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佯谬与非定域量子纠缠态

佯谬与非定域量子纠缠态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量确定了一个粒子的自旋方向,量子相关使另一粒子立即接受确定的自旋。这种远距离作用暗示,粒子间有一种超光速作用存在。不等式意味着局域实在性对相关程度的限制使相关位于某个区间,而量子力学对相关程度的预言却是严格的等式。
●佯谬与非定域量子纠缠态_超光速的诱惑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量子力学创立后,作为早期光量子理论提出人的爱因斯坦始终拒绝接受该理论。并说:“我不相信上帝会喜欢掷色子。”来反对量子力学的非拉普拉斯决定论。

1935年,爱因斯坦、鲁道尔斯基和罗逊发表了一篇批判量子力学的文章,后来被称为EPR论文或EPR思维。然而,1951年玻姆所阐述的EPR思维提示了一种奇怪的量子相关。当两个旋转粒子相互作用后分开很远,其自旋相等而且相反,故可从一个推断另一个。根据量子力学,两者的自旋都不确定,直到测出为止。测量确定了一个粒子的自旋方向,量子相关使另一粒子立即接受确定的自旋。这一结果即使二者相距若干光年也对。这种远距离作用暗示,粒子间有一种超光速作用存在。这是爱因斯坦所不能接受的——正是这类事使他苦恼并与量子力学保持距离……

贝尔不等式的推导是以局域性实在论为前提的,是和EPR论文是一致的。局域性 (或说成为可分离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则,而波尔早就在与爱因斯坦的长期辩论中指出,可分离性在量子领域中并不成立。一个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即使被分开也不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而这正是爱因斯坦所极力反对的。不等式意味着局域实在性对相关程度的限制使相关位于某个区间,而量子力学对相关程度的预言却是严格的等式。这中间究竟谁是谁非当然只有靠实验来加以检验。

1981~1983年,法国物理学家A.Aspect领导完成的实验以高精度证明结果大大违反贝尔不等式,而与量子力学的预言极为一致。他们的实验被认为是最典型和最重要的。实验用了两套相同的仪器,它们相距15米远。按量子力学的预言,即使两套仪器相距甚远它们对光子的测量结果,仍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如果实验果真能够获得较强的相关性的本身,就否定了爱因斯坦的可分离性的简单的世界图景。而实验的测试结果,贝尔参数S=0.101±0.020,与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S=0.112十分接近,而与贝尔不等式规定的数据-1≤S≤0相差很远。基于围绕贝尔不等式实验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家不仅不断地进行类似的试验,而且不断扩大两个子系统间的距离。1998年G.Weihs等完成的实验,空间距离为400米的情况下,用波长702纳米的双光子进行测量,其结果也违反贝尔不等式而完全支持量子力学。2005年,瑞士科学家N.Gisin等人在一个利用铺设在日内瓦湖底部的光缆实验中,把纠缠光子对反向送出后,在25千米的距离上测试显示,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相反。美国的P.Kwait小组也有类似结果。我国的学者潘建伟教授,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这使人们认识到:“超光速信号可能在粒子间传播。”不仅是静态的,而且用动态装置检验了EPR的可分性 (即局域性)原则,为物理学评价提供了可信的根据。在Aspect实验(以及其他实验)公布之后,拥护量子力学、不同意EPR的物理学家人数增多了。例如,法国物理学家B.d Espagnat说“几乎可以肯定局域实在论有错误”。又如,英国物理学家、Nobel物理奖得主B.Josephson说,也许宇宙的某一部分 “知道’另一部分,即一种有条件的远距接触 (虽然互相不在一起)。但是,人们对承认 “存在超距作用”仍有很大的疑虑(这不就回到了I.Newton的绝对空间);然而,也有人(如K.Popper)认为“应当考虑存在超距作用的可能”。可见,对EPR思维的讨论又与“超光速的可能性问题”相联系着。至于玻姆,他在1992年去世前,一方面排除 “用超光速传递信息”的可能性,但又说:“从深层次看就会发现有超光速的东西。”

对量子纠缠态的研究导致了量子信息学的建立。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 “反对爱因斯坦”,一些研究量子信息学的专家谨慎地与超光速研究拉开距离。然而,不久前有报道说, 2000年N.Gisin等在瑞士的实验测量得到量子纠缠态(QES)的作用速度为(104~107)c。这是重要的情况,表示这个作用速度不是无限大,而是超光速的。这虽然并不表示可以自动实现所谓 “量子超光速通信”,亦即量子纠缠不能传递经典信息,但证明 “量子信息超光速”也有其意义。

量子纠缠和信息传递示意图

在量子力学保护伞下来偷尝 “超光速禁果”有着某种安全感,因为量子力学从一开始就反对拉普拉斯的因果决定论。因此量子力学意义下的超光速运动似乎不威胁爱因斯坦圣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