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分析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投资环境的表现形态划分,分为投资的硬环境及软环境。软环境是指投资环境中无形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政府效率等。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主要障碍,就是投资软环境欠佳。

第一节 投资环境分析

企业投资是整个社会投资的细胞,企业的投资行为决定着宏观投资的运动方向,所以对具体投资的分析是从企业投资开始的。而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企业会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的关键因素,是先于融资决策、启动投资运转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企业投资的分析就应从投资环境分析开始。

一、投资环境概述

(一)投资环境的定义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自然、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它是决定一项投资活动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投资者的自身因素一定时,投资活动能取得什么结果,就主要取决于投资环境的好坏了。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中投资,取得的效益相差悬殊。正因为这样,我国各地为了吸引投资,都在竭力地改善投资环境。

虽然投资环境在投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者也历来重视被投资地投资环境的好坏,但在理论上对投资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却是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且首先是在国际投资领域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末,两位美国学者伊尔·A·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Banting)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最先提出投资环境的概念。其后,对它的研究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往往将投资环境的内容等同于“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和“七通一平”(“七通”指通路、通水、通电、通燃气、通讯、通航和通排污,“一平”是指平整施工场地。“三通”、“五通”是“七通”中最前面的三个和五个要素)等硬环境因素。改革开放中,又将各级政府颁布的各种具有优惠政策性质的涉外经济法规等软环境因素加入到投资环境的内容中,同时将各种非纯经济性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文化等因素也加入其中,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投资环境定义。这种情况说明,投资环境不是一个狭义和固定的范畴,而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

(二)投资环境的分类

我们知道,就资本的本质来讲,它总是投向风险小、增值快的地方,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会十分重视投资目的地投资环境的好坏。如果投资后投资环境恶化而使预期效益不能完全实现时,投资者就会将投资转移到投资环境更好的地方,以降低投资损失或取得更大的效益。由于企业投资是一种可以在一国的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选择的活动,而这些地区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都要对投资目的地的投资环境进行系统比较,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和地区确定为投资目的地。

构成投资环境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为了方便分析和管理,可以对它们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投资环境涉及的范围划分

从投资环境涉及的范围,分为广义投资环境和狭义投资环境。广义投资环境指包括涉及投资的一切因素,如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社会和法制环境等等。狭义的投资环境主要指直接与投资利益有关的经济环境。

2.从投资环境的表现形态划分

从投资环境的表现形态划分,分为投资的硬环境及软环境。硬环境又称环境硬件,是投资环境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投资环境的有形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等)和区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经济区位环境)。软环境是指投资环境中无形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政府效率等。在现代投资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软环境的作用,如国际投资者在评选投资环境时,一般都将“软环境”放在首位,特别是对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尤其重视,因为它们是关系投资安全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主要障碍,就是投资软环境欠佳。

3.从投资环境的层次划分

从投资环境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投资地区总体的投资环境状况,从一般条件上来考察投资国或投资地区投资环境的要素系统,如政治制度及其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法制健全程度和政府效率、居民文化素质、社会风俗及宗教信仰、地理条件等,它直接影响投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与流动。微观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的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具体环境状况,如投资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当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地方政策取向、交通运输状况、劳动力素质和工资水平、技术管理水平、生产要素供应和成本等,它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选择。

4.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属性划分

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属性划分,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基本设施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1)政治环境是指拟投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局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社会安定性等构成的社会和政治的综合条件。政治体制是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一定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政治体制不同,会影响政府的政策意图、决策方式、行为规范等的透明度。政局的稳定性主要指东道国政权是否有被颠覆的可能性,其内部阶级、种族间矛盾是否尖锐,是否有内战,是否有频繁的政权交替等。如果东道国政局不稳,必然造成投资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发生将私人或外资企业国有化或征收的情况。政策连续性是指一国政权发生更替或高层领导换届时,以前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能否为继任者所承认并继续执行。如果政权更替或领导换届导致执政者推行的政策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势必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政策趋向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这种趋向给与投资者的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阻碍。当地政府机构的稳定与否、政治局势的动荡程度、政策取向是开放还是封闭等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也是投资者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经济环境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它包括投资地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政策和导向、市场发展的完备程度等内容。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其稳定性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高,市场容量较大;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因而市场容量小。

经济发展速度则是以动态形式反映该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市场需求增长快,投资机会多;而发展速度缓慢的国家或地区,市场需求停滞,投资机会少。经济稳定性主要看该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指标是否稳定,经济发展波动是否剧烈。如果经济稳定程度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投资者无法准确估计未来的收益,投资风险就较大。

经济发展政策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重要手段,体现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导向。拟投资地区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投资主体的投融资政策具有重大影响。了解哪些产业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享受政策优惠,而哪些经济行为又受到政策的限制,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投融资决策中趋利避害,得到理想的投资效果。市场发展的完备程度是影响投资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投资离不开市场,市场的培育程度决定投资者获得所需资源的难易程度,而一个规范、高效的市场体系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为投资者在人力资本方面提供更好的选择,完善的技术市场给投资活动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持,高效的资本市场所拥有的完备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则有助于融资活动的顺利完成,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3)法律环境是指投资地政府为规范投资秩序而制定的各项与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的完备程度以及该法律、法规实践的公正性。如果说政治和经济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外在的保障或阻碍的因素,那么投资秩序的规范则需要靠法律条例来建立。完备齐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投资者权利、约束投资者行为的重要保证,使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处处有法可依。相对稳定的法律法规使将来的投资环境可以预测和把握,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没有公正的执法,法律再完备,法制再稳定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完备的法律、法规,辅以公正的执法,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它确立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抑制了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4)社会文化环境是指拟投资地影响和制约外来投资活动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是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并为当地人们所接受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由于社会文化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人们之间在沟通、理解和协作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充分学习和了解拟投资地区的社会文化是外部投资者进入该地区进行投资活动的必修功课。

(5)基础设施环境是指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及贸易活动中所面临的基本物质条件。可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电、给排水、煤气、仓储和厂房等;生活性基础设施除生产性基础设施中可用于生活的部分外,还包括道路、住宅、购物场所、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环境与自然地理因素一起构成投资环境的硬件部分。基础设施环境的好坏,对投资及其经营成本的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比较落后的。

(6)自然地理环境是指投资者在被投资地所面临的并与投资及其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水文、自然资源状况及其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总和。自然地理因素在投资环境中是被认为最难以改变的部分,因而对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一些需要运输大量原材料的产品投资,就绝对不可能布局到缺乏这些原材料同时交通又不便利的地区。

二、投资环境的评价

投资环境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法三个部分。

(一)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比较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由于投资环境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构成投资环境的要素既有宏观要素也有微观要素;既有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也有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软件要素。所以对于投资环境的评价首要的就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避免片面性。

2.客观性原则

评价要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既要看到区域投资环境现状,又要看到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地进行评价。

3.比较性原则

投资环境的优劣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而且,即使是同样的投资环境对不同的投资项目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4.时效性原则

投资环境具有动态性,即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个因素以及评价投资环境的标准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5.目的性原则

各个投资主体的投资动机多种多样,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二)投资环境评价的标准

对投资环境的评价标准则涉及安全性、盈利性、服务完善性和优惠性。

1.安全性

安全地收回本金是投资活动最基本的要求。这一标准要求投资环境应当是稳定的。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都会尽力避免过大的经济政治动荡,将投资风险锁定在某个范围内。

2.盈利性

资本的本性是增值,它也是投资者所最终追求的目标。盈利性是投资环境评价的重要标准。

3.服务完善性

资本运动除需要一系列必要条件外,还需要各种配套设施和辅助条件。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构成了辅助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优惠性

政策和制度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要素,优惠政策包括税收、资金供给等诸多方面,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

(三)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

由于组成投资环境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复杂,在评价投资环境时,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包罗进来,因此应该选择哪些有代表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对投资环境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种影响较大的评价方法。

1.“冷热”因素分析法

美国的伊尔·A·利特法克(Isaiah A.Litvak)和彼得·M·班廷(Peter M.Banting)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他们根据对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工商界人士进行的调查资料,对各国投资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本方法。投资环境冷热分析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若一国的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被称为“热”因素,反之被称为“冷”因素;若市场机会大,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若一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良好,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若一元化程度高,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若法规阻碍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如实质性阻碍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如果地理和文化差距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2.等级尺度法

1969年,美国的罗伯特·B·斯托伯(Robert B.Stobaugh)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的文章中提出。该方法主要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的角度出发,把投资环境的内容划分为八大因素:资金抽回限制、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管制和歧视程度;币值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供应能力、近5年通货膨胀率。

其中每一因素又分为若干子因素;然后根据各大因素和子因素对投资环境的重要性,确定具体的评分等级;最后加总,以加总后分数的高低,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由于这种方法易于获得资料,计分方法简捷,因此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目标市场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得到较好的评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观判断的因素太多,同时评估的因素有欠全面,如许多影响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像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行政效率等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等。

3.体制评估法

针对等级尺度法的不足并结合中国投资环境的特殊性,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在1987年“中国投资环境比较研究研讨会”上提出本方法。他把投资环境因素分为11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竞争环境。每一类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详见表2-1。

表2-1 体制评估法

img7

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先由专家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然后据此对该类因素作出优、良、中、可、差的判断,最后计算投资环境总分。计算公式为

img8

式中,Wi代表第i类因素的相对数;Ai,Bi,Ci,Di和Ei分别代表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和差的百分比

投资环境总分的取值范围在1~5之间。愈接近5,说明投资环境越好;反之,愈接近1,则说明投资环境越差。本方法考虑到的因素比较细致全面,由专家进行评分简便易行,但对各个因素的权重的设定需要认真分析确定。

4.抽样评估法

抽样评估法是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地抽取或选定若干不同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由调查者设计出有关投资环境的评价因素,由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要素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估,根据综合后的意见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在进行具体评估时,通常采取问答调查表的形式。

抽样评估法的主要特点是简便易行,调查对象和项目可以根据投资需求来合理地选择,而且调查结果的汇总与综合评价也不难,可以使调查人较快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它的主要缺陷是评估结果往往带有被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有可能使其与现实投资环境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可以通过适当扩大样本数量来加以解决。

5.相似度法

相似度法是以若干特定的相对指标为统一尺度,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确定评价标准值,得出一个地区(城市)在诸指标上与标准值的相似度,据以评判该地区(城市)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

相似度法将数量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投资环境评价工作之中,并试图以尽量少的相对指标为客观尺度来进行定量评价,是对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一种创新。不足之处是:作为参照样本的“公认的投资环境好的地区”概念模糊,不易选取;技术上的最大的缺陷是指标设置不甚合理,过于笼统,没有包容国际投资者普遍重视的政治、社会文化、外资政策及相关法律因素等指标。

6.准数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由我国学者林应桐在《国际资本投资动向和投资环境准数》一文中提出的。按各种投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分类如下:投资环境激励系数,城市规划完善因子,税利因子,劳动生产率因子,地区基础因子,汇率因子,市场因子,管理权因子,并把每一类因子分成若干子因子,再对子因子进行类似于体制评估法的加权评分,求和得到该类因子的总分。

7.国际风险等级法

该方法是将投资东道国政治因素、基本经济因素、对外金融因素、政治安定性等可能对投资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的大小分别打分量化,然后将各风险因素得分汇总起来确定一国的风险等级,最后进行国家之间的投资风险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