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桂裂谷盆地

湘桂裂谷盆地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早泥盆世开始,该区发生了强烈的扩张作用,成为海西期裂谷盆地,形成了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台地及深水的盆地相沉积。湘桂地区以锡元素的富集为特征,而武夷—云开地区则以钨元素的富集为特征。总之,湘桂地区地壳性质具过渡性,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变形作用及成矿作用等地质演化记录与上扬子陆块区存在较大的差异,故本次研究将其作为与上、下扬子陆块同级的二级构造单元划分出来。
湘桂裂谷盆地_中南地区大地构造

湘桂地区大地构造属性是华南争议最大的地区,我国地质学家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认识,全国项目办给定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中将湘桂盆地作为晚古生代的断陷盆地三级构造单元,归属上扬子古陆块二级单元,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

湘桂地区与上扬子陆块区其基底组成不同,上扬子陆块区基底由晚太古代古陆核组成,而湘桂地区则在武陵运动才随江南古岛弧拼贴到扬子陆块,其东侧可能仍为残留洋盆。

自新元古代以来湘桂地区就具有明显的活动性,晚青白口世—南华纪,其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裂谷盆地,震旦纪—奥陶纪,以衡阳—南宁一线为界,该区北西侧为扬子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沉积,而南东侧则为碎屑岩浊流沉积。

加里东期末,随着扬子陆块与云开-武夷弧盆系最终碰撞拼合,该区也遭受了强烈的变质变形和岩浆侵入,华南此后才形成了统一陆块。 自早泥盆世开始,该区发生了强烈的扩张作用,成为海西期裂谷盆地,形成了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台地及深水的盆地相沉积。 湘桂地区在海西期的裂陷作用得到许多地质学家的肯定(王鸿祯等,1986;刘本培,1986;刘宝珺,1987)。晚古生代湘桂海盆的扩张,伴随有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自泥盆纪起沿那坡断裂、右江断裂、昆仑关-南丹断裂,就有以辉绿岩为主的基性-超基性岩的侵入,并伴随中基性、基性海相火山岩喷发。 印支期、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也很强烈。

湘桂地区成矿作用和典型矿床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湘桂地区是我国甚至全球最大的锡矿床产地,绝大多数的锡矿床(滇东、桂北、湘粤边界和赣北)都产在湘桂地块内,扬子板块则不富锡,而武夷—云开地区则是全球最大的钨矿床产地(赣南、粤北和闽西)。 钨、锡矿床的主要成矿期都在中生代。 湘桂地区以锡元素的富集为特征,而武夷—云开地区则以钨元素的富集为特征。 尽管钨、锡两元素在地球化学上有不少相似性,但是在区域分布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总之,湘桂地区地壳性质具过渡性,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变形作用及成矿作用等地质演化记录与上扬子陆块区存在较大的差异,故本次研究将其作为与上、下扬子陆块同级的二级构造单元划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