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南通经济的快速增长,南通市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城市的开放度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促进了南通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看来,南通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和高素质人员总数与先进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南通市文化产业分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

二 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文化市场布局合理

随着南通经济的快速增长,南通市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公益性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基本文化消费需求。近几年来南通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入经费4亿元,每年重点抓几个品位高、形象好的精品工程。文化市场是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南通的文化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发展,经过近20年的培育和管理,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呈现健康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以南通城区为中心,各县为副中心,辐射广大农村乡镇这样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格局。

2 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文化需求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城市的开放度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促进了南通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南通文化经营企业只有701家,截至2005年末,新增文化企业2557家,增至3258家,从业人员达到50943人。同期文化产业投入快速增长,至2005年末新增资金投入2.04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8%。2001年以来,南通艺术剧院营业收入连年攀升,2005年艺术剧院演出277场,演出收入401万元,更俗剧院演出收入505万元。

文化消费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南通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将逐渐向文化消费领域转变,由图3-1我们可以发现,南通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7%,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4%的增长速度。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高级化,文化消费不断扩张,文化产业前景极其广阔。文化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意味着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将较快增长,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南通人均GDP不断增长,2005年达到19979元,预示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南通文化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将会提高。南通城市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人均消费量增加是一个总体的趋势,从南通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收入变化的资料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的收入消费同步增加,其曲线的斜率都为正值,收入的增加加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需求的扩张扩大了市场,南通的人均年收入和消费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为南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img1

图3-1 南通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变动趋势图(单位:元)

数据来源:南通市统计年鉴(2000—2005)

3 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得到释放

南通市文化局原有18家直属事业单位,2002—2003年有5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其中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文物公司(南通文物商店)改制,国有资产竞价转让,南通更俗剧院转企。近30%的文化事业单位,除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文物保护管理、艺术科研单位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拨款外,其余均为自收自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4 博物馆群别具特色,文博产业优势突出

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既包括具有百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又包括蓝印花布、珠算、纺织、风筝、股票等一系列专业博物馆,在国内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去年“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更使南通作为“文博之乡”名扬海内外。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在产业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前馆后作坊的模式,效果良好。

5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日趋繁荣

南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狼山、濠河两大4A级风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有四大古琴派之一的梅庵派古琴、起源于明代的蓝印花布等。从2001年至2005年南通市旅游业无论是旅游指标还是产业规模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到2005年,南通市旅游总收入达76.2亿元,是2001年的2.24倍。从总体上看,南通的旅游业具备了一定规模,旅游市场日趋繁荣,并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6 初步形成一批超大影响的文化旗舰

源祥大世界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超越神话文化有限公司等分别投资2000多万元发展文化娱乐项目,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南通少儿书店年销售可达亿元,为打造苏中民营书刊业界的“航空母舰”奠定了基础。江苏永兴多媒体有限公司落户港闸开发区,68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盘生产基地之一。

(二) 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1 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辐射功能尚需挖掘

与省内其他地市比较,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拥有众多美誉的南通市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优势,兼之苏通大桥开通带来的显著区位优势,南通市文化产业面临绝佳机遇,可发展空间很大。以目前发展态势和收益最好的旅游业和会博业为例,2005年南通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58.2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09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43.08万人次。与省内其他城市比较,旅游外汇收入和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均排在第7位,接待的外国游客数占海外旅游总人数的比重则排在第2位,星级饭店的数量排在倒数第4位,配套建设不足;南通虽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但产业链拓展深度不够,总体上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市,南通需充分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发挥文化的产业功能。

2 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壮大

2005年,南通市文化产业总从业人数为50943人,列全省第8位,仅占苏州的35.54%、南京的40.37%;文化产业中高级以上从业人数列全省第9位。总体上看来,南通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和高素质人员总数与先进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部已经将“人才兴文”战略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如何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仍是下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文化设施建设相对不足

南通有国有艺术表演场所6个,不到南京、无锡的二分之一;南通市有歌舞娱乐场所165家,列全省第8位,总数不到苏州的四分之一;南通市有综合娱乐场所8家,列第7位,与苏州(144)、常州(85)、南京(24)等地市都有较大差距。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南通市在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先进地市有一定差距。

4 文化消费受到收入水平限制,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不足

南通市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84元,排第6位,比苏州(16276)低3892元,比南京(14997)低2613元,与镇江(12394)相当;南通市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1元,排第6位,是苏州(8393)的65.54%,南京(6225)的88.37%,镇江(5916)的92.99%。由此可见,南通的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在全省处于中游,与苏南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将直接导致文化市场消费不足。

(三)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尚需深入改革

目前,南通市文化产业分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体育等部门。狼山风景区分属宗教局和崇川区政府管理;如皋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落地在如皋人民公园内,由文化局和建设局两个部门分别管理,这就造成了管理上政出多门的现象,加大了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制约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支配和整合。

2 文化产业亟待升级,产业链有待延续和链合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必须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南通的文化产业正面临文化产业链不够完整的尴尬境地,配套设施、配套服务跟不上。南通是全国有名的冠军之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这些重要的无形资产进行后续、深度的开发。另外,南通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大多停留在产品经营阶段,距离资本经营、品牌经营还有很大差距。

3 文化企业规模不足,文化市场急需发展壮大

南通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市场需求空间巨大而产品制造、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二者形成鲜明反差。南通的文化产业规模小、基础差、竞争力弱,尤其缺乏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水准的自主开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原创性文化产品。南通的文化市场不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而且也没有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予以有力的引导和扶持。目前文化市场缺乏“龙头”企业或航母型的文化产业集团,缺乏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4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稀缺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的文化附加值来体现的。它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的参与。目前,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南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