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行为而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解释力较差,于是邓宁试图通过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来寻求一个普遍适用的跨国投资理论框架。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趋势。把竞争优势绝对化是传统理论的最大缺陷,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传统直接投资理论的这一不足。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代表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强调跨国发展的企业需要具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地位。按照这种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产生跨国发展的优势和动机。但事实上,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异军突起。发展中国家在普遍存在资本缺口的情况下,这些经济落后国家的企业如何拥有竞争优势等问题显现出来,对传统理论的解释力提出了挑战。对于这种现实,许多学者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投资理论。

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论是邓宁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从动态分析的角度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由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行为而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解释力较差,于是邓宁试图通过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来寻求一个普遍适用的跨国投资理论框架。邓宁通过对67个国家在1967~1978年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研究,得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实际上,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国际生产折衷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

1.1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核心内容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倾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3]邓宁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其对外投资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变化,最终改变其国家的国际投资地位,如表3-1所示。

表3-1 邓宁的发展阶段理论

img19

资料来源:J.H.Dunning.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George Allen and Vnwin LTD.,1981,P.117.

在第一阶段,由于本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缺失以及本国区位优势较差,因而尚未对外投资并且外资流入较少;在第二阶段,由于国内市场扩大以及制度环境的改善,对外投资较少,但外资流入明显增多;在第三阶段,投资国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大大加强,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但外资流入仍然大于对外投资量;在第四阶段,本国企业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因而对外投资超过外资流入,其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

1.2 对投资周期理论的评价

通过实证分析,邓宁得出如下一般结论:一国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引进国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与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内部化优势既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引进,取决于投资国和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程度。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三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而“三优势”的均衡决定了一国的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从企业优势的微观基础出发进行宏观分析,对国际直接投资动因作了新的解释。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将一国经济发展周期与企业竞争优势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以说明某国国际投资地位是怎样随着其竞争优势的消长而相应变化的。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趋势。同时,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仍然沿袭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在分析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基础上,动态地描述了对外投资、吸引外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但该理论无法解释处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仍会出现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趋势不一致的情况。

2.小规模技术理论

把竞争优势绝对化是传统理论的最大缺陷,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传统直接投资理论的这一不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Wells)与其助手建立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数据库,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其1983年出版的研究成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该理论主要指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2.1 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这个市场空挡正好被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利用,它们以此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2.2 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市场生产上颇具优势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另一特征表现在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上,这些海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海外需要而建立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华人社团在食品加工、餐饮、新闻出版等方面的需求,带动了一部分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而这些民族产品的生产往往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在生产成本上占有优势。

2.3 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最大特点。当然,这一特点自然成为发展中国家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往往是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树立产品形象,以创造名牌产品效应。美国学者Busjeet对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区外国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证实,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推销产品的广告费用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同行公司。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该领域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他把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充分的分析空间。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规模不够大的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直接投资仍然有很强的经济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