是银行主要盈利资产,其流动性较差,该比值较高,反映银行资产结构中流动性较差部分所占比例较大,流动性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用一年内到期贷款/总贷款作为贷款资产比例的补充指标,补充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贷款中流动性较强部分所占比例较大,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越好。

(5)易变负债比例(易变负债/负债总值)。该指标反映了银行负债方面的流动性风险情况,比值越高,说明银行面临的潜在流动性需求规模较大且不稳定。

(6)短期资产/易变负债。该指标衡量了银行最可靠的流动性供给和最不稳定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比值越高,说明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越好。

(7)预期现金流量比。该指标是预计现金流入与流出之比值,设计时考虑了一些表外项目的影响,可以弥补前几个指标的不足。银行现金流出包括正常贷款发放、证券投资、支付提存等项目,还包括预计贷款承诺须实际满足的部分及预计的其他或有负债一旦发生需要支付的部分。银行现金流入包括贷款收回、证券到期所得或偿付、预期中的证券出售及各类借款和存款的增加等。指标值大于1的不同值,显示该银行未来流动性可能有所提高的程度。

3.风险比率指标

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风险被定义为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这种收入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价值。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收益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干扰,风险指标将这些因素做了分类,并定量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1)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往往会引发银行利差收入以致全部营业收入的波动,这就是利率风险。资金配置不同的银行面对相同的利率波动所受影响是不同的,即利率风险暴露不同,这种差别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利率风险指标度量:利率风险缺口、利率敏感比例。

利率风险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比例=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是指收益率可随市场利率变动重新调整的资产,如浮动利率贷款。以相同的方式可以定义利率敏感性负债。在应用上述两个指标分析时,应注意保持计算式中资产负债期限上的一致。当缺口为0或比值为1时,银行不存在利率风险暴露,利差收益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其他指标值均意味着存在利率风险暴露。样本银行指标值与均衡值(0或1)偏差越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越大。

(2)信用风险。银行的信用风险指银行贷款或投资的本金、利息不能按约得到偿付的风险。可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1)贷款净损失/贷款余额。贷款净损失是已被银行确认并冲销的贷款损失与其后经一定的收账工作重新收回部分的差额,反映了信用风险造成的贷款资产真实损失情况。该指标衡量了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状况,比值越大,说明银行贷款资产质量越差,信用风险程度越高。

2)低质量贷款/贷款总额。低质量贷款由三部分组成:逾期贷款,指超过偿还期90天尚未收回的贷款;可疑贷款,确认标志是债务人未能按约支付利息;重组贷款资产。

低质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程度很高,是产生未来贷款损失的主要根源。该指标是对指标1)的补充,估计了潜在的贷款损失,比值越高,银行贷款中信用风险越大,未来发生的可能的贷款损失越大。

3)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净值。贷款损失准备来自于银行历年税前利润,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的估计,并可以弥补贷款资产损失。该项指标比值越高,表明银行抗信用风险的能力越强。

4)贷款损失保障倍数。该指标是当期利润加上贷款损失准备金后与贷款净损失之比,比值越大,说明银行有充分的实力应付贷款资产损失,可以减少贷款损失对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5)欺诈风险和内部贷款比例。银行经营中会遭受内部人员的欺诈或舞弊行为所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称为欺诈风险。欺诈风险一般没有直接的度量指标,往往用其他指标间接反映,例如,内部贷款比例。内部贷款比例是银行对其股东或经营管理人员的贷款与总贷款之比,粗略衡量了由内部交易所带来的可能的欺诈风险程度。一般而言,欺诈风险与该指标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4.清偿力和安全性比率指标

银行清偿力是指银行运用其全部资产偿付债务的能力,反映了银行债权人所受保障的程度,清偿力充足与否也极大地影响银行的信誉。从恒等式“净值=资产-负债”来看,银行清偿力不足或者资不抵债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损失过大,致使净值小于零,负债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但清偿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金不足,未能与资产规模相匹配,因而传统的清偿力指标主要着眼于资本充足情况。具体指标有:

1)净值/资产总额。该项比值越高,表明银行清偿能力越强。该指标是一项传统指标,优点是计算方便。

2)净值/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是总资产对现金资产、政府债券和对其他银行的债权扣除后剩余的部分。将这些无风险资产扣除后,该指标更多地体现了资本吸收资产损失的保护性功能,能较准确地反映银行清偿力。

3)《巴塞尔协议》中资本充足率指标。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资产种类越来越多,风险资产的风险程度不同,有必要对其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考核;尤其是表外业务的发展,其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该风险已严重威胁到银行经营的安全,有必要把其纳入到清偿力考核指标内。

4)资产增长率与核心资本增长率。该指标主要反映银行清偿能力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银行资产增长率低于核心资本增长率,说明银行的清偿能力加强;反之,银行的清偿能力减弱。这组指标也可用于银行间清偿力大小的比较。

5)现金股利/利润。银行的净值中占比最大的是利润的累积,现金股利是银行利润的净流出。这项指标越高,表示银行的利润累积能力越差,清偿力和安全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评价方法

对银行绩效的分析,可以通过将上述指标比率与本行历史同期、上期及银行同业进行比较,以得出银行发展状况及在同业中的位置。除此之外,将上述指标尤其是盈利性指标进行解析也可以对银行经营状况做一个基本评价。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差异,揭示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具体运用时以本期实际指标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二)结构分析法

同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相同,银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是将某一项目按固定标志分类,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计算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分析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揭示整个事物的内在结构及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结构分析可以与趋势分析结合起来,将不同年度的结构百分比报表逐项比较,查明某一特定项目在不同年度间百分比的差额。

(三)比率分析法

以上述指标体系为核心,从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性和清偿力及安全性四个方面对银行经营业绩分别做出评价,最后形成完整的结论。比率分析法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但孤立的指标数据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说明银行业绩的好坏,必须在比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的形式主要有同业比较和趋势比较,在实际分析中,同业比较和趋势比较应结合起来使用。在应用财务比率进行绩效评价时,也应注意到银行规模上的差异。此外,在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时,还应注意表外业务的情况,如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率走势等外部因素。

(四)杜邦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将银行的经营业绩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盈利能力和多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银行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包括多个因素的完整系统,其内部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率分析方法人为地将银行业绩分为四个方面,割裂了相互间联系。综合分析法将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结合起来对银行业绩做出评价。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分析法,其核心是净值收益率(ROE),该指标有极强的综合性。

1.两因素的杜邦财务分析

两因素的杜邦财务分析是杜邦分析的基本出发点,集中体现了其分析思想,其模型为:

ROE=ROA×EM

其中:ROE:股东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A: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EM:股本乘数(Equity Multiplier),反映银行资金管理效率。

股本乘数=资产总额/股本账户总额

ROE是股东所关心的与股东财富直接相关的重要指标。上面的两因素模型显示,ROE受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本乘数(EM)的共同影响,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的提高会带来ROE的提高,即ROE指标间接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ROE指标也可体现银行的风险状况。提高股本乘数,可以改善ROE水平,但也带来更大风险。一方面,股本乘数加大,银行净值比重降低,清偿力风险加大,资产损失较易导致银行破产清算。另一方面,股本乘数会放大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较大的股本乘数,导致ROE不稳定。

2.三因素及四因素的杜邦分析方法

ROE=ROA×EM

=PM×AU×EM

=TME×EME×AU×EM

其中:PM:净利润率=税后净收入/营业总收入;AU:资产利用率=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TME:税负管理效率=税后净收入/税前净收入;EME:支出管理效率=税前净收入/营业净收入。

首先,银行净利润率的提高,要通过合理的资产和服务定价来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入,同时控制费用开支使其增长速度小于收入增长速度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该指标是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和费用管理效率的体现。其次,资产利用率体现了银行的资产管理效率。银行的资产组合包括周转快、收益低的短期贷款、投资,又包括期限长、收益高的长期资产,还包括一些非盈利资产。各类资产在经营中都起一定作用,不可或缺、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提高其资产利用率,导致ROA指标的上升,最终给股东带来更高的回报率。

银行净利润率不只是同其资金运用以及费用管理效率相关,也同银行的税负支出有关。银行税前利润是其营业中的应税所得,不包括免税收入和特殊的营业外净收入。税后净收入/税前净收入越高,反映银行的税负支出越小,税负管理较为成功。税前净收入/营业总收入也反映了银行的经营效率是银行资金运用和费用管理能力的体现。

案例10-1

运用以下所给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该银行进行盈利性分析。

表10-5 某银行2003~2005年损益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续表

表10-6 某银行2003~2005年资产负债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案例分析:

表10-7 银行盈利性分析  单位:人民币万元

从计算结果可看到,同2003年相比,2004年的资本收益率大幅上升是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资本乘数提高;二是资产收益率上升。资本乘数提高意味着资本的杠杆作用增强,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基础受损的几率增大。

同2004年相比,2005年的资本收益率下降,原因之一是资本乘数下降,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银行资本的杠杆作用减弱;另一个原因是资产收益率下降。

该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净利息收益。从2003~2005年,净利息收益率连续大幅上升,而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连续下降,因此,提高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和净非经营收益率。

该银行2003~2005年净利息收益率连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有息资产净利息收益率大幅度上升。结论:①该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净利息收入;②影响盈利的症结是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和净非经营收益率下降,以及有息负债利息支付率的提高幅度大于有息资产利息收益率的提高幅度。

重要概念: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资产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 比率分析 杜邦分析 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结构分析

思考题:

1.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有哪几类?

2.简要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

3.简要分析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

4.简要分析商业银行损益表的主要内容。

5.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哪几类构成?各自侧重哪些方面?

6.简述杜邦分析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