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坪的保护

佛坪的保护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 佛坪的保护我们赞叹着太白山,攀登着太白山,直上云端太白巅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越来越浓缩,越来越集中,最后就是拔仙台,就是天池,就是太白积雪,就是太白云海,太白日出……在太白山南坡最近的行政单位是佛坪县。佛坪总人口3.5万,是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它原属洋县。洋县佛坪躺卧在太白山南坡的舒缓里,似乎在太白山巨大的臂膊下做梦。
佛坪的保护_天宝物华

11 佛坪的保护

我们赞叹着太白山,攀登着太白山,直上云端太白巅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越来越浓缩,越来越集中,最后就是拔仙台,就是天池,就是太白积雪,就是太白云海,太白日出……我们没有理由不神往这些卓然的自然现象,我们不由分说地喜欢她,太白山体以其自然的美的本质征服着人类的审美感觉。

当我们从关中登临而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我们发现众山不小,如果我们继续在群山探险跋涉穿越,我们发现这座大山背后原来是那样安静,那样和平,那样美丽,她越来越柔和,越来越繁盛,越来越充满了灵致,万紫千红,莺歌燕舞,是那种纯而又纯的世外桃源,自然秘境。

在太白山南坡最近的行政单位是佛坪县。佛坪总人口3.5万,是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它原属洋县。洋县佛坪躺卧在太白山南坡的舒缓里,似乎在太白山巨大的臂膊下做梦。

img40

佛坪熊猫

“佛坪是个世外胜地,自古与佛有缘。夏商以前,佛坪还是一片纯粹的蛮荒之地,无人居住。到了周秦时,关中大旱,灾殍遍野,便有关中饥民远望终南迤逦而来,用脚一点点地造出道路。待他们走到厚畛子的一座山谷时,被这里丰草嘉树惊呆了。他们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刀耕火种,繁育子裔。领头人第一镢挖下去,以试吉凶,不想这一下却挖出了一段神话:泥土里出现一尊睡佛。领头人随即跪拜,执意以此地为家乡。第二年,他们禾丰畜旺,五谷饱满,就在谷中修了佛寺,名为“佛爷寺”,此地即为佛爷坪,后来就筑了一座城池,是为佛坪县城。后来也就成了傥骆古道上的重镇,住过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伟大诗人,也住过几位皇帝的銮驾,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和简册可寻的“史话”(黄文庆)。

在这里,有人在河石里发现佛石,有人在山上挖回了佛形树根,有人在山顶看到了佛光,有人在清潭发现了佛影,这是一个充满了佛化保佑色彩的地方。其实它的保佑来自于真实的自然,来自于高大巍峨绵延的太白山,它保佑这里物产丰富,使饥不择食的先民存活而生根。

太白山到洋县的直线距离有100公里左右,如此漫漫的群山渐变,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终至汉江岸边,太白山如何可以护佑影响这么深远?

一切的动植物依赖的环境首推水热条件,秦淮地理分界线划出了关中与陕南不同的气候带,加之北方冷空气南下越过太白山,发生的类似焚风效应使得北来的寒冷空气越山而下坡,使得气温陡升;而沿南坡北上的气流在爬升中由于降温却兴云致雨。翻越道道山梁,效应愈益明显。造成南坡千壑万溪,云雨滋润,阳光明媚,气温和暖,哪有不蓬勃生长、郁郁葱葱的。

大山的地形阻遏,阻止了人类的巨大干扰,从避害角度也使得这里成为得天独厚的众生乐园。所以这里人烟稀少,许多地方人迹罕至,但是其他生灵欣欣向荣。

如果我们要寻找更为全面的一如过去的平静的自然,诸如它的影子、印象一般,人类操作的自然保护区就是一种相对成功的模式。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长青华阳自然保护区、朱鹮自然保护区,这些国家级保护区占据了太白山南坡从高到低各个区位,如太白之垂翼,栩栩欲振起。因此,我们倍感需要珍惜,秦岭、太白的腾飞需要垂天的充满活力的翅膀。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荒蛮壮美我们已经领略。

佛坪自然保护区北临秦岭主脊,主要位于秦岭南坡的第二级断块上,海拔1 060~2 904米,区内中小型地貌最为发育,出露着大面积的花岗岩,仅在局部面积有变质岩。从形态和成因分析,佛坪保护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中起伏—大起伏花岗岩中山地貌,可以分为山岭系统和沟谷系统。其中:北部海拔2 000米以上以及南部岳坝、龙潭子海拔1 500米以下区域,峰岭高峻,北坡缓而南坡陡,与秦岭整个地质地貌正好相反;三官庙、西河、草坪、大古坪区域海拔1 500~2 000米的区域,却多为平缓的山坡和浑圆状的山顶。海拔1 500米以下,多峡谷、隘谷,甚至障谷,沟谷横剖面呈“V”字形,坡谷陡峻,常出现阶梯状陡坡;海拔2 000米以上,是区内风化剥蚀最强烈的地段。

在这风物变化的少人区域,有叫做“国宝”的大熊猫。大熊猫在佛坪生活了几百万年,是佛坪真正的土著,却因为人类所谓的文明被冠以“发现”之名。

第四纪冰川时期,大约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约8~9百万年时,大熊猫开始在地球上出现。随后,在更新世早期,开始出现大熊猫小种,其化石发现于广西柳城、广东罗定、四川巫山县、陕西洋县和云南元谋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及地区——北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越南和缅甸北部。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在近2 000年前,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西、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大熊猫分布。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半径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逐渐减少,现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和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深谷地区。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大熊猫曾经生活的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 200~3 400米之间。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 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大熊猫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劫里逃生的古老孑遗动物,它不仅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也是全人类的自然历史遗产

秦岭大熊猫不同于四川大熊猫,它是一个古老的新亚种,起源更久远。同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有野生大熊猫,中国的野生大熊猫也只有在秦岭中才最容易看到,而秦岭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就在佛坪,有110多只野生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尤其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官庙、西河等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

为什么佛坪保护区的大熊猫数量多、密度大,原因有以下几点:保护区小气候多样,植物食物丰富,能量消耗最小;地理地貌多样,便于隐蔽;水网纵横,便于取水;地形地貌、水源、食物三者结合得很好,适宜于大熊猫就地取食、躲避天敌、繁殖后代;人为干扰小,佛坪保护区处于秦岭主峰南端,历史上虽然有傥骆道穿越其间,但只是擦边而过,而且古道靠近保护区腹地的地域,地形复杂,难以人行,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森林系统;从历史上和风俗习惯看,大熊猫在当地不属于狩猎品种。

这个可爱慵懒的美丽物种,顽强地从自然的灾变里存活下来,为了求生,肉食动物变成了几乎是素食主义者,并且咬定了生域极广的竹子,从嫩的竹笋到硬的坚竹,从喜欢到不喜欢都得咀嚼,生命的求生本能让人们觉得唏嘘感动。

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所以,它的求生显得就有了破坏力,但是,习性,自然而来,自然是自然的无奈。相比采食种子的动物,它们还是小巫见大巫。

慵懒的样子下是继承下来的求生的方式,为了营养而不得不以多食为劳动的辛劳。这个,就是美丽下的真实。

大熊猫,憨态可掬,生之维艰,它超越了自然的极限,却几乎断灭在人类手里,幸亏,人们认识到了自然之为自然的重要性,大熊猫才获得了岌岌可危中的特别优待。

在这大野高荒,一花一草都在各安本命,自在逍遥,自然凋落,在这远离人烟的深壑崖畔,溪谷涧潭,兰科植物找到了最为心仪的居所。明·陈汝言的《兰》吟咏道: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似乎就是为这里的兰花写意。

兰花从植株到花都具独特的观赏价值,他们的生境独特,繁殖不易,一些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地区兰科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但分布着《秦岭植物志》收载的大多数种类,尚发现了一些被《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属种。产于该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共37种。

唐代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把兰花王国的自由意志跃然在我们面前。太白山南就是这样一个适合兰草生长、安家,离群索居的幽幽之地。

我们说太白山南坡如垂天的翅膀,确实,这里有无数的翅膀,千万的翅膀飞起来,惊起天边云霞,抖落大野晨露早霜。在这里,有一种鸟儿,它洁白的翅膀如白云,它红色的爪喙如霞彩,它飞起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回来,这个鸟儿就是朱鹮。

朱鹮又名朱鹭,俗名红鹤,是亚洲地区特有的一种涉禽。据文史载,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西伯利亚的东南部。在中国,最北到兴凯湖,最东到福建、台湾,最西到甘肃天水,最南到海南岛都有分布。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仍在14个省份有其踪迹。

朱鹮虽然叫声不好听,但长相十分漂亮。远看如雪,近处端详,两翅的下侧和圆尾巴的一部分却是朱红色;脸和腿的颜色也是红色;脖颈后面还长有几十根粗壮羽毛组成的羽冠。由于体态秀美,行动端庄大方,性格温顺,中国民间把它看作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日本民间更是把它比作“仙女”的化身,把它的羽毛作为祭祀活动的供品。

在20世纪初,朱鹮的数量还可与麻雀相比。据记载:1911年12月,在朝鲜半岛的西岸金堤,成千上万只朱鹮在那里集结成群,形成了无边无际的云霞。在日本青森县,因朱鹮数量过多,大量糟蹋水田,被农民视为害鸟;在中国及西伯利亚湿地中,朱鹮的数量更是多如麻雀。

朱鹮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可谓讲究。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它喜欢幽静的村野和溪流,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有高大树木可以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以觅食,在天敌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时,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凭头上的羽冠在微风中飘动,非常潇洒动人。飞行时头向前伸,脚向后伸,鼓翼缓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时,步履轻盈、迟缓,显得娴雅而矜持。它们的鸣叫声很像乌鸦,除了起飞时偶尔鸣叫外,平时很少鸣叫。

正是由于它对环境条件有着这样严格的挑选,适应不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越来越多、森林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其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也随着急剧减少,以至于最终在中国以外全部灭绝。

似乎是一个童话,就这样轻轻地翻过一页,不留一点痕迹,庞大的飞鸟流云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国务院委托,组成联合考察小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搜寻,终于在1981年5月重新发现7只幸存的野生朱鹮,7只幸存的朱鹮,是不可能存在的七仙女,抑或是七个小矮人,就这样复活了心碎的历史,自然的灵魂。

img41

美丽的朱鹮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翻开古老的中国版图,在陕西秦岭南坡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洋县。这个因历史上蔡伦造纸闻名于世的偏僻一隅,近代因有幸成为世界珍禽朱鹮最后的栖息家园而声誉海内外。

中国I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最为濒危的鸟类:一种就是中国的朱鹮,另一种是美国的加州鹰。

朱鹮唯一选择了洋县,是因为洋县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洋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在朱鹮栖息地流长近百公里,年平均气温12~14度,降水量800~1 000毫米,无霜期238天,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534种,分属29目,96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62种,有321种树木,隶属72科,152属,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基因库。

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洋县特有的朱鹮食物互补条件,也给朱鹮留下了难得的最后一片乐园。根据朱鹮年周活动规律和栖息地特点,可把栖息地分为繁殖区、游荡区。繁殖区主要位于秦岭南坡洋县溢水镇、姚坪乡境内,海拔840~1 200米。此地沟谷幽深、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朱鹮从2月开始在此繁殖。到7月初,朱鹮结束繁殖期,带上心爱的宝宝迁到广阔的平川、丘陵地带,开始一年一度的游荡生活。游荡区位于汉江支流沿岸的丘陵坪坝区,海拔为450~670米,是朱鹮在山区稻田封垅后的主要取食区域。区域内河流水系密布,占栖息地总面积的7.8%,充分证明洋县有良好的朱鹮食物互补性,是朱鹮理想的活动和觅食场所。

“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那梦魇似乎还未走远,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又给我们引来了幻想,朱鹮——红鹤,大山保护着你,蓝天属于你。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游历终南山时,目睹朱鹮身姿华彩后有感而写的咏物诗,是一则记述朱鹮的珍贵文字史料。他对朱鹮的特征和习性作了深刻形象的描述。《朱鹭曲》:“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避人引子入深堑,动处水纹开滟滟。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昔日的诗人如此深契自然之心,让人为之仰视。

依凭着大山的庇护,还有别样滋味。苏轼曾有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说的是橘子,生于南国的橘子。

西部秦岭太白山南坡,也生长橘子树,生长橘子,有名的是这里有一片号称“不守法则”的橘园:就是在神奇的城固橘园乡一带。

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拥秦岭,汉水穿境而过。城固橘柑种植,可追溯到秦汉。《史记》就有“蜀、汉、江陵千树桔”的记载,汉即汉中郡,如今的汉中市。到了唐宋,城固橘柑种植,已是“山家皆种桔”的情景了。唐僖宗时,诗人郑谷送文友曹邺到城固东邻的洋州任刺史,被城固洋县九月的秋色所感染,写下了“开怀江稻熟,寄信路橙香”的诗句。北宋神宗年间,城固洋州“橙橘熟时,多为狨猿(金丝猴)所耗,居人日夜驱之”(北宋洋州知州蔡交诗注)。描写中透露出当时种植橘柑的普遍和生产维护情况。

可是橘柑的种植和生存受气候变化影响极大,根据我国气候变迁规律,秦汉、隋唐、宋及元初为温暖期,因此这个时期橘柑种植遍布汉中盆地,甚至关中也有种植。进入明朝中期至清朝末年的寒冷期后,橘柑开始向适宜它本身生长的气候区域收缩。城固北区有得天独厚的橘柑生长小气候奇特环境:北有横亘东西的高大秦岭庇护,阻挡了南下寒流的侵袭;南有斗山,西有伏牛山,东有骆驼山的环抱,起于秦岭腹地蜿蜒南北的胥水峡谷越境而过,形成“狭管效应”,产生神奇“子午风”,让升仙口外的橘乡成为“冬无严霜,夏不炎热”的橘柑生长绝佳之地。这时,汉中柑橘逐渐向城固集中,而城固橘柑又次第退守到升仙村一带,最后形成全国橘柑分布区最北缘的橘园,成为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上(秦岭淮河)一个神奇的亮点。

城固县有16万亩橘子,是中国最北缘、海拔最高的橘子产地。每年四至五月期间,橘园万亩橘花点缀枝头,如雪似海,清香沁人,已成为汉中市乃至西北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熊猫远人间,幽兰处清涧,红鹤筑高树,馥郁橘香甜,太白山南麓的生物气候等等条件的多样与优越于此可见一斑。大山的庇护显露的冰山一角,已经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诸多自然神奇,不被世人所知的一定还有许多。望大山而感怀,荫庇万千无尽数,斯意绵绵。

img42

img43

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临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