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呼吁新的自然观。14.1.2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就是要保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人是“自然存在物”这一自然观基本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的首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必须尊重大自然,和大自然中非人类成员和平共处,共同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_环境哲学环境伦

14.1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这里的自然观,从人如何看待大自然为出发点,其落脚点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中外学者均有所思考。在人类历史上,共出现过三种自然观,在阐释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之前,有必要首先对人类历史上已出现过的这三种自然观加以梳理。

14.1.1 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

自从出现人类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狩猎社会的原始崇拜自然的阶段、农业社会的传统的适应自然的阶段和近代工业社会的征服自然的阶段,并相应出现了三种自然观,即神化的自然观、人化的自然观和物化的自然观。

距今大约一百万年,人类进入了长达近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该阶段人类以采集植物果实和集体狩猎为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不得不结成群体,建立氏族社会,以相互合作和财物公有的组织形式来维持生存,对付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当时,自然在原始人的心中形象十分模糊、神秘。一方面,人类的生活资料来自大自然,没有自然人类无法生存,自然此时成了人类亲密的朋友;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无数不能理解的恐惧如死亡、疾病、灾害等,且这些现象常常与自然有关,此时的自然就成了人类凶恶的敌人。这样,自然就以多变、诡秘、不可违背的面目在原始人的心中固定下来,相信自然具有无限的力量,既可帮助人类祛病消灾,又能置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将其神化,图腾崇拜就是很好的例证。图腾物是自然的表征物,在图腾文化的言语表达中,诸神呈现为动植物形象。因此,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崇拜和敬畏的宗教态度,人和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和神的关系。就总体而言,在这一阶段,人类无法摆脱自然的束缚,生存极大地依赖自然并为自然所支配,人对自然的影响微不足道。

由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标志农业社会的开始。早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发现了植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和成熟,并加以利用,从而开始了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的人不仅学会了耕作等生产技术,还掌握了动物的驯养技术,并利用它来繁殖家畜,这就使主要食物有了比较稳定的来源。随着生产和科学的进步,人与自然已出现了局部分化,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以自然的主导地位为基本特征,人力与自然力的较量仍然以人俯首称臣为结局。但相比较旧石器时代原始人来讲,人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东方看,在中国出现了“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是统一的,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交融。从西方看,中世纪的欧洲,由于神学处于统治地位,所以自然的地位明显下降。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生活依然受到自然的控制,但在观念世界中,人们则被训示:人应当崇拜和服从万能的上帝,而不是自然,神化的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消失了。经过漫长农耕生活的适应,自然界在人类的眼里变成了秩序、和谐和美好的领域,自然的人格化倾向十分明显,从总体来看,人格化的自然观居于主导地位。如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就是说,天地犹如人的父母,宇宙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这一时期,人类依赖自然界的资源主要是动物、植物等可再生资源,能源是风力和水力,消费中产生的废物是生态系统完全能够消化的东西。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系统是稳定的。

工业革命结束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使人类步入一个全新的机器大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科学进步带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确立起新的技术基础、资源基础和能源基础,使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强度空前增大,迅猛增长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铁证,而且不断强化着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欲望。人类最终成为自然的主宰者,自然反倒变为人类的奴仆。这一阶段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人定胜天”,其典型特征就是人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与人的这种地位的转变相适应,自然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神格化的自然、人格化的自然最后被物格化的自然所取代,自然不再意味着先前的崇拜偶像或人类的朋友,而成了被征服的对象。大自然无非是人类的“储物间”,除此之外,它便一无所值,物化的自然观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但是,工业时代人对自然的征服与自然对人的报复,是呈正比例关系的。这正如恩格斯警告人们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正在严厉“报复”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空前紧张的局面,不和谐现象普遍出现,人与自然的对立已到了非调适不可的地步,否则人类将走向绝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呼吁新的自然观。

14.1.2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就是要保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才产生的自然观,它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时所获得的成果,与以往的自然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4.1.2.1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也就是说,人是拥有身体、拥有自然的各种力的人的自然,人具有自然属性。正因为人是自然存在物,所以人必然在自然界中展开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的另一部分即外部自然界进行交换。“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2]人是“自然存在物”这一自然观基本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的首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必须尊重大自然,和大自然中非人类成员和平共处,共同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五层含义。

(1)自然界孕育了人类,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据推测,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年龄大约为50亿年,原始生命的出现约在30亿年前,而我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则出现于约1 000万年前,直到约100万年以前,才诞生了人类。由此可见,人是宇宙演化和生命进化的结果。没有地球,没有生物,也就没有人类。直到目前,地球仍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为人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及基本的生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母亲在哺养自己孩子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孩子们的尊重,这是人类社会中普遍遵循的行为规则。因此,在自然这个世界中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己的母亲——自然。如果忘掉母亲的养育之恩,践踏母亲创造的生存环境,人类将成为“不孝之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犹如尊重、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2)人类是自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物种同祖同宗,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同动物、植物、非生命形式一样,都是自然这个共同体中的“普通公民”,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它们犹如兄弟手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均居于平等的地位。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主张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与大自然这一共同体中的所有非人类成员和平共处,共同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共同繁荣”。

(3)人类具有自然属性。由于人脱胎于大自然,在人类的进化中,人类始终保留了许多自然所赋予的欲望,这些欲望伴随着人的一生,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生存欲和发展欲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反对停滞不前,反对人类重返结绳记事的年代。

(4)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界这个大家庭,否则将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发展。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他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为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经济,而且最终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兴衰。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反对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只顾追求当代人的利益,而盲目损坏和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而损害甚至剥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使发展不可持续乃至停滞。

(5)人类的活动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在自然界中确定自己的恰当位置。尽管在人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人的自然属性逐渐为人的社会属性所改造所支配。但本质上,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自然性,无论人的力量多么强大,无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的能动把握达到什么程度,人永远不能超然于自然界之外或之上,人的活动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接受的限度,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自然制约着人的活动,人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14.1.2.2 自然是人的无机体

首先提出这一思想的是马克思,他在经济学手稿中把自然理解为“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把自然分为人的自然和外部自然,前者是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进行改造和加工的自然,后者是人尚未涉足的自然。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通过生产劳动不断把外部自然转化为人的自然的过程。无论是人的自然还是外部自然,它们都是人的无机体,只是前者是现实的无机体,后者是潜在的无机体。这样,自然就是人化的东西,自然就成了人的一部分。这一深刻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以下几层含义:

(1)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变革自然。人类要发展,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利用自然,如果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将无权支配他人的东西。由于把自然作为人的无机体来把握,这一自然观就赋予人类权利:为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而改造自然。这一改造行为因是对属于自己的东西加以支配而具有合法性。也就是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展就具有了合法性。

(2)人类应该爱护、保护自然。既然自然是人的无机体,那么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自己的身体。反之,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自己。只有将认识提升到这一高度,在人类的未来发展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才能获得最强有力的保障。

(3)自然这一无机体是整个人类的身体,而不是个别人的身体。自然属于整个人类,个别人、个别国家、当代人在利用和开发自然时,都应当将其作为整体来考虑,既要保持其空间上的有序性,又要保持其时间上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当代人不仅要保持目前的自然环境适合于人类发展,而且有义务保持将来的自然环境也适合于人类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