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炼文章主旨

提炼文章主旨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其说不一,可见未有精确统计,不便援引。但政府并没有公布准确的数字,只好姑妄听之。

第三节 提炼文章主旨

阅读材料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不全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②“发扬国光”:1932~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③“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

④尼采(Friedrich Wilhelm,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这里所述尼采的话,见于他的《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

⑤1933年6月4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5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购买美国的小麦、面粉和棉花。这里指的可能是这一类事。

⑥孱(càn)头: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

能力训练

活动一

认真阅读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提炼文章的主旨。

活动二

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

2.课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他们对待文化遗产各持怎样的态度?

3.揣摩“看见鱼翅”,“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内涵。

4.课文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

5.说说“拿来主义”的含义。

活动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在继承传统、借鉴外国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请根据自己的见闻,并结合《拿来主义》,就音乐、电影、舞蹈、美术和建筑等中的一个方面举出“洋为中用”的一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

评估检测

阅读《忽然想到》,完成以下问题:

1.如果由你来给文章取一个标题,你会取什么标题?

2.对于愈演愈烈的公款吃喝,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可行吗?

3.无奈地吃,无奈地请吃,无奈地陪吃,无奈地付账,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忽然想到

陈四益

中国一年花费于吃喝的公款有多少?说不清。报上有的说一千亿,有的说两千亿,也有说三千亿,还有更多的。其说不一,可见未有精确统计,不便援引。但政府并没有公布准确的数字,只好姑妄听之。大道不畅,小道飞扬,这是规律。如果国家统计局能每年公布一次全国政府部门的接待费用,以正视听,或许就不会人人言殊了。

但这恐怕难于做到。因为这本是一笔糊涂账。公款开支于吃喝的,或许是出自别的账项,而有办法的官员,大吃大喝往往是由一位同他莫逆的老板付账。你很难看出用于吃喝的银帛不过是公款的“转移支付”。

制定制度吧,制度不过挂在墙上。如果有人统计,在官员吃喝问题上,或许我们中国是全世界制度最为细密的国家,但也可能是最不把制度当回事的国家。“四菜一汤”应当是二十年前订下的规矩,至今没有听说撤销,但至今好像也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

制定法律吧,我们又好像是最不把法律当回事的民族。只要手里有点权,就可以藐视法律,除非比他权力更大的人说要查处。但如果事事都要权力更大的人说话,那么法律还有什么效用?

八十年代,一位县级干部说:“咱基层干部能闹个啥?不就混个肚儿圆嘛。”我听着觉得很形象。现在“基层干部能闹个啥”早已要刮目相看了,但没想到的是这样吃了二十多年,竟然肚儿犹尚未圆。有洋人说:中国是一个吃的国度?莫非被他不幸而言中?我们国人对此似也颇为自豪,所谓饮食文化,现在是越说越邪乎了。一边说得尽善尽美,一边便吃得尽美尽善。

然而你说各色人等都是老饕?也未见得。耳边听得的大多是关于吃喝的苦经:

你当我喜欢吃啊?头疼死了。这儿宴请,那儿宴请,一个晚上要赶几个场。过去唱戏的赶场也没那么累。不去吧,人家说你架子大;去吧,实在难以消受。如果到下面去,跟人家说“随便吃点”,可一到桌上就是七荤八素。你能“罢宴”?咱算老几!陪您吃的级别还比您高呢。敢不吃?——这是被请的官员说的。

“四菜一汤”,好啊!省了多少开支。如果下来的官员都吃工作餐,更省事儿。可你能吗?人家到别处去,山珍海味、洋货土产,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到你这儿可好,机关食堂的对付。人家嘴里不说,心里咋想?有什么项目,有什么好处,人能想到你吗?咱不为自己打算,也得为黎民百姓着想啊——这是请人的官员说的。

吃有啥好!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症,人说现在七十小弟弟,八十不稀奇,我要能活到六十就算天保佑。白天上班,晚上还得应付饭局。回到家,老婆孩子都睡着了,早晨酒醒,老婆孩子都出门了。这叫什么日子。领导喝不了的酒咱得代喝;一敬酒就得“打通关”,不然没气氛不是?报上时不时有倒在酒桌上的报道,不能算“因公”,也评不上“烈士”,牺牲了是为党还是为国?还让人戳着脊梁说是“腐败分子”,冤不冤呀!——这是酒席上主宾之外陪酒者的苦经。

当官的喝酒我会钞,凭什么呀!我有钱,那是我挣的。你当我愿意?咱是惹不起呀。人家官大,但花钱不痛快,限制多。不过说到工程、采购,人家一句话,咱花出去的也就什么都回来了。别看什么招标,都是样子活儿,给谁不给谁,底下早捏咕好了。他手里要没这把米,能叫鸡鸡就应吗?都要公平了,谁还巴结他?所以别看什么“职能转变”叫得凶,到啥时候也变不了,利益搁那儿呢。上头要变,下头还不干呢。我这做大生意的还好办,把几个大官儿伺候好就得。那些做小生意的,七所八所谁来了不得赔笑脸?不然,找茬儿罚你,挣的还不够罚呢。吃点儿喝点儿,就算喂狗吧。这可是咱们底下说的话,别透露。——这是付钱者言。

听来听去,似乎都不想吃,都是一肚皮无奈。无奈地吃,无奈地请吃,无奈地陪吃,无奈地付账。大家都无奈,何以又吃之不休、无有尽时?我想不通。或许这就叫相互制约,相互勾连,谁也不肯、谁也不敢跨出这一步吧。吁请改革家们,都来提供高见如何?

①饕(tāo):贪财,贪食。

知识链接

提炼文章主旨

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主旨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主旨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下面有几种具体方法可供参考:

一、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二、首尾归纳法

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涵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或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归纳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例如《琐忆》,文章共记叙了鲁迅的七次谈话,那么这几次谈话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展开的呢?文章首段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是根据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且针对这两方面的谈话作者又做了顺序上的调整。目的是更加强调鲁迅平易近人的本质,凸显他的人性化伟大品质。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歌颂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又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吗?应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结尾段中所描述的作者本人以至许许多多如作者一样的进步青年,通过跟鲁迅的接触所受到的极大鼓舞,使他们焕发了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斗志。强调鲁迅伟大人格对青年的影响和教诲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

三、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谈这个方法时,我们要先明确一下概括的意思。概括有时要用到归纳的办法,但又不同于归纳。归纳简单地说就是从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点中抽象出带有共同性的论断。但概括不一定都要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有些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逐次体现出来的,这就有必要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四、重复中心法

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了强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特点,不惜笔墨地反复描述托翁墓的样子及周围环境。我们可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1.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6.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我们看到这不过几百字的文章有多少重复的词语!这些重复的词句所要传达的意思就一个——朴素。但作者却把文题设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朴素但又最美,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作者就是要让读者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领悟到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崇高!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之所在。

五、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

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出中心主旨。

以上所说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是单从抓文章的中心主旨这一个角度展开来谈的。并且每个方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阅读实践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它们。当然,关于整体把握文章,还有许多角度可以深入展开。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极动脑,善于总结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