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发展与环境问题

人口发展与环境问题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逆向变化,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平衡关系的破坏。(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而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控制,在人类失去控制能力的情况下,能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损害,一般称之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环境疾病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是自然通过折磨人类的肉体向人类施加的报复。
人口发展与环境问题_环境人类学

第三节 人口发展与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适应、改善和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又把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种废物返还给自然界,期望获得循环性恢复。然而,自然界的自身净化和自我恢复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范围和阀值。当人类的行为没有超出自然界所允许的阀值时,自然界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可以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但是当干预和破坏超出了一定的阀值,自然界就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恢复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所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逆向变化,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平衡关系的破坏。只有从“人—自然”这个系统的整体出发,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并争取解决问题。

一、环境问题深度阐述

人类传统的工业化大生产已经给环境带来了超负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一般的分类可以将环境问题划分如下:资源短缺与耗竭、生态破坏与环境失衡和自然灾害。

(一)资源短缺与耗竭

资源短缺与耗竭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致,大规模的传统工业生产经济活动使得人类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

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更新性、可更新性和恒定性资源,无论哪类资源都存在稀缺问题。其一,不可更新性资源,顾名思义,以不可更新、不可循环为特点,例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开采利用之后不能复得。其二,土地、森林、渔业等是可更新性资源,但其更新的速度和规模不能适应人口膨胀的压力,过度开采利用已经使得很多这类资源衰减。其三,太阳能、风能等是恒定性资源,尽管数量巨大,但是由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

资源短缺或者资源耗竭是相对特定区域而言,区域资源短缺是供求失衡的表现,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区域资源短缺有两种状况,它们是区域资源绝对短缺和相对短缺。区域资源短缺引起的区域环境问题,其突出的一种表现是,区域性缺水导致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地面沉降,进而引发了地裂缝。例如,中国广大的华北平原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城乡一些机构长期超采地下水,这就破坏了地下水平衡,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这类降低由点到面,由浅层水到深层水,结果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再如,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鄂尔多斯高原,由于牧草与饲养牲畜的供求不平衡,在畜群长期超载的状态之下失调,它们造成了区域型牧草短缺,结果导致牧草被牲畜严重啃食,影响到牧草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久而久之,造成了草地的退化,进而诱发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二)生态破坏与环境失衡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就称作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这些均不是固定在某个水平上的,相反,它们是在某个范围内变化的。人类不科学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他们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的显著改变和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对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干扰的承载能力由此而下降,于是构成了生态破坏和循环失衡。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粗暴、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由此而严重地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其二,过度使用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结果导致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其三,向生物圈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和废物,例如,化肥、农药和工业“三废”等,从而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净化能力。联合国有关机构曾对荒漠化地区45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干)引起的荒漠化占13%,其余87%均是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曾对现代荒漠化过程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4.5%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而带来的过度放牧,还有乱砍滥伐、不合理的耕作和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同时,由于人为因素所致,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也十分突出[28]。由于人口快速增加、资源不合理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加剧,致使许多物种灭绝或处于濒危的境地。

(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而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控制,在人类失去控制能力的情况下,能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损害,一般称之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如今,人类的一些大型工程建设、武器试验等也会引发类似的灾害,例如,水库建设会引发水库地震,堤坝损毁会造成洪涝灾害,核试验能引发地震等。虽然人类很难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例如,灾害预报、提高建筑抗灾能力,灾害中紧急救助、灾后疾病控制和灾区重建等。同时,人们能利用所掌握的规律,避开灾害多发地段,普及防灾救灾知识等。

二、环境与人类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口中,有3/4是由环境疾病所致的。全球70%城镇人口呼吸的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每年约30~70万人因此过早死亡,有5000万咳嗽病例发生。发展中国家约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饮用水,由此导致每年100万人丧生和10亿人患各种疾病[29]。此外,噪声、光化学等环境问题导致的环境疾病也在不少国家出现和蔓延……环境疾病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是自然通过折磨人类的肉体向人类施加的报复。

(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物理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也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能见度降低、减少太阳辐射,这些能够导致城市人群的佝偻病发病率增加。另外,在大剂量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损害,且这些损害经过20年左右才表现出来,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癌症,例如,白血病、骨癌、肺癌及甲状腺癌等。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寄生虫卵、细菌立克氏体、病毒病原体,它们随着粪便、痰、飞沫等排泄物排入环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等,由此造成寄生虫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会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式和生态平衡,影响许多传染病的传播过程,由此造成对人体健康多方面的损害性影响。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和海面温度上升,增加经水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同时高纬度地区疾病也会增多。全球性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区域性降水,形成区域暴雨和干旱,不利于生产和生物繁衍生存,从而造成生态破坏。全球变暖近些年来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它们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许多临海城市将会被海水淹没而消失,也使土壤盐渍化;二是干扰大气循环变化,影响降雨、台风分布等;三是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反常,异常的干旱、洪涝等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灾害,也使得病虫害流行等。

(三)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

人的一生大约有2/3的时间在居室内度过,因而,居民们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居住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理环境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因素,它们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一些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类型又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不同的环境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化学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对人是有负面影响的,从而形成了地方病。例如,中国分布最广的地方病有三种,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性氟病。这些病都是由于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制约下,特定地区内存在着相对应的某些化学元素,它们使人患病。

居室环境污染也是一种使人患病的病源。从污染源来看,主要有空气污染、建筑装修材料和生活用品的化学污染、家用电器的放射性污染和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其中尤以空气污染的危害最为严重、最普遍。医学研究表明,由于建筑装修材料和生活用品等造成的化学污染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环境荷尔蒙与人体健康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形成了许多隐性的不利影响,其中环境荷尔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文明之时,人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擅自将这些激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是这些极端自私的手段对人体及环境设置了潜在的严峻的危害。例如,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一些人给牛羊体内注射大量雌激素;为了让鱼虾迅速生长,一些养殖户添加了“催生”的激素饲料;为了促进瓜果蔬菜提前进入市场且色彩鲜艳,一些种植者不惜喷洒或注射一定量的乙烯利、脱落酸等“催生剂”。这些具有人体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被科学界称为环境荷尔蒙[30]

环境荷尔蒙对人体的危害是,含有这种激素成分的物质被人食用之后,能引起人体产生一些不良的体能反应。环境荷尔蒙进入人体之内,它们能以假乱真,让人体内分泌系统误认为这是天然荷尔蒙而加以吸收。这些假冒物质占据了人体细胞正常荷尔蒙的位置,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剂失常。环境荷尔蒙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其一,干扰和降低人体免疫机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其二,影响正常胎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其三,严重影响人体机能,导致不育症高发。

因此,必须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消除环境污染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