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国家都看到了加强地区金融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也将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最终目标。我们注意到,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症结也在于政治方面。因此,东亚地区建立货币区的条件并不成熟,东亚目前的货币合作仍处于货币一体化的低级阶段[33]。因此,建立紧急的区域危机解救机制和防止本地区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东亚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第四节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蒙代尔在2000年曾预言,在未来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国家都看到了加强地区金融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00年欧元的启动,更大大焕发了东亚国家发展东亚金融合作的热情。而建立单一货币区是区域合作的最高层次。这也将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最终目标。

货币一体化(Monetary Integration)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融合、结合、整合的行为、现象和趋势。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区域内货币政策协调;二是区域货币联盟;三是单一货币区。其中,组建单一货币区(或称最优货币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高层次。

从理论上说,早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重视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货币区的最优性,即用能否成功地实现经济政策的目标来判断一个货币区是否“最优”。这些标准主要包括:1961年由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要素流动性分析,1963年由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经济开放性分析,1969年由彼得·凯南提出的低程度产品多样性分析,1973年由詹姆斯·依格拉姆提出的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1970年由爱德华·托尔和托马斯·威莱特共同提出的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以及1970年和1971年G·哈伯勒和G·M·弗莱明提出的通货膨胀相似性分析[29]

1.世界区域金融合作发展模式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向地区化、区域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其发展主要有两大表征[30]

第一,建立地区性金融合作机制的区域逐渐增多。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区域性金融、货币一体化和合作引起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兴趣。现在,亚、非、拉、美、欧等区域都有不同规模和联合程度的金融合作机构。如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西非货币联盟、拉美五国成立的安第斯开发公司和储备基金等等。这些区域金融合作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对稳定国际、区域金融形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1]

第二,区域金融合作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各地区根据经济合作的紧密程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从合作存续时间看,有长期合作也有临时合作,从合作范围看,有全面合作也有拘于某一方面的合作;从合作程度上看,既有松散型合作也有紧密型合作。总之,区域金融合作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一体化阶段为依据,开展货币、金融领域的协商、协调和共同行动。

2.东亚金融合作的路径取向

从东亚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来看,东亚各国除了对外依存度较高、区内贸易比重日益提高外,无论是在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程度,还是政策目标的协调一致方面均不满足“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所规定的要求,这说明在可预见的将来,东亚地区各国组建货币合作区是不大现实的,这其中也有政治上的阻碍因素[32]

众所周知,欧盟之所以在经济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上走得比较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以政治联盟作为后盾。我们注意到,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症结也在于政治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东亚各国和地区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相互之间还存有领土纠纷问题,因此它们更多的是将彼此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其次,单一货币区的建立需要区域内各主权国家让出一部分经济主权,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但东亚各国缺乏放弃部分货币政策自主权以换取加强货币合作的决心。再次,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无论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还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在加强地区合作方面都较少作为,不能对各成员国施加强制性的影响力。因此,东亚地区建立货币区的条件并不成熟,东亚目前的货币合作仍处于货币一体化的低级阶段[33]

虽然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现状距组建最优货币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这并不影响区域内各国进行有效的货币合作。事实的确如此,从1997年“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的提出,到2000年5月《清迈协议》的签订,东亚的货币合作已经由构想转为现实。就目前而言,东亚面临的紧迫性问题是防止新的金融危机的爆发[34]。因此,建立紧急的区域危机解救机制和防止本地区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东亚国家来说尤其重要。但从长远思考,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和货币合作的深入,东亚地区或迟或早都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统一货币区,东亚各国政府最终也会为之而认真做出努力,这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但考虑到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未来亚洲货币合作可以集中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35]

①建立东亚区域性紧急融资机制

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已经证明:一方面,单个东亚国家不能应付大规模国际游资的冲击,也无法有效地防止危机的扩散,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危机救援却无法令人满意;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并不缺乏金融资源,本地区持有的外汇储备总计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有一个区域性的融资机构提供紧急性援助,就可以有效缓解金融危机的损害程度。因此,东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紧急性的融资便利机制以发挥本地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2000年“10+3”财长会议在泰国达成的《清迈协议》即是东亚各国在上述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努力。按照该协议,东亚各国将在现存的东盟货币互换协议基础上,建立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和回购的协议安排体系,如果这种双边的货币互换体系能够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即建立全区域范围的多边货币互换体系,那么,东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将大大增强[36]

②建立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各国的汇率大多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制度,这种汇率制度虽然给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名义锚”来稳定国内价格水平,但也存在着弊端。首先,美国的利率调整会给东亚国家造成不利影响;其次,日元对美元频繁大幅度波动也给长期以来从日本引进外资的东亚各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然而浮动汇率制度也并不适合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因为东亚各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要求稳定商品的贸易价格,而浮动汇率制度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均衡两者的利弊,在东亚建立一种类似于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ERM(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就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即通过建立一种区域汇率联动机制,既消除了区域内部的汇率波动,又能够保持区域货币与区域外货币的自由调节,兼得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利。

③逐步过渡到统一货币区

这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高目标。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在现行的国际浮动汇率制下,不论是民族国家孤立的盯住汇率制,还是某种区域联合的浮动汇率制,这种相对狭窄的汇率走廊很难顺利地维持长久。因此,在东亚地区建立类似欧盟的亚洲单一货币区,从长期看来具有必然性。

但在建立东亚统一货币区的过程中,要采取逐步推进模式,一种可行的设想是:2010年以前,进行亚洲统一货币的理论探讨和方案设计;2030年以前,建立亚洲单一货币的过渡和准备;2030年之后,建立亚洲单一货币[37]

根据东亚区城金融合作的现状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条件,我们认为东亚单一货币的建立应该按照如下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进行东亚统一货币的理论探讨和方案设计[38]。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完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加强东亚单一货币的理论研究;东亚单一货币的具体方案设计;在“10+3”的框架下进一步推进货币合作,在东亚地区建立某种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二阶段:2030年以前,建立东亚单一货币的过渡和准备阶段。东亚统一货币的建立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有:(1)建立统一大市场,如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2)加强各国经济合作,缩小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各国经济的趋同;(3)继续推进东亚货币合作,建立东亚货币体系;(4)各国央行的合作,建立起经济政策的协调和监督机制;(5)成立东亚中央银行及其他有关机构;(6)确定东亚单一货币的法律体制框架[39]

第三阶段:2030年之后,建立东亚单一货币的具体实施阶段,包括启动亚元和成立东亚经济与货币联盟;由亚洲中央银行负责单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主导参与和内部改革并举

中国作为东亚大国,对外关系的重点在东亚地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这一地区。过去几年,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占55.8%左右,在出口贸易额中占45.7%左右,占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70%左右。在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界的发展挑战》的结论部分说:过去20年里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济有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未来20年可望取得同样的成绩。中国自身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稳健的经济增长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强势,使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促进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民币地位的提升,这有利于稳定中国周边经济,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程度会逐步加深,人民币也将随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自身价值的稳定日益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所接受。人民币汇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再加上出口产品在周边国家深受欢迎,人民币已自发地发展成为周边贸易的结算货币。中国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地位提高有助于东亚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加快。

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领导作用。从欧元形成的启示中可看出,要加快合作,必须确立领导轴心国,在各种危机中起中流砥柱作用[40]。中国正在具备参与领导东亚金融合作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努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出口稳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大,国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完全有能力拿出一部分财力参与货币互换机制和组建货币合作基金,支持建立有利于本地区和本国贸易与投资发展及金融稳定的金融框架机制。中国的潜在大市场是协调东亚经济、调整东亚经济的客观载体。从地区归属感与合作理想来看,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方针,在东亚树立了威信和地位。而且自1999年以来,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的积极态度和影响力都体现了一种合作信念。1999年中国参与了亚洲互换协定,并且在2002年与日本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主动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且得到了东盟的积极响应。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对其他层次的合作至关重要。

21世纪初一二十年是东亚金融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应该抓住时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加东亚金融合作,发展中国同东亚国家的金融关系,把中国与东亚金融合作作为中国进入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路径[41]

(1)利用亚洲债券基金,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参与东亚金融合作机制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加快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市场的信息,完善中国经济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政策。

(2)运用货币互换协议,加强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力量。中国和东亚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将成为中国出现外汇周转困难时取得外汇援助资金的一个补充来源,有助于中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

(3)加强东亚金融监管协调、信息交流的合作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开展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督,使人民币的区域化成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灵活性的重要途径,使人民币更平稳地走向可兑换。

(4)积极稳妥地扩大人民币的开放度,探讨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以及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汇率制度的灵活性,为参与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创造条件。

(5)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有计划地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步伐,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银行产权结构体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控制框架,赋予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和创新的充分自主权,强化银行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