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菇生产与地方土产的区别

香菇生产与地方土产的区别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菇之原始生产方法及生产程序,与木耳生产相类而略有差别,《三省边防备览·山货》称:于秋冬砍伐花栗、青9、梓树、桫椤等木,山树必择大者,小不堪用。与木耳生产不同,生产香菇的树木要大,不必去枝,不必截节、搭架,生产周期及利用周期都较长。除了包装外,香蕈的生产过程较木耳更为简单,然产量似乎有限。又因其所需树木要大,无疑大大提高了对生产条件的要求。
香菇生产_明清长江流域山区

(二)香菇生产

正如《郧阳府志》所载,与木耳相类的还有香蕈或香菌,即香菇一类。清黄宫秀《本草求真》云:“香蕈,食中佳品。凡菇禀土热毒,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失禁。”蕈类品种众多,方志所载数以十计,皆属菌类。所谓“命名不一,皆署湿气蒸郁而生”。光绪《大宁县志·物产》云:生于结木晒干者曰香菌,产于林麓者曰包谷菌。此外有猴头菌,颇不易得。其他还有羊肚菌、刷把菌、红丝菌、绿丝菌等名目,皆为名产。同治《房县志·物产》载有香蕈、土蕈、羊肚蕈、猴头蕈、紫蕈、青头蕈、黄丝蕈、露水蕈、重阳蕈、鹅掌蕈等品名,且特别提及:“惟鹅掌菌最佳,大如仙人掌,状似羽扇,亦类鹅掌,鲜滑芳香,品味者比之滇南鸡枞云。”香菇之原始生产方法及生产程序,与木耳生产相类而略有差别,《三省边防备览·山货》称:

于秋冬砍伐花栗、青9、梓树、桫椤等木,山树必择大者,小不堪用。将木放倒,不去傍枝,即就山头坡上任其堆积,雨淋日晒,至次年,树身上点花,三年后即结菌,可收七八年,至十年后树朽坏,不复出菌。菌于每年三四月收采,先用火烘干,再上蒸笼蒸过,然后装桶。

与木耳生产不同,生产香菇的树木要大,不必去枝,不必截节、搭架,生产周期及利用周期都较长。光绪《紫阳县志》亦云:“菌树无定名,惟木坚硬在高山老朳者,伐断,年久自结。”广元、城口、巫山、白河、竹山、汉阴、平利、洵阳、宁陕、宁羌、洋县、砖坪等地,皆有香菇生产的记载。

除了包装外,香蕈的生产过程较木耳更为简单,然产量似乎有限。又因其所需树木要大,无疑大大提高了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不少地方文献的记载表明,香蕈类较之一般木耳要更为难得,当与山林垦辟迅速、消耗严重有直接关系。同治《竹山县志·物产志》载芝縉属品种有香蕈、土蕈、木耳、羊肚、猴头、地花、石耳、红耳、白耳等,但接下来写道:“此类近则刀耕火种,所出亦稀,惟木耳一种易得。”同治《郧西县志·物产》列菌类有菌子、灰包、羊肚子、地花、地莰(以上土菌)、木耳、猴儿头、树鸡、五倍、佛指甲(茯苓)、香荩(以上木菌)等11种,但并非皆为现产。同书卷首《凡例》论及地方土产时云:“一方所产则仍从旧志,惟考查种类,间有名存而无其物者,如猴儿头、羊肚菌之类是也。此物多生于深山老林中,近来户口较繁于昔者百千倍,山林开辟一空,今昔不得一体论也。”道光初年的《秦疆治略》载,定远有耳厂十二处,西乡有十八处,宁羌有数处,而早就有耳菌生产之耳朳的洵阳、洋县,紫阳等地,皆未见有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