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恐龙时代诞生的伟大生命

恐龙时代诞生的伟大生命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江就是自然历史的产儿,一个由海陆相互作用而诞生的伟大生命。她呱呱坠地之日,也是恐龙称霸世界之时,珠江发育的自然历史,与恐龙的隆替变迁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所以恐龙在珠江流域留下的吉光片羽,也折射出这个伟大生命走过的轨迹。海洋是孕育珠江生命的母体。到距今约1.5亿年中生代侏罗纪,这一带地壳的水平岩层遭到挤压、褶皱、断裂而隆起。它对珠江流域的影响更为深远。
恐龙时代诞生的伟大生命_珠江传

恩格斯说:“如果地球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它一定不仅有空间中相互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珠江就是自然历史的产儿,一个由海陆相互作用而诞生的伟大生命。她呱呱坠地之日,也是恐龙称霸世界之时,珠江发育的自然历史,与恐龙的隆替变迁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所以恐龙在珠江流域留下的吉光片羽,也折射出这个伟大生命走过的轨迹。

海洋是孕育珠江生命的母体。大约在2亿年前,即地质史上中生代三叠纪,今欧亚大陆大部及部分岛屿,有时还包括今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均为宽广无垠的海洋所覆盖。这个海洋称古地中海,又曰“特提斯海”。特提斯(Tethys)为古代女海神名,为西方人所崇拜。后来这个海洋渐渐退缩,其残余部分即今地中海。而古地中海在我国西南境内所淹没的包括今西藏、青海南部,以及川西、滇西、滇中、黔西和桂西一带。珠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广西大部和珠江三角洲也处在这个茫茫沧海之中,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泥岩、砂岩、页岩等,成为后来西江流域岩溶地形分布广泛、发育完善的地质基础。例如著名风景走廊漓江即发育在石灰岩地层上,那些延绵不断、千姿百态的峰峦就是流水作用雕塑出来的。廖承志1974年10月写作的《到阳朔》诗,揭示了地壳的这个秘密。诗云:地壳初凝两亿年,沧桑变幻浑如烟。却留阳朔山和水,空惹后人苦探研。到距今约1.5亿年中生代侏罗纪,这一带地壳的水平岩层遭到挤压、褶皱、断裂而隆起。这个被称为印支运动的作用力,迫使古地中海范围大规模后退,地质史上名为“康滇古陆”的今云南中部逐渐露出水面,原始的云贵高原也开始形成。印支运动风暴过后,地壳相对平静,今两广大部分地区,除粤东和珠江三角洲以外,都先后成为陆地,并为不可一世的恐龙所盘踞。古地中海退却后,其残余势力仍保留下来,一些水域零星散布各地,即云贵地区古老盆地和高原湖泊如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等的雏形。到距今约1亿年中生代最后一个时期白垩纪,我国大陆发生著名的燕山运动,北京附近的燕山即在这时形成,故名。这次运动造成我国地形与今天迥然有异的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它对珠江流域的影响更为深远。一个最重要的结果是云贵高原上升,许多流水开始切割地面,塑造了幼年的西江水系,云贵高原也逐步变为长江、珠江、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第二个结果是使珠江流域产生一系列断裂破碎带,包括邵武河源大断裂(东江大断裂)、南雄一吴川大断裂(北江大断裂)和西江大断裂等,以后形成的珠江水系,即蜿蜒于这些断裂带中;最后是燕山运动时,深埋在地壳之下的熔岩不断上升、喷发或溢出,合并了地壳断裂作用,共同造就了广东三水东莞、新会三个断陷盆地的雏形,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地貌的轮廓。

时间永远在流逝,地壳也不太平。到距今约3000万年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由于南印度洋海底扩张,迫使印度半岛坚硬地带逐渐北移,最后和亚洲大陆相互碰撞,原来波涛汹涌的喜马拉雅古海受到挤压而猛烈抬升,成为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我国地质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喜马拉雅运动,简称为喜山运动,在欧洲则称为阿尔卑斯运动。当然它不是一次而是一幕一幕地运动的,余波荡漾了数千万年。青藏高原即在这次运动中隆起,并且至今仍在上升,成为世界屋脊。这一运动不但完全改变了我国地形的格局,形成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而且使我国和印度之间的古地中海残余部分完全消失,变为新的陆地。得益于这次运动,珠江流域地壳普遍间歇上升或断陷,流域上游形成高山、峡谷和断陷盆地,中游形成巨大的内湖盆地和岩溶高原以及一些小湖盆,而三角洲盆地也在地壳变动中堆积成陆,后转而大幅度沉降,沦为一个岛屿星罗棋布的浅水海湾。到距今大约2500万年的中新世,广西南宁的湖盆和中部、东部的水系沟通,湖水干涸,在接踵而来的地壳运动中,流水切穿东西走向的山脉,把北部和东北部的水系劫夺并归入珠江水系,珠江流域的水道系统逐渐形成。云贵高原的隆起,提升了流水的势能和动能,赋予她强大的力量,造就了珠江水系的躯干,可以说云贵高原是珠江诞生的第一功臣。

脱胎不久的珠江各水系,原来并不相连,各自独流入海。只是由于流水的反复侵蚀、冲刷,才切穿崇山峻岭,把西江、北江和东江沟通起来,联成一体,归并为今日的珠江水系,并塑造了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流域世界,使之成为一条有生命的河流。流水无愧为一位伟大的大自然的雕塑家。

西江水系各干流和支流,在一亿年前白垩纪燕山运动中沿一系列断裂带发育,后在喜马拉雅运动中进一步完善发展,最后成为一条横贯东西、气势磅礴的大川巨流。因为隆起的云贵高原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流水照此方向不断向下切割,将原先封闭的湖盆和河道串通起来,形成完整的西江水系及其地貌景观。西江上游一些高原湖泊,如著名的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杞麓湖、异龙湖等,皆为断层陷落和溶蚀而成,有赖于流水切割,才得与河道相通,并与流水形成的岩溶高原的石林景观相映衬,构成奇异壮丽的风光,这都应归结于“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江上游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等支流,沿着云贵高原倾斜面发育,常受地质构造带影响,每每横切山体,或与地质构造线斜交,形成多处峡谷和急流险滩。如南盘江有九龙山峡、黑宝滩峡、陆良峡、天山关峡、雷公滩等急滩跌水91处;红水河有大沙荆滩、岩滩、恶滩等急滩跌水273处西江中游黔江、浔江也形成凹陷较深的条状谷地。其西北的柳江谷地因云贵高原抬升而形成南北走向河流,汇集周围来水注入黔江;西南面的右江谷地和郁江谷地也由于同样原因,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浔江;西江中游南北两面各河流,受距今一千万年第三纪末地面上升总趋势影响,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汇入浔江。在这些发育过程中形成很多峡滩,包括黔江马岭山峡、大藤峡以及菱角滩、师古滩、弩滩等险滩29处;浔江的龙潭峡、白马峡、龙爪浪滩、黄石滩等险滩12处。西江干流下游河道,原先与西江中游广西盆地水系并不相通,只是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大容山升高,广西盆地也随之升高,流水把苍梧峡口切穿,西江中游才与下游沟通,滚滚东去,形成今日之西江水系。西江到达广东封开会贺江,主流至高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水深可达80米,沿线不但以风光雄奇瑰丽著称,而且是建造水电站的理想河段,有些已经开发利用,开始造福于人类

北江流域在地质史早期与西江流域一样,拥有众多东北向构造盆地。北江各河道即在这些构造盆地中蜿蜒流淌,但相互之间并不相连。只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之后,这些河流才沿着南倾的古地表强烈下切,流入以石灰岩为主的韶关盆地和英德盆地,继而冲破岩层坚硬的飞来峡,进入清远盆地,再下三水思贤滘,江流始驯服为平缓的下游。北江流域地质构造线每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河道与它们斜交,沿途形成武水乐昌峡、九龙滩等56处险滩,滃江老虎滩、嵋头滩、神前滩、大窿滩、观音阁滩等56处险滩。北江最大支流的连江形成峡谷最多,有马尿峡、龙湫潭、大黑峡、龙牙峡、黄茅峡等,以及三峡滩、火烧石滩、花管滩等26处险滩。绥江也受同样格局地质构造控制,沿途形成浪作滩、洪滩、娇娥滩等18处险滩。北江为五岭南北交流主要通道。这些峡谷。险滩在古代每被视为畏途。东汉马援用兵交趾,经由乐昌峡,作《武溪深》诗曰:“滔滔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哦武溪何毒淫”,为历史上第一首题咏粤北山水诗,道出了北江河道的险峻和可怕。不过,今天这些险滩峡谷已成为漂流探险、寻求刺激的最好去处,武水“九泷十八滩”即为最富挑战性的旅游项目。

东江流域在2亿年前中生代就发育于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断陷盆地中。喜马拉雅运动冲击的余波使东江大断裂两侧形成多级夷平面,即被流水侵蚀、削低了的山地。流水沿这些夷平面两侧下切,把处于这条断裂带上的河源、灯塔、龙川等盆地切穿,并连贯起来,形成东江干流。但东江水系峡谷、险滩不及西江、北江发育,因古生代地层分布广,河谷得到充足时间扩展而显得宽广,尤其下游河段,河床覆盖层深厚,利于垦辟,故东江支流增江金兰寺新石器文化遗址,成为岭南远古文明的一个亮点。

流水还使河流中下游和三角洲生成许多河汉、滩地、阶地以及废弃河床。这些地形后来被人类开垦为良田,成为珠江流域的主要粮仓。北盘江在云南石岗至榕峰县25公里河段两岸,地形平整,耕地集中,为该流域最富庶之区;在唐诗人柳宗元诗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州沿岸,河曲特别发育,水的流速骤减,沉积大片土地可供耕凿,呈现一派“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的繁荣景象;北江出飞来峡以后,在今四会与绥江交汇处,生成大片河滩沼泽,昔为血吸虫渊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治理,已成为稻浪滚滚的农场。但流水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还是珠江三角洲。大约在距今2万年第四纪全新世前后,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当时已具有深切的河谷系统,河流携带粗粒泥沙在大陆架上沉积。在距今1.7万年至0.6万年前,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淹没大陆架平原,并伸入内地,形成珠江口古海湾,使原来深切的河谷系统逐渐被河流冲积物所淤积。到距今6000年前,海面上升到最高位置,河流溯源堆积过程结束,古珠江三角洲基本形成。这时已有人类活动。珠江古海湾的最北界限在道滘一黄埔一市桥一陈村一顺德一江门一沙富一线。到新石器时期,西江、北江交汇的思贤滘以下的珠江三角洲已具雏形。距今约4000年前,西江、北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已在番禺、顺德及江门一线,东江三角洲海岸线大致在增城石滩附近。距今1000年前,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大致南推至泷水一江门一桂洲一沙湾一中堂至道滘一线。到17世纪即明末清初,西、北江三角洲已与五桂山、黄杨山、牛牯岭这些海湾岛屿连成陆地,东江三角洲的边缘在麻冲一大步一道滘一线。到20世纪初才发展成具有8大出海口的三角洲基本格局。由于大量泥沙在浅海区堆淤,造成滩涂发育,河口延伸。据推算,珠江河口平均每年向南海延伸约100米,提供大量土地以供耕耘,珠江三角洲得以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这种沧海桑田,可以潭江出口崖门为例。根据钻孔资料复原的示意图显示,15000年前,崖门口外因为当时海退,海平面比现在低70米~110米,是一片山间谷地,古潭江等河流在丘陵中切割而过;自距今12000年前开始,海平面迅速上升,海岸线不断向北推进,山间各地产生回水,形成河流溺谷;至7000~8000年前,海平面与现在海平面接近,此时海岸线推抵达广州、肇庆一带,西江溺谷湾深入到肇庆羚羊峡,潭江三角洲全境被海水淹没,一片汪洋,间有零星孤岛浅露其间;距今5000~6000年间,海面基本稳定,西江、北江三角洲不断向大海推进,沉积加强,三角洲网河逐渐形成;至17世纪崖门口外比现在大得多;以后由于网河流速迅速降低,泥沙落淤旺盛,在崖门口外形成拦门沙,于航行不利,目前这一过程仍在继续。其他河流出海口,也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主要由于海进海退控制作用,以及历史上的人类围垦活动,加速了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其范围不断南移,从而为今天建设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地理基础。

珠江流域广袤的土地从海洋中慢慢隆起,大约经历了一亿多年,始奠定了其基本的轮廓。陆地、海洋、湖沼、河流等古地理环境也随而不断隆替、消长。中生代我国南方气候很暖湿,四季不分,各种植物芃芃高长,但主要以苏铁和短叶松柏类等裸子植物至为繁盛,在它们高大的枝干和浓郁绿阴下,还蔓生着成片的蕨类植物,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覆盖了原始的珠江大地。这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其他哺乳动物也尚在襁褓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是爬行类动物。游鱼在水里穿梭而过,鳄鱼在沙滩上沐浴阳光,龟类则是悠闲的四处觅食虽然那时还没有鸟叫,没有花香,但这个世界仍很热闹。因为即使在爬行动物之间也充满了残酷的生存竞争。这些由两栖类进化、从海洋爬上陆地的动物,一般都披着坚韧的鳞甲,是防御、搏斗乃至侵袭的锐利武器,又因为它们可以终身生长,所以有的躯干特别硕大。当然也有些动物因个体短小、孱弱,在弱肉强食的斗争中败北,成为胜利者的美餐这个胜利者主要是恐龙。恐龙崛起于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到白垩纪末灭绝,统治地球1.3亿年,侏罗纪是它的全盛时期。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模拟、复原了恐龙的活动,赢得观众青睐,称盛一时。在我国南北许多省区都发现过恐龙化石或恐龙蛋化石,说明我国也是恐龙的故乡。但恐龙实际上是个俗称,而不是古生物分类上的专用名称,它包括骨盆像蜥蜴的蜥龙类和骨盆像鸟的鸟龙类。恐龙几乎盘踞了陆地、海洋、天空等不同的生态环境,横行全球1亿年,所以人们把中生代称为恐龙时代。

珠江流域是我国恐龙最繁盛的地区之一,可以说是恐龙的王国。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都发现了它们的遗骨化石或蛋化石,其中云南是中生代中期三叠纪恐龙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滇池西北数十公里的禄丰盆地又是它的集中地。那里很容易发掘出恐龙的骨骸化石,过去当地群众生活很苦,买不起油灯,曾把恐龙脊椎的前凹化石当作油灯用。禄丰盆地恐龙群包括以上两大类。属蜥龙类的恐龙也有好几种。卢沟龙身高仅1.5米,有一副锥子般的牙齿,善跑,属吃肉恐龙。因它发现于1938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和伟大抗日战争开始,故名“卢沟龙”。与它同处一个生存空间,但对它威胁最大的三叠龙,身躯粗壮,齿如刀子,经常出没于草丛、河湖和高地间,追捕其他动物,也可能像现代鬣狗一样吃腐烂尸体。再就是以吃植物为生的禄丰龙,它中等身材,与现代马的样子差不多,常漫步于湖泊、沼泽岸边,边走边吞食植物嫩叶,性情较为温驯。禄丰龙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在抗战时期发现的,曾轰动一时,后以禄丰盆地命名。另据《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介绍,三叠纪在云贵高原活动的有兀龙属的中国兀龙、黄氏云南龙、巨硕云南龙,禄丰龙属的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中国龙属的三叠中国龙,大地龙属的奥氏大地龙。另在贵州大方县也有一种体形很小的恐龙,属兀龙。这些族类在西江上游地区滋繁,大约经历了5000万年。

到侏罗纪,地表陆地扩大,植物种类更加繁多茂盛。到距今1.45亿年时,晚侏罗纪有花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大地长年散发着芬芳。新诞生和成长中的被子植物,开始排挤、占领裸子植物的地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古植物学界流行被子植物起源于低纬热带地区之说,照此看来,珠江流域被子植物可能比其他地区更加繁盛。这时期无论肉食还是植物性恐龙都被保障以充足食物,其势力也伸到它所能达到的一切地方。但在珠江流域,由于云贵高原不断升高,恐龙生存条件不及珠江其他水系,恐龙分布渐渐转到两广地区。在广西左江流域扶绥有广西亚洲龙和广西原恐齿龙,它们盛于早白垩纪,是一类身躯硕大的肉食龙。但最能代表这时恐龙世界的是广东北江浈水流过的南雄盆地恐龙。1961年以来在这里相继发掘出3条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和大批残骨化石。它们是肉食性霸王龙(暴龙)、蜥龙类的短棘南雄龙、鸟龙类的南雄小鸭嘴龙,以及虚骨龙类、结节龙类等。时代皆为距今约6500万年的晚白垩纪,为地球上恐龙处于灭绝边缘时期,所以南雄恐龙对研究恐龙世家及其兴亡史有特殊意义。1984年10月,中国和德国古生物学家还在南雄大塘镇杨梅坑红层里发现恐龙脚印。据推算,这条恐龙长可达30米、重40吨,是真正的庞然大物。但南雄小鸭嘴龙长只约33.3厘米,两者相差达90倍,这才叫小巫见大巫。霸王龙在我国山东、新疆、河北等省区都有发现,为白垩纪最凶残的陆生恐龙。它牙如锯齿,长约20厘米,能轻而易举地撕食巨大的鸭嘴龙和甲龙;后肢强劲有力,靠它穿过丛林原野,不知有多少其他恐龙和动物成为它的口福。但霸王龙一生很孤独,与现代森林中的独裁者一样,在其势力范围内称王称霸,独占一方。而侏儒一样的南雄小鸭嘴龙既不善跑,又缺乏自卫能力,所以大半时间泡在湖沼里,以逃避肉食龙的侵害,生活方式与现代河马很相似。交配季节,在白垩纪月光之夜,南雄小鸭嘴龙发出求偶的阵阵吼叫,响彻夜空。

南雄盆地不仅有恐龙化石,还出土了大批恐龙蛋化石。1979年在这个县河南岭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共29枚,是目前世界上同种属恐龙蛋保持最完整、数量最多的一窝,为无价之宝,现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近年又先后发现恐龙蛋几十窝,数量有上千个,恐龙蛋碎片2万多块。在它们所在地层里俯拾即是,分属6属12种,有长形蛋、圆形蛋、粗皮蛋、椭圆形蛋等形状,为划分白垩纪地层的标准化石。反之,要寻找恐龙或恐龙蛋化石,也必须在中生代所含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里寻找。这个时代地层在珠江流域分布很广泛,就广东而言,三叠系在粤北、粤中、粤东较为发育;侏罗系则广布于粤东和粤中,在粤北只有零星出露;而白垩系分布于全省,多沿东北一西南走向呈串珠状在内陆湖盆出现。近年在浈水下游始兴与南雄同一时代红层里亦找到霸王龙的牙齿化石以及几种恐龙蛋化石。

东江流域也是恐龙分布区。1990年4月在惠阳城区白垩纪红层里找到一窝24枚椭圆形恐龙蛋,长约11厘米,宽约8厘米,多数完好无损。从破损的蛋壳分析,有些蛋可能已孵化出小恐龙。最近传媒报道,东江河源市先后出土107窝共1006枚恐龙蛋,出土总数仅次于河南省西峡地区。而据推断,河源市境内蕴藏的恐龙蛋化石远远不止千余枚这个数。这当中包括4枚极其罕见的长条形恐龙蛋,其中一枚长16.5厘米,宽6.5厘米,厚4.8厘米,极像一个硕大的芒果,是最珍贵的恐龙蛋化石品种之一。这里与惠阳属同一个水系,亦为构造盆地,当时是淡水湖沼区,为恐龙生活的乐园。另外,东江上游和平县也发现了类似的恐龙蛋化石。恐龙虽很孤独,但不甘寂寞,所以也会越过东江分水岭,进入韩江上游梅江活动。1996年7月,梅县白渡镇细坑湖白垩纪红层里即出土3窝50多枚恐龙蛋化石,也是长形和圆形蛋,想来它们是同宗或有近亲关系的。

今日人声鼎沸、经济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当年也是恐龙肆虐之区。在番禺、三水、广州都发掘出恐龙蛋。广州恐龙蛋见于芳村、海珠区沙园,甚至闹市吉祥路等。1976年在广州钢铁厂工地发现了一窝12枚恐龙蛋化石,现存放在中山大学地质系博物馆。其中的圆形蛋与山东莱阳、江西赣州以及广东南雄恐龙蛋属同一时代,而另一种长形蛋为我国已知长形蛋最小的一种,说明广州恐龙种类较多,丁口蕃衍。而在吉祥路地下发现的恐龙蛋,曾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极大兴趣。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今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闹市,昔日竟是恐龙的渊薮!

在珠江流域外围的广东茂名,1994年也分别在市区和近郊4个地点发现6窝恐龙蛋,时代和地层与以上恐龙蛋出土地区一样。这是粤西首次发现恐龙蛋,所以茂名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恐龙分布纬度最低的地区,它与珠江流域恐龙王国当有很多往来。

在以恐龙为霸主的王国里,还活跃着其他爬行动物、兽类和少数哺乳动物,按照优胜劣汰规律进化发展。珠江各水系里广泛生长着龟类,如西江云南路南龟、广西柳州洞穴陆龟、岭南无盾龟、北江南方蒙古龟、湖龟、南雄龟等。特别是云南、广西龟类,不但种属多,且延续时间长。两地至今仍是我国龟类主要产区,有些种类已作为珍稀动物列入国家保护范围。鳄类作为一种很古老的爬行动物,常被古生物学家称作“龙”,当然它们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近亲或者远亲。已发现的这类“龙”的化石有贵州龙、广西幻龙、武鸣东方广西龙、扶绥中国上龙,以及珠江外围云南禄丰“大洼禄丰噱头蜥”、“许氏扁颌鳄”、“甲板小鳄”;北江南雄“南岭亚洲鳄”、“存义始祖吻鳄”等。至于兽类,大多数出现在恐龙灭绝之后,能与恐龙为伍的仅有云南卞氏兽、小卞氏兽、中国渐凸兽等数种。

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也由于至今仍是个谜的原因而在地球上悄悄地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另一个新的动物群——哺乳动物。后来人类也诞生了,地球发展进入最年轻的新生代,距今约7000万年。珠江历史开始了人类与大自然共处,并逐步成为大自然主人的新时代。

喜马拉雅运动一幕又一幕地冲击着我国大陆,也深刻地改变了充满原始和神秘色彩的珠江大地。这个运动在造就珠江流域基本地形的同时,也通过流水作用,使各河道相互沟通,形成完整的珠江水系。但赋予珠江新生命的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气候改变,哺乳动物和有花植物大量繁盛,奠定了后来人类赖以生存、创造文明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文明开始前的最后一幕。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隆起,阻挡了强劲的西北风的吹拂,建立起我国季风环境系统,即夏季吹暖湿东南风,冬季吹干冷北风或西北风。这种稳定、明显的季风现象,不但使我国南方免于像同纬度的西亚、非洲那样变为沙漠的命运,而且还有利于生物生长、人类活动和经济再生产。珠江流域也受益匪浅。到新生代晚第三纪,即距今约400万年时,珠江流域演变成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干湿交替。生长着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热带性常绿阔叶林,组成混合性植物区系。例如在北回归线两侧的桂南以及滇南的蒙自、个旧、文山一带盆地中,林木非常繁茂,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成煤堆积;广东沿海及其内陆,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杨枫、棕榈、樟、无患子、漆、榕等。各地都夹杂生长一些落叶树种,如婀娜多姿的柳树和赤杨等。只是西江上游云贵高原的地势仍在上升,沟壑纵横,气候冷暖交替,保持着松、油杉、冷杉等亚热带针叶林,以及顶部疏林、灌丛、草原景观。其实从第三纪初开始,世界气温普遍下降,到距今100万~300万年的第四纪,变化尤为急剧,世界平均气温比前期降低了3~4℃,世界出现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现象。但珠江流域并没有明显卷入这个变化中,气候依然承继前段特点,在热带雨林湿热环境下,常绿阔叶林覆盖了山谷和原野,只是北方寒潮也不时入侵,故亦有少量落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其中。

在新生代,动物界的变化至为巨大。昔日称盛一时的爬行动物,这时只有鳄、龟、蛇、蜥蜴等遗留下来,而过去弱小的哺乳类因能适应新环境而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新的动物群落,也是珠江流域的新主人。它们千门万类,占领了各个角落。云贵高原密林中,生活着熊猫、爪兽、南方马、水鹿、野猪、牛、中国犀、剑齿象、南方古猿等。元谋盆地、路南盆地、曲靖盆地即为貘、犀、原雷兽、蹄齿兽等大型脊椎动物的乐土。广西溶洞遍布,为剑齿象、熊猫、中国犀、獏猕猴、香猫、水牛等喜居。在广西武鸣、桂林,以及滇南石屏、建水、蒙自、广南、富宁等地洞穴中已发掘出这些动物化石。北江上游浈水两岸栖息着南雄罗佛兽、河口龟、亚洲鳄、隐颈龟等。到距今约100万年的第四纪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暖,珠江流域的香猫、鬣狗等动物群大举北迁,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即留下它们的化石,也有些大型动物从更南部的爪哇、加里曼丹等地迁来,在珠江流域安家落户。就在全新世前后,秦岭一淮河已成为我国气候、植物的明显分界线。此线以北的动物属古北区动物系统,以南属东洋区的动物系统,后者比前者动物更为丰富多样。广西作为东洋区的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之多,闻名遐迩,常被群众当作“龙骨”、“龙齿”等药材出售。1935年德国人孔尼华先后在香港、广州中药店购得3颗巨猿牙齿化石,后取名为“步氏巨猿”。1965年,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教授为首的考察队根据这一线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广西大新县,后又在柳城、武鸣等地发现了大陆“巨猿”化石,为复原全新世人类祖先生物特征和地理分布作出重大贡献。进入西江地区,这类动物化石充斥,在广东高要、罗定、封开等地即有鹿、猪、大熊猫、斑鹿、象、牛之类化石,肇庆七星岩古脊椎动物化石多达7目27属32种(亚种),在广东首屈一指。想见西江地区当年气候温暖,水草丰茂,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是各类动物的伊甸园。各种灵猫是这个园里最活跃的肉食兽,经常在夜间出没,捕食其他小动物。而美丽的孔雀,则不时开屏,向同类展示自己亮丽的仪态。在珠江河口区,全新世多次发生海侵和海退,形成河漫滩、冲积锥、沙嘴、沙堤、潟湖等地形。在这个河海相互作用的环境里,动植物生长同样很繁茂,除了热带海岸特有的红树木和肉质有刺灌丛以外,还有高大的水柯、水松、南独、枫树、冬青等。后世常在珠江三角洲北部、中部淤泥中挖出大片腐木,以水松为主,木质良好,最大直径达1米以上,按年轮推算,百年以上树龄为数不少,被称为“地下森林”。西江沿岸三水、四会、高要地下有成片分布,昔时当地居民有不少人以加工腐木为生计。而在河海交界水域,滋生大量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各种鱼、龟、鲨鱼,以及凶猛的鳄鱼等。它们是后来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其遗骸堆积如山,被称为贝丘遗址,是岭南古越人文化遗存之一。

第四纪是人类产生并逐步改造自然界的时代,在地质史上显得特别重要,所以第四纪也被称为人类时代或灵生代。这时仍继承第三纪以后新构造运动的余波,珠江各河道继续猛烈下切,在粤北、西江中上游等沿河形成多级阶地和高度不一的溶洞,成为原始人类栖息、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云南、广西、贺江、粤北等地古人类遗址特别多,成为珠江远古文明的一个个亮点。山体夷平、山坡堆积以及河流积坡等自然过程也很旺盛,由此形成的平坦地形也为人类提供了用武之地。地壳之下岩浆活动也相当强烈,南岭山地不时冒出穹窿状花岗岩体,并生成多种有用矿产,南岭后来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在湿热条件下,红色风化壳很发育,生成高岭土、铝、锰、铁、锡等矿藏,这些也都是珠江流域宝贵的自然资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即人类的出现与文明的起源是同步的。这是200万年前出现的事情。珠江也自奔流到这个时候,才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