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级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是什么

中级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是什么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险与收益相统一的原理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到企业而言,实现资金的增值实际上是为了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②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与财务计划。流动负债属于日常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企业有长期影响。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财务管理的内涵和企业资金管理,把握资金运动规律;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主要的观点以及各种目标的优缺点;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特别是筹资、投资和股利政策部分的内容;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重点掌握金融市场环境;了解财务管理的相关环节。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美国财务学家道格拉斯·R.爱默瑞和约翰·D.芬尼特(1999)认为:“财务有三个主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投资和金融市场与中介。”这些方面通常涉及“公司财务管理集中于怎样才能创造和保持价值”。一般而言,财务管理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包括医院和政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目标。

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企业需要运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组织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决策,这种决策主要有三类:如何有效运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何拥有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日常的经营决策。第一类决策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左方;第二类决策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第三类决策涉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决策时,就需要考虑如何以较低的代价取得资金的使用权;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资金,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何通过对资金的运用使企业价值不断增值,等等。

在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涉及一个关键的因素——资金。在第一、第二类的决策时,需要解决资金来源与使用的问题,日常生产经营中,同样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商品实物形态不断地运动;同时,其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金运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运动过程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不仅以资金循环的形式存在,而且伴随着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因此,资金运动也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资金的运动规律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

研究资金的运动规律要依据一定的原理。风险与收益相统一的原理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会使企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决策具有很大风险。如何面对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要求较高的回报,有意识地承担较大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一般来讲,风险越高,要求(预期)的报酬越大;风险越低,要求(预期)的报酬越小。但是,企业在从事较高风险的项目时,除了考虑预期的报酬以外,还要考虑自身有没有承担较高风险的能力,否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企业要在考虑自身承担风险能力的条件决定下,协调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从而做出选择。可以说,风险与收益协同的原则贯穿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与环节。

企业协调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使资金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价值增值,资金增值是管理资金的目的,运用的手段是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具体到企业而言,实现资金的增值实际上是为了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以风险和收益协同的原理,管理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1998年,美国财务学家詹姆斯·C.范霍恩(James C.Van Horne)和约翰·M.瓦霍维奇(John M.Wachowicz)在其出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一书中归纳指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定价理论,包括货币时间价值、长期证券定价、风险与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②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与财务计划。③营运资本管理。④资本性资产管理,包括资本预算和现金流量预测、资本预算方法、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和管理期权等。⑤资本结构理论,包括资本成本和预期报酬率、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资本结构决策与股利政策等。⑥中长期融资理论,包括资本市场、长期负债、优先股与普通股、定期贷款与租赁等。⑦特殊理财领域,包括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兼并与公司重整、国际财务管理等。这些内容通常涉及7个理论模块: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代理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William J.Serraino与洛瓦大学教授Robert M.Soldofsky在《财务管理的前沿问题》一书中,总结了财务管理学的10个前沿问题:资本预算、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股利政策与估价、融资技术、营运资本管理、兼并与购买、财务规划模型、会计与赋税的财务影响、小企业融资和国际财务管理等。

根据财务管理的内涵,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决策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要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本。筹集资本是财务管理的一项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企业成立初期,资本金主要由股东的自有资金组成;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企业扩张的需要,必须考虑通过市场进行筹资。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企业资金来源有两种:①所有者权益资金,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②债务资金,可以通过从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

从资产负债表右方来看,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有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融资。流动负债属于日常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企业有长期影响。战略意义的筹资决策通常是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筹资决策,又称为资本结构决策。企业的筹资决策实际上是在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具体来说,筹资决策应包括如下内容:①预测企业资本的需要量。②确定企业资本的来源。③研究企业可行的筹资方式。④确定不同筹资方案对企业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的影响,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二)投资决策

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形成企业的资产,通过资产的合理、有效的使用,以谋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一般认为,凡是把资金投入到预计将来能获利的项目中,都称为投资。实际上将企业投资分为两种:广义投资是企业将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对外投放资金(如投资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等);狭义投资仅指对外投资。

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①必须考虑投资的规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佳,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平均成本U形曲线理论,就是要找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②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保持各种资产的适当比例,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③还需要必须考虑企业的风险。④必须考虑在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之间进行权衡,等等。

(三)营运资金管理决策

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称,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称为净营运资金。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企业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当企业把产品或商品售出后,可以取得收入,收回资金;如果企业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上述各方面都会产生企业资金的收付。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是管理由此引发的资金流,同时,考虑利用流动负债满足资金需要的可能性。

营运资金的周转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周转越快,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营运资金的管理决策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决策和流动负债管理决策,流动资产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及存货等;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应付工资等。合理控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量及其搭配,既可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使短期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四)股利政策决策

股利政策是企业关于盈余的分配政策,多少盈余给股东发放股利,多少盈余用于留存收益。在进行股利政策决策时,既要考虑股东对近期利益的要求,定期发放一定的股利,也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留下一定的留存收益用于项目投资,增加企业价值。具体来说,股利政策决策的内容主要有:股利分配与融资决策的关系;股利政策及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股利的支付程序,股票股利、股票分拆和股票回购;股利政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财务管理的上述四项基本内容中,各个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的。筹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筹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收益能力;以适度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筹集资金,能够保证企业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获取利润,从而发放更多的股利。同样,投资机会较多,企业为了长远的利益,配合股利分配政策筹集资金。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政策决策构成了企业理财的基本内容,它们共同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此外,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包括破产、清算、重整;通货膨胀下财务管理;收购与兼并;业绩评价;企业诊断;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

三、财务管理的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即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决策是核心内容,而财务决策的进行和实施也离不开其他几个环节。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财务预测的主要任务包括: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指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预测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预测对象。预测对象不同,对预测资料的搜集、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方法的选择以及预测结果的表现方式等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根据管理决策的需要,明确预测的具体对象,如目标利润、资金需要量、现金流量等,从而规定预测的范围。②搜集相关资料。根据预测对象,广泛搜集与预测对象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料、财务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等。对所搜集的资料除了进行可靠性、完整性和典型性的检查,还必须进行归类、汇总、调整等加工处理,使资料符合预测的需要。③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影响预测对象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相应的财务预测模型。常见的财务预测模型包括因果关系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及回归分析预测模型等。④实施财务预测。将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利用财务预测模型,选取适当预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预测结果。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通过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决策目标。由于各种不同的决策目标所需的决策分析资料不同,所采取的决策依据也不相同,因此,只有明确决策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各个阶段的决策分析工作。②提出备选方案。根据决策目标,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所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加工、整理,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③选择最优方案。备选方案提出后,根据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评价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综合权衡后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计划期间内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一方面,它是财务预测和决策结果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它又是日常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财务预算分为项目预算(资本预算)和期间预算(如年度预算)两种。

财务预算的编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分析财务环境,确定预算指标。根据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状况,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与所确定经营目标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主要的预算指标。②协调财务能力,组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企业经营目标要求相适应,使资金运用同资金来源平衡、财务收入同财务支出平衡。③选择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并检查各项有关的预算指标是否密切衔接、协调平衡。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预算指标。

企业财务控制的形式有两种:①制度控制,它是以企业章程、财务制度为依据,从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对企业财务行为、活动实施控制。②预算控制,它是以财务预算的分解指标为标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控制。实行财务控制是落实预算指标、保证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

财务控制一般有以下步骤:①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②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手段对资金的收付、费用的支出、物资的占用等实施事前控制。凡是符合标准的,就予以支持并给予机动权限;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则加以限制并研究处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应对结果与目标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以使预算得以顺利执行。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阶段性成果和各项财务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财务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经济责任单位(或责任中心)的财务指标、财务制度的履行情况和全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结与考核。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各项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财务状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为下一循环过程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和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结构分析法、图解分析法等。

财务管理的五个环节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类型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既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又受财务管理本身特点的制约。人们对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利润增加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利润越多,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越多。同时,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很容易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虽然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①利润是一个绝对数,它忽略了与投资额的联系,难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两个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没有可比性。②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能判断今年的100万元和明年的105万元哪个更能反映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目标。③没有考虑利润与所承担风险的关系,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越大,因此,当企业承担的风险不同时,就不能用利润指标来衡量哪个企业完成了财务管理的目标。④可能造成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为了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少提折旧、少计成本、费用的方式增加利润,这种行为严重时,就可能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二)每股利润最大化

每股利润(EPS)最大化观点将企业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股本联系起来,考虑了投资额与利润的关系。但是,每股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关系,仍然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

(三)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投资建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而企业是属于股东所有,企业价值最大也等同于股东财富最大。同时,由于财富不是当期收益,因此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财富最大化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也避免了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缺陷。所以,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反映了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及国家等各方面的要求;企业财富最大化还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前提。但是,如何衡量企业价值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四)股票价格最大化

在不能衡量企业价值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市场的方式衡量企业价值,股票价格最大化就是一个实用的指标,股票价格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客观评价,它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但是,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企业价值以外,每股股利的多少、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及非经济因素都可以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动;另外,对非上市企业,利用股价最大化就非常困难。

现代企业一般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代表了证券市场对企业的价值的认可,因此,对上市企业而言,股票价格的高低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企业的股票价格受外部和内部很多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内部因素影响企业股票价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报酬率

股票价格是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越高,股票价格越高。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有助于股票价格的提高。

(二)风险

影响股票价格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风险,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越低,股票价格越高。企业在决定投资方案时,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风险,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很好地完成其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主要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固定成本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固定成本越小,经营风险越小。财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负债的多少,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负债越少,财务风险越小。负债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即企业的全部资金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

(三)每股股利

企业股票价格的高低和每股股利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每股股利越高,企业的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低,企业的股票价格越低。影响每股股利的因素是每股利润和股利支付率,每股利润越高,能够发给股东的股利会越多;反之,发放的股利越少。股利的支付率则决定有多少股利发给股东,有多少股利留给企业继续使用,股利支付率是由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决定的,不同的股利政策有不同的股利支付率。因此,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也会影响股票价格。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之一。理财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进行财务决策时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职能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经济、税收、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环境、宏观经济状况等。财务管理的环境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它随着各个时期的政治、法律、文化、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认识并掌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规律,才能相应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顺利发展;才能避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防止企业遭受损失。对企业财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法律因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市场秩序。对企业来说,法律为企业经营活动规定了活动空间,也为企业在相对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这个法律体系包括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涉及企业设立、企业运转、企业合并和分立以及企业的破产清理等各个方面;也涉及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等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密切关系的法律环境包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是中国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和活动的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设立的原则和条件;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公司的资本和出资要求;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会计;公司的合并、分立;公司的破产、解散和清算等内容。《公司法》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守的非常重要的法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律法规是中国指定的用来规范国家和纳税人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征、纳税双方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证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取得财政收入。目前,中国的工商税收主要有五大类:所得税类、流转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重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所得税等。

各种税负是企业的一种费用,它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的现金流及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熟悉税收环境。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结算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经济法规。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总供求情况以及由此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等。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个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如果国民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力水平不高,财务管理就不会被重视,更谈不上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了;而如果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力的高水平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生产力能否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如果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不容易出现问题,出现资金短缺也容易利用外部资金来弥补;相反,经济处于下降、停滞阶段,市场萎缩、萧条,购买力水平下降,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则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也容易出现问题,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后常常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倾斜政策、优惠措施,体现着国家的宏观指导。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直接管理,企业财务自主权很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企业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增大,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从内容、职能、目标和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社会通货膨胀水平。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使企业资金供应紧张,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的紧张;同时,通货膨胀会促使名义利率上涨,利率又是影响企业投资预期、企业股票、债券价格的重要指标。因此,社会资金的供求平衡对财务管理工作影响非常大。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按照政策导向行事,才能趋利除弊。

经济周期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的经济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大体上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形成经济周期。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产运营等理财活动都要受这种经济波动的影响,如在治理紧缩时期,社会资金十分短缺,利率上涨,会使企业的筹资产生困难,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的投资方向会因为市场利率的上涨而转向。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西方的经济周期也不同程度地波及和影响中国。因此,财务人员要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掌握在经济发展波动中的理财本领。

三、金融环境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利息率。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的银行体系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从事国库业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非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广义金融市场是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广义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包括货币借贷、票据的承兑和贴现、有价证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的买卖、办理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的产权交换等。狭义金融市场一般是有价证券市场,即证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

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其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极大。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各种融资方式的开放和利用情况、承兑、抵押、转让、贴现等各种票据业务的开展程度,直接决定企业在需要资金时能否便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筹资,在资金剩余时能否灵活地选择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

(一)金融市场的要素

金融市场的要素包括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组织方式。市场主体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各经济单位;金融工具是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载体;交易价格是在交易时,转让所有权或债权的价格;组织方式是市场交易采取的方式。

(二)金融市场的种类

金融市场是由不同层次的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有:

1.按交易的期限,分为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市场又叫货币市场,是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业务包括银行短期信贷市场业务、短期证券市场业务和贴现市场业务。资金市场主要是满足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业务包括长期信贷市场业务、长期证券市场业务。长期资金市场主要是满足企业对长期资金的需求、进行长期资金融通。

2.按交割的时间,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当场或在随后几天内买方付款、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双方约定的未来某一特定的时日进行交割的交易市场。

3.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从事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初次买卖的市场,也叫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从事已发行、上市的各种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也叫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

4.按交易的对象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

除上述分类外,金融市场还可以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按交易双方在地理上的距离而划分为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区域性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三)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衡量资金增值的基本单位,是资金的增值额同投入的资金的价值比,也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

1.利息率的分类。利率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基准利率又称基本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了解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化趋势,就可了解利率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套算利率是在基准利率确定后,各金融机构根据基准利率和借贷款项的特点而换算出的利率。

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固定不变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会对债权人的利益产生较大影响。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可以调整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采用浮动利率,可使债权人减少损失。

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根据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依据资金的供求关系而确定的利率。法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利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K=K0+IP+DP+LP+MP

式中:K为名义利率;K0为纯利率;IP为通货膨胀预期补偿率;DP为违约风险补偿率;LP为流动性风险补偿率;MP为期限风险补偿率。

纯利率是在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它只是受货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补偿率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对投资者的补偿,它与将来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关,与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关系不大。风险补偿率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率越大,当风险升高时,就相应要求提高报酬率。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一项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如果能迅速转化为现金,说明其变现能力强,流动性风险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大;期限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率变动的幅度,利率变动幅度越大,期限风险越大,反之,期限风险越小。

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是企业筹集资金和投资的重要场所,金融环境的好坏,关系企业资金来源和闲置资金的利用,关系现代财务管理手段的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懂得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型和管理规则,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筹集和开展资本投资活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务管理的定义?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试述财务管理的内容。

3.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

4.财务管理的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5.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