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与经济发展

“创新”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熊彼特不仅用“创新”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还用它来说明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目的。“创新”导致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可以用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这一概念来描述。“创新”所掀起的浪潮,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旧资本、旧企业的毁坏,这就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也就是说,“创新”从长期来看是深化竞争,排除垄断的。

经济周期与经济发展

熊彼特不仅用“创新”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还用它来说明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目的。他强调资本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变化过程,甚至可以说,“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就包括经济发展。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实现的:“创新”活动不断打破旧的均衡,使经济走向新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旧的均衡到新的均衡,虽然经过经济从高涨到收缩的各个阶段,但新的均衡和旧的均衡相比,总产量是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是不断丰富的,新均衡是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一个均衡,这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从旧的均衡到新的均衡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理解了“创新”引起的经济周期,也就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熊彼特认为,如果经济中不存在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整个经济就只会在同一水平上循环。要发展,就必须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存在,这种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和他们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是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原因。

“创新”导致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可以用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这一概念来描述。具体过程可分解为三步:为谋求额外利润,部分企业家进行“创新”——为分享这种利润而开始的“模仿”(即“创新”的推广)——其余那些采用旧方式的企业为保卫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适应”(即“创新”的进一步推广或更大规模的“模仿”)。这一切都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所以说,“创新”、“模仿”、“适应”这样三步推动经济发展,也就是竞争在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新的资本投入进来,新的企业建立起来,那些“适应”能力太差或行动迟缓的企业被挤垮了,毁灭了。“创新”所掀起的浪潮,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旧资本、旧企业的毁坏,这就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对“垄断”的重新评价

熊彼特还从资本主义是一个由“创新”活动所引起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出发,对自由竞争和垄断作出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一,熊彼特指出,在这么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中,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一个不现实的假设,纯粹的长期垄断也是不存在的,只有个别企业会在短期内处于垄断地位。纯粹的长期垄断的事例比完全竞争还要少,除非是受到政府保护。

第二,熊彼特认为,从长期看,完全竞争在效率上不如垄断,因为它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展开。他说,只有在生产方法既定,产品既定,产业结构既定,除了新增的人力和新增的储蓄联合起来以便设立现存类型的新企业之外,经济中什么也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即在静态条件下,完全竞争才作为一种最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有其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合理性。但是,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完全竞争不利于刺激“创新”。因为进行“创新”要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创新”成功后却立即被过多的企业所模仿,使得创新者得不到应有的利润,从而挫伤“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熊彼特认为,各种垄断行为,诸如专利权、长期合同、限制产量、刚性价格等等,实际上都是针对“创新”面临的不确定性而设立的一种保险机制。这些垄断行为,在静态经济条件下,确实造成完全竞争时不会出现的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但在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中,它们都是经济进步的推进器。他还进一步指出,新产品的独家生产者不能称为垄断者,因为它要面临老产品生产者的竞争,没有既定的需求表,需要创立自己的需求表。它们具有的这种垄断性质,是“创新”行为成功必不可少的,为创新者争取到了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和市场空间,这些人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不是以往人们所说的那种剩余性质的报酬,而是一种刺激“创新”的功能性报酬,是资本主义颁发给创新者的奖金。

第三,熊彼特特别分析了人们经常指责的价格刚性和技术垄断。价格刚性,从创造性毁灭的过程看,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坏。人们痛恨价格刚性是认为它在萧条时期加剧了萧条,但这种指责要以萧条时期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为条件;但事实可能是,萧条时期需求价格弹性是小于1的,因此刚性价格可能比非刚性价格更有益于扩张总产量。因此,一概反对刚性价格是不对的。至于技术垄断,他认为,人们忽略了的一个事实是大企业更有能力、通常也更愿意建立研究机构,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大企业暂时不用新技术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主要是出于对成本、对保持旧有资产价值的考虑,只要新技术的全部未来成本低于原有技术的相应成本的话,大企业不会拒绝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如果某一技术进步不是一次性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接连发生的,那么大企业就没有理由不顾原有资本的相继损失,在技术进步的每一个环节上采用很快就变旧的新技术。

熊彼特对垄断行为的肯定,是区别对待的。实际上,他所赞成的垄断,主要是那些与大规模生产并行出现的垄断,反对小规模的垄断,例如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垄断,他认为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会通过“创新”活动来扫除这种现象。

在熊彼特那里,垄断与“创新”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创新”使得任何厂商都无法保持垄断地位,除非借助政府的帮助;相反,它使厂商突破传统教科书所说的价格竞争的范围,出现质量竞争和销售竞争,企业面临的是“创新”造成的更高层次的竞争。这些非价格竞争比价格竞争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创新”从长期来看是深化竞争,排除垄断的。另一方面,短期的垄断地位和垄断行为又是“创新”活动从而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这种短期的垄断地位和垄断行为,“创新”活动就难以出现。也就是说,“创新”要以创新者的短期垄断地位为基础,而“创新”过程又使任何企业无法使自己的垄断地位长期保持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