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利沙历数书》

《宝利沙历数书》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利沙历数书》将太阳远地点置于黄经80°,其最大中心差为1°12′,比正常值小了一半。《宝利沙历数书》中的行星运动理论没有被婆罗呵密诃拉完整摘录,但其风格显然是属于希腊化巴比伦天文学的,有一些数值,如一个会合周期内行星黄经的增量,几乎与巴比伦天文学中的数值相同。所不同的是,《宝利沙历数书》定义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karana,是一个朔望月的六十分之一,即太阴日的一半。
《宝利沙历数书》_天文学史一部人

大约也是在公元三或四世纪,一部希腊天文学文献被翻译成梵语《宝利沙历数书》,跟《罗马历数书》一样,它也是经由拉答提婆修订,并被婆罗呵密诃拉收录在《五大历数书汇编》中。

《宝利沙历数书》给出的日月运动基本周期关系为:

4.9 1年=365.258 33日=371.070 82太阴日=12.369 027朔望月

这个年长数值被阿尔巴塔尼归为是属于埃及和巴比伦的,也可表示成:

120年=43 831日

在120年这个大周期内太阳的平黄经可用日数正比于转动圈数的方法求得。要获得太阳真黄经还需要加上中心差改正。《宝利沙历数书》将太阳远地点置于黄经80°,其最大中心差为1°12′,比正常值小了一半。对于月亮真黄经的求法,与《婆室斯塔历数书》中给出的方法相同,使用了一样的线性折线函数。

《宝利沙历数书》中的行星运动理论没有被婆罗呵密诃拉完整摘录,但其风格显然是属于希腊化巴比伦天文学的,有一些数值,如一个会合周期内行星黄经的增量,几乎与巴比伦天文学中的数值相同。它对星宿和太阴日的定义,对太阳日平均运动速度变化的处理方法,也都与前述几种历数书中的处理相同。所不同的是,《宝利沙历数书》定义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karana,是一个朔望月的六十分之一,即太阴日的一半。每一个这样的karana都有一个专门的名称。

当太阳和月亮位于分点两侧相等距离的位置上时,这种构形被叫做vaidhrta,显然此时日月黄经之和等于360°;当太阳和月亮位于至点两侧等距离的位置上时,这种构形被叫做vyatipāta,此时日月黄经之和等于180°。考虑这种日月黄道位置的特殊构形,与至点颤动的理论有关,这一理论可能源自希腊天文学,但在《宝利沙历数书》得到了修改。

此前确定白天长度的方法都是使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折线函数,《宝利沙历数书》也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修正。《宝利沙历数书》还处理了一个涉及球面三角学的问题:已知两地的经纬度和直线距离,求它们之间的球面距离。

《五大历数书汇编》的第六卷和第七卷分别概述了《宝利沙历数书》的月食和日食理论。对于月食推算,首先计算了日出之时日、月和地球阴影中心的黄经,然后将月亮到地球阴影中心的距离换算成以nādī为单位的时刻数,并假设月亮每nādī行走12°。然后求出新的对冲时刻白道升交点的黄经。月亮距离升交点的角度小于13°36′时,就会发生月食——这意味着黄白交角大约取为4°。接下来给出了月食持续时间的计算公式,与《罗马历数书》给出的相似,但推导过程更为复杂。月食推导的最后一部分涉及到对月食所起方位和月食时月亮颜色的讨论,这些内容与巴比伦星占学征兆集Enuma Anu Enlil有一定联系。

《宝利沙历数书》中的日食推算方法基本上与《罗马历数书》中的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认为日月视圆面的半径都是17′,黄白交角为4°,日食的食限为8°36′。

以上对《五大历数书汇编》中所保存的四种印度天文学希腊化巴比伦时期的历数书内容所进行的分析可知,这个时期的印度天文学主要受到希腊化巴比伦天文学的影响,有一些还是从前一个巴比伦时期留存下来的,但也有一些是印度天文学家自己的发展。除此之外,《五大历数书汇编》第四和第五卷中的内容,虽然无法归结为某一个或几个作者,但明显地属于印度天文学的希腊化巴比伦时期。这些内容包括使用了正弦函数的球面三角学、月亮的出没和日月食以及其他天象的预推等。在《五大历数书汇编》第十四卷中,婆罗呵密诃拉提供给我们一些关于印度星宿距度的最古老信息,而且在这里使用的是一种真正的黄道坐标系而不是伪黄道坐标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