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熟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税务机关的职务违法行为给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时,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可以要求税务行政赔偿。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时,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均衡的,纳税人义务是指依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税人在税收征纳各环节中应承担的义务。

项目七 熟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但纳税人同样享有一定的权利。国家设“纳税人权益日”,以便让公众知道为什么要纳税,纳税人有什么权益,怎样行使,行使遇到阻碍时通过什么渠道去解决。作为企业的办税人员,一定要熟知这些权利的内容,以便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务一 纳税人的权利

纳税人的权利是指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由法律确认、保障与尊重的权利和利益,以及当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纳税人所应获得的救助与补偿权利。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以及扣缴义务人(以下统称纳税人)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知情权

有权向主管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包括: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办理税收事项的时间、方式、步骤以及需要提交的资料;应纳税额核定及其他税务行政处理决定的法律依据、事实依据和计算方法;与税务机关在纳税、处罚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发生争议或纠纷时,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及需要满足的条件。

(二)保密权

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将依法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主要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

(三)税收监督权

对税务机关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如税务人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等,可以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对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也有权进行检举。

(四)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可以直接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但采取邮寄或数据电文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的,需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五)申请延期申报权

如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六)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

如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参照省级税务机关的批准权限,审批延期缴纳税款申请。

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纳税人均可以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一是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二是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对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将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如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将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八)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

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书面申请减税、免税。减税、免税的申请须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减税、免税审查批准机关审批。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九)委托税务代理权

有权就以下事项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发票领购手续、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税款缴纳和申请退税、制作涉税文书、审查纳税情况、建账建制、办理财务、税务咨询、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业务。

(十)陈述与申辩权

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纳税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税务机关就不得对纳税人实施行政处罚。

(十一)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

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向纳税人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纳税人有权拒绝检查。

(十二)税收法律救济权

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纳税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税务机关的职务违法行为给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时,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可以要求税务行政赔偿。主要包括:一是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二是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

(十三)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作出规定金额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向纳税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纳税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对此,纳税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十四)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时,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

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清单。

任务二 纳税人的义务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均衡的,纳税人义务是指依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税人在税收征纳各环节中应承担的义务。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负有以下义务:

(一)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

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主要包括领取营业执照后的设立登记、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后的变更登记、依法申请停业、复业登记、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注销登记等。在各类税务登记管理中,纳税人应该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分别提交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同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二)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

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从事生产、经营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

此外,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

(三)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

企业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企业使用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应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

☞知识链接

义务是“权利”的对称。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义务与权利是一致的,不可分离。

(四)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

国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如果没有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规定数额内的罚款。

(五)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

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企业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作为扣缴义务人,企业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企业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企业即使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六)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

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0.5‰的滞纳金。

(七)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

如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代扣代缴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

(八)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

企业应自觉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主动配合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地反映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并按有关规定提供报表和资料,不得隐瞒和弄虚作假,不能阻挠、刁难税务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九)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企业除通过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有关的信息外,还应及时提供其他信息。如企业有歇业、经营情况变化、遭受各种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说明,以便税务机关依法妥善处理。

(十)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为了保障国家税收能够及时、足额征收入库,税收法律还规定了企业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报告如下涉税信息:

1.本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有欠税情形而以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的,应当向抵押权人、质权人说明本企业的欠税情况。

2.企业合并、分立的报告义务。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3.报告全部账号的义务。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4.处分大额财产报告的义务。如企业的欠缴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在处分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