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利安学派

雅利安学派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雅利安学派的天文学传统源自雅利安跋陀一世的《雅利安拔提亚》ryabhatīya)。雅利安跋陀一世在书中声称他的天文学知识也是来自婆罗门神的启示。婆罗门笈多指责雅利安跋陀一世的这种对劫的划分离经叛道,所以在8世纪雅利安学派和夜半学派的继承者们放弃了雅利安跋陀一世的分割方案。第七章列出了雅利安学派的主要天文常数,最后还描述了夜半学派的特征。婆室卡拉一世之后,雅利安学派的天文传统一直被继承和发展。
雅利安学派_天文学史一部人

在第一分Gītikāpada中雅利安跋陀一世把1劫分成了1 008个大时,包含4,354,560,000年。1劫又被分为14份,每份包含72个大时,每个大时又被分成4等分,每等分包含1,080,000年。雅利安跋陀一世认为每过1,080,000年行星就聚于白羊宫0°。婆罗门笈多指责雅利安跋陀一世的这种对劫的划分离经叛道,所以在8世纪雅利安学派和夜半学派的继承者们放弃了雅利安跋陀一世的分割方案。雅利安跋陀一世把各天体的平均运动参数表示成各天体在1个大时中转动的圈数(表4.6)。在Gītikāpada中还给出了1个大时中包含的太阳年、太阳月、恒星月、朔望月、闰月、恒星日、太阴日、太阳日、民用日等数目。雅利安跋陀一世把恒星日的天数看成是地球自转的圈数,同时也是星宿绕地转动的圈数。虽然当时的印度天文学家都明白这两者的等价关系,但雅利安跋陀一世并不排斥地球在真实自转这一观念,而像婆罗门笈多等其他印度天文学家是反对地球自转的。

表4.6 《雅利安拔提亚》中各天体的周期关系

在第二分Ganitapāda中雅利安跋陀一世主要致力于数学问题的探讨,处理了测量学、算术级数、几何级数、日晷和影长、线性方程、二次方程、联立方程和不定方程等问题。

在第三分Kālakriyāpāda中雅利安跋陀一世给出了求解给定日行星所在位置的方法,他提到了木星的12年周期,尤其重要的是他讨论了行星的双本轮模型和偏心圆-本轮模型的等价性,这两个模型都是源自希腊天文学。

在较为冗长的第四分Golapāda中,雅利安跋陀一世处理了属于现代天体测量学中的多个问题,有球面几何和球面三角学问题,黄道、赤道和它们的交点,地球的形状问题,日夜交替变化的原因,黄道宫的出没等等。这其中有些内容是复述了《毗昙摩诃历数书》中的相关内容,有些则是雅利安跋陀一世的独创。譬如他求月亮视差的方法既不同于《毗昙摩诃历数书》,也不同于《婆罗门修正历数书》中的方法。在交食计算中,雅利安跋陀一世给出了正确的计算地球影锥直径的公式,《毗昙摩诃历数书》给出的则并不正确。

《雅利安拔提亚》最娴熟的注释者当属印度杰出数学家婆室卡拉一世(Bhāskara I,约600—680AD),他于公元629年完成了《雅利安拔提亚注》(ryabhat īyabhāsya),此前他已经完成了一部概述雅利安学派天文学体系的著作《摩诃婆室卡里亚》(Mahābhāskarīya)。在《摩诃婆室卡里亚》第一章中婆室卡拉一世给出了用雅利安学派的参数求积日和行星平黄经的方法。第二章给出了求解不同地点经度差的方法。第三章给出各种常用方法来确定方位和时刻。第四章交代了计算行星真黄经的方法,既提到了本轮-均轮模型,也提到了偏心圆模型,还有托勒密的对点模型。第五章用于解决交食问题。第六章主要讨论了恒星、行星的出没和行星聚。第七章列出了雅利安学派的主要天文常数,最后还描述了夜半学派的特征。

婆室卡拉一世之后,雅利安学派的天文传统一直被继承和发展。公元683年哈里达陀(Haridatta)在他的著作Grahacāranibandhana中把雅利安学派的天文学改造成一种通俗形式(称作Parahita system),此后在南印度流行了好几个世纪。大约在8世纪或9世纪早期,拉拉(Lalla)撰写的isy adhivrddhidatantra采用雅利安学派的天文常数,但他把一个大时分成4份的做法与雅利安跋陀的做法不同,而是与婆罗门学派的做法相同。Karanaprakās'a是一部较为流行的小历,由婆罗门提婆(Brahmadeva)作成于南部印度。这部小历以拉拉提出的修正参数加以校正,历元是1092年3月11日。大约在公元第二个千禧年的早期,在南部印度出现一种预测行星位置的天文体系Vākya体系,据称该体系是在Parahita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成书于1300年的一部佚名小历Vākyakarana就是属于这个体系,它的历元是1282年3月22日。Vākya体系在印度喀拉拉(kerala)地区一直流行到15世纪中叶,后来被太阳学派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