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年月日)

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年月日)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我国北方沙棘资源丰富,要合理开发,必先查清资源,作好规划。宜君县开展沙棘资源普查较早,花费较少,精度较高,因此以该县为例,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表1 宜君县各类沙棘群落主要经济指标三、资源评价(一)分布规律:宜君县沙棘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西部最多,中部次之,东部最少,最东部近无。沙棘生物量约4.14万吨,占全县沙棘生物总产量的69%,鲜果2647万吨,占鲜果总产量的72%。
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年月日)_绿野木禾雷明德

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3)(1990年12月28日)

我国北方沙棘资源丰富,要合理开发,必先查清资源,作好规划。宜君县开展沙棘资源普查较早(1985年夏),花费较少,精度较高,因此以该县为例,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程序与方法

(一)工作程序:沙棘资源调查分五个步骤:①室内准备:参阅文件,拟定计划,熟悉情况,统一认识,培训技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②典型调查:利用三天时间抽样试点典型调查,确定全县沙棘地理生态类型,并采集果、叶、茎、根的各类型样品及分别按样方称鲜重,测出每个类型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为填图、计量提供科学依据。③全面普查:将全县分成六片,按照四个类型(密集、密丛、疏丛、零散),严格遵照野外填图的要求,将全县各类型沙棘界限填绘于地形图上,并观测其分布、生物、生态等特征。④室内汇总:清理外业图表,量算面积,计算产量,分析研究,成图、编写报告。⑤汇报成果鉴定验收。整个工作过程,严格把好五关,即认识关、培训关、调查关、分析关、总结验收关。

(二)调查方法:以地理学的综合观点为理论指导,采用植物群落学的模拟勘测法进行现场外业调查。在踏勘熟悉情况、典型样地调查,确定分组分类标准之后,选择普查路线,以代表性强、行程短、视野宽为原则,利用地形、地物,按路线图法、生态系列法、直线交绘法,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现场填绘沙棘分布类型图斑,室内用方格网法量算各类面积,根据样方测产,计算全县生物产量。

二、调查类型及其特征

(一)密集型(Ⅰ级):分布于地形平缓、土层较厚的阴坡中部,大多为弃耕的放荒地。一般在靠近梁、峁的下部,为单优势种密集型结构,枝叶茂盛,生长良好,一般为4年生,群落中雄株小多见。群落总盖度均在70%以上,一般为80%—90%,伴随植物种以喜阴湿土肥的为主,如毛茛、唐松草、委陵菜等。沙棘植冠灰绿色圆形,群落外观呈灰绿平波,且林相整齐,发育典型。这种类型在西部的高楼、焦坪、山岔、城关分布较多。

(二)密丛型(Ⅱ级):分布地的生态条件与密集型相似,唯坡度稍陡,土层较薄,片块稍小,弃耕较久,大多在阴坡,半阴半阳坡也有,多为优势密丛结构,枝叶茂密,生长良好。群落总盖度在40%—70%,优势种除沙棘外还有胡颓子、黄刺玫等。一般为块状丛生,块大约100平方米,若断若续,以地形多呈连绵的斑块状分布。沙棘植株小,生长健壮,似有平茬之痕,树龄约在10年以上,现存植株,大多为根蘖或萌生的4—5年枝条。一般群落中雄株较多,雌株结实率甚高。伴随植物有黄刺玫、枸子、杜梨及菊科、豆科、禾本科杂草。由于各种植冠色形各异,致群落外貌多呈色形不一的似洪波形。本类型多见于西部、西北部及中部,愈向东愈减少。

(三)疏丛型(Ⅲ级):分布于梁脊峁顶山坡中部向阳坡上,一般地较陡,块较小,土壤薄,为多优势稀疏结构,沙棘仅为优势成分之一,甚而经常不是主优势成分,大多成丛却又稀疏分布。群落总盖度可以达60%—70%,但沙棘的盖度仅为15%—40%,多数放荒已久,又邻村屋道路,人畜干扰尤甚,一派干枯死寂景象。伴生的有黄刺玫,狼牙刺和草本植物。沙棘植株冠幅小,一般树龄5年左右,生活力中等,但结果不少。群落外貌铺散,极不整齐,但有时却在坡底下因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而盖度和密度也较大,结构也较密。本类在西部近村屋、道路和中部地区分布较普遍。

(四)零散型(Ⅳ级):生态幅度最广,大凡各种坡面、林缘、沟畔、梁峁边缘、冲沟两侧、农地间隙均有分布。其结构松散,植株甚少,有时仅为次优势成分。群落总盖度不定,沙棘的盖度在15%以下,由于太稀疏,人畜干扰砍伐很少,因而更新枝不多,结实率有限。以上四个类型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宜君县各类沙棘群落主要经济指标

img42

三、资源评价

(一)分布规律:宜君县沙棘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西部最多,中部次之,东部最少,最东部近无。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间,坡度15—20度,多在坡位的中、上部,坡向多见于阴坡或半阴半阳坡,常在梁脊下部,林缘坡底、林隙,撂荒地等分布较多,尤其撂荒地生长良好。全县沙棘分布的行政区域特点:一是分布广泛,全县14个乡,12个乡有沙棘分布,占85.7%,101个村有沙棘分布,占57.4%。二是相对集中,在城关、高楼、哭泉、焦坪、山岔等5个乡镇沙棘分布很集中,其分布面积占全县沙棘总面积的66.8%。三是大块沙棘较多,全县217块沙棘,其中300亩以上的148块,占68.2%。

(二)资源产量。计算式:

mA=∑(m1S1+m2S2…+miSi)式中:

mA——普查区果实总产。

m1——沙棘类型亩产量(由样方产量被样方面积除,乘以666.7米2)。

Si——每个类型面积。

算出全县沙棘果、茎、叶、根的产量,将其相加,即得生物总产量,汇总成表(表2)。由表2可以看出该县沙棘资源具有如下特点:①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大,总数达22.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9.9%。生物总量约6.4万吨,果实总产0.37万吨,均较高。②资源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县利用率为31.02%,面积、生物量的利用结构比分别为2∶8和7∶3。其中一二类仅占全县沙棘面积20%。沙棘生物量约4.14万吨,占全县沙棘生物总产量的69%,鲜果2647万吨,占鲜果总产量的72%。③果实单产低。亩产仅16.40公斤,生产潜力很大,只要加强人工改造,抚育管理好,产量将可迅速提高。④生物产量结构比例不协调。果实与整株比为1∶9.41、与茎枝比为1∶6.47,与叶比为1∶2.06,弄清这种产量结构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经济理论参数。

表2 宜君县沙棘生物量 单位:亩公斤(亩产)吨(总产)

img43

(三)适地评价:为了评价宜君县沙棘适宜立地条件等级,对沙棘生物量进行树龄算,其方法是将外业调查标准地不同树龄群体生物量,换算成相同树龄的生物量,以便比较评价地条件。改算公式为:

W=(Ws-Wi)+Wg式中:W—改算后生物量(为单位面积生物量干重)。

Ws—当年每亩实测生物量

Wi—当年每亩理论生物量

Wg—基准年树龄理论生物量(代表一般立地条件下的生产力)。

沙棘生物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树龄之后,生物量的增长速度渐趋缓慢和稳定,二者呈函数关系。因此依实测资料,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最佳数字模型,然后计算Wg和Wi值,进行各种标准生物量的树龄改算。依据出现频率最多的树龄及综合分析确定基准树龄。通过计算数据作出宜君县沙棘生物量立地指数图,划分立地条件等级,生物量高者为立地条件优,否则差。根据这个理论计算结果,宜君县沙棘立地条件分为4级,最佳适宜占55%,适宜占25%,较适宜占15%,不适宜占5%。可见全县发展沙棘大有前途,适宜生长的地域广,尤其三、四类是今后发展人工种植的优越地域。

总的看,全县沙棘资源具有显著的开发优势和发展生产潜力。

本文原载《陕西水土保持》199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