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

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在不少人的印象或想象中,像秦巴山区这样的深山老林地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商业肯定极为不发达。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山区运销山外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品。
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_明清长江流域山区

(二)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

在不少人的印象或想象中,像秦巴山区这样的深山老林地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商业肯定极为不发达。相对于一些水路交通发达的商货集散地而言,此说不无合理性。但是,秦巴山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落后,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山区的商品交换日益活跃,集市乃至于镇,不仅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且有不少非常繁荣。

以山阳县为例,乾隆末年知县何树滋多次对比本县自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市镇经济发生的变化,先后指出:“现在商贾辐辏,烟户稠密,境内景象,月异而岁不同。”(124)“今城关街市集无虚日,懋迁化居者栉比鳞次,视《初志》所云萧条闲寂奚啻什伯。”县境竹林关,“关经兵革后,官民屋宇悉为颓垣,孑遗星散。国朝初巡司寄居庙宇,衣食维艰,裁之允宜。今则人烟聚会,商贾辐辏,居然胜区,不亚漫川”。漫川,“水旱马头,铺户三百余家,水马头一名黎家湾”。“《初志》称城内外惟沽酒市腐,屠宰稀少,牙行绝踪,萧条之况,惨人心目。然向之陈孺子不多见者。今则深山穷谷,家杜康而人□□□,向之米麦蔬果沿街难售者,今则百货□□舡有□□□有牙矣。至漫川南界楚省之上津,竹林关北□□境商南,下通淅川,尤为水陆通衢,货物转输,实由于此。商安于市,贾乐于途,山陬僻邑,转为乐郊……”(125)据《修惠士田序》载:因为市镇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给地方社会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乾隆末年南关堤修成后,何树滋将清退出的空闲荒杂土地平整成田一百多亩,引水灌之,“既使稠水频来,畦间之淤泥集有一二尺不等,向之碎石浮沙,皆深藏无碍,遂为美田”。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创造新的商机

博采舆论,数十年以前居民无几,地方闲空。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来,生齿繁多,商贾辐辏,城内以迄东西两关,房屋地基日见昂贵,于是将新成之田于中留宽58弓,长72弓以为街基,俾民领修铺房,兴作南街,可以按门面取租。(126)

秦巴山区商业交换的发展与山区丰富的经济林特产资源大有干系。

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资源开发与山区商业贸易发展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山区运销山外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品。关于这一点,上面论述各种特产之生产、运销情况时已多有涉及,此不赘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不妨再从另外一个方面加以补充,即山外各地商人进入秦巴山区,大多是以贩运山内经济林特产品为重要目的之一的。川东大巴山区,“居民少逐末,百工匠艺多别省别邑之人,商贾亦多外来。以棉花、布帛、杂货于场市与四乡居民赶集交易,复贩药材、茶叶香菇木耳、椒、蜜、猪、牛等物,往各省发卖……”(127)

第二,山区内部各级市场上,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品也是主要的交易品种。《紫阳县志》记载紫阳县的市集经营品种如下:

洞河口,县东21里,经营药材、茶叶、丝等,“商业颇盛”。

瓦房店,县南18里,经营茶叶、麻、漆、丝、桐油、漆油、木耳、药材之类,“西南二乡所产者多由此出口,可为大宗”。

高滩,县南52里,产漆、油、丝、麻等。

宦姑滩,县西29里,滨汉水南岸,出口有茶叶、丝、漆、油、木耳等。

红椿坝,县西30里,杂货小贸,产麻、漆、桐油等。

鞍子沟,县西66里,杂货小贸,产麻、漆、桐油等。

上七里,县西76里,杂货贸易,经营桐油、漆油、木耳等。

汉王城,县西北60里,滨汉江北岸,下街属紫阳,上街属汉阴,向来商业颇盛。“出口以丝、茶叶、木耳、桐油、漆油、牛羊皮为大宗”(128)

张继声(福建人)的《西津志感》六首有“荒城列肆地无余,交易应占噬嗑书。野草山茶平市价,香菰木耳满家居(原注“二物土产,柴薪亦贱”)”(129)之句,形象地表达了山区土特产经济的面貌。

以上是从当地市集商业层面进行的考察,更高层次或较大市镇的贸易商品,如郧县黄龙镇、竹山县官渡镇、商州龙驹寨、紫阳县汉王城、洵阳县蜀河口镇等,也是如此。

第三,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品的交易,有助于提高山区居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为了促进山区经济林特产品的交换,繁荣山区商业,一些有眼光的地方官员也有意识地为商业发展创造条件。成化年间,任金州知州的郑福就是这些官员中的一位,他在任内“相东西南三关隙地,构屋数百,开市井,集商贩,不数日为……地有秦郊衡口,可开为镇,公召数百家宇之,且结茨以宿往来旅……”(130)再如万历初年任巡抚郧阳都御史的杨俊民,将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山区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措施,史称其“以郧土瘠薄,起立集场,以兴民利”(131)。前述山阳县知县何树滋亦为一例。

从山区一般民众的交易观念上,也能看出变化。洛南县百姓在药材买卖上的做法就很典型,“昔岁如柴胡,连翘,桔梗等类雒境广生者,每有外商入境收买,近则雒民亦渐知趋利,闲时采掇在家,有隙则担运出境,在紫荆关、老河口一带售买,获利较前尚多”(132)。原本是坐等外地商贾上门收购,无法知道市场行情,主动权自然掌握在商人手中,自己运销出境,情况则大不一样,尽可能地将交易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里,获利当然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