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宇宙大爆炸时间线

宇宙大爆炸时间线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宇宙常量该有多大,是宇宙大爆炸发生次数的关键。为了找到“人择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释,波尔施泰恩加德和尼尔图尔克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计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结果要比实际观测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实际值的10的100次方倍,也就是根本不适合现在宇宙中的生命生存。因此,波尔教授和尼尔教授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后,宇宙常量也就是“暗能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线小知识一般认为,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
宇宙大爆炸_宇宙飞船漫游记

关于宇宙常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波尔•施泰恩加德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尼尔•图尔克这两名理论物理学家在2011年共同提出了一个理论,即宇宙大爆炸发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过程,而人们所认为的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并非宇宙诞生的绝对起点,那只是宇宙的一次新生

两位科学家是在对宇宙常量的大小计算中发现这个理论的。

科学界一直都试图解释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自然界中那么多常量的值都是那么正好,刚好让生命存在。

所谓宇宙常量,是对真空中能量的数学表述,并用希腊字母的第十一个字母“拉姆达”表示,这种能量也被认为是神秘的“暗能量”,而这种神秘能量正在让宇宙不断加速膨胀。

宇宙常量该有多大,是宇宙大爆炸发生次数的关键。

如果“拉姆达”太大,那么宇宙就会在大爆炸后立刻迅速膨胀并撑破,就像吹爆的气球,那么生命就不可能在百亿年后存在了。

一位宇宙专家曾经说,“拉姆达”的值是物理学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让人们非常迷惑。

科学家的研究

科学界甚至出现了“人择原理”,即宇宙常量恰当地选择了人类生存,而人类也恰好选择了在这样一个常量条件下出现,现在人类又回头研究着为什么宇宙常量大小会刚好让人类生存。

为了找到“人择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释,波尔•施泰恩加德和尼尔•图尔克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计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结果要比实际观测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实际值的10的100次方倍,也就是根本不适合现在宇宙中的生命生存。

宇宙常量的大小说到底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因此,波尔教授和尼尔教授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后,宇宙常量也就是“暗能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后,他们发现140亿年根本不够将爆炸后的值减弱现在这个值。剑桥大学的尼尔教授说:“人们认为时间开始于那次大爆炸,但从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我们的推论看起来就非常激进: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存在时间的。”

多次爆炸的理论

大爆炸不止一次发生,宇宙年龄超乎科学家想象,两位科学家的理论颠覆了人们的“常识”,在人们常常猜想时间将止于何时的时候,他们又告诉了人们时间没有起点。

既然“拉姆达”的值在近140亿年中减弱到现在这个适合生命存在的值,那么,两位科学家就想到了宇宙大爆炸也许发生了不止一次,每一次的大爆炸都让宇宙常量有所减弱。在产生了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之前,很可能是在万亿年中宇宙大爆炸发生了很多次。

尼尔教授说:“我想,宇宙的年龄可能远远大于万亿年。时间没有开始,根据理论宇宙的年龄是无限大的,而宇宙范围也是无限大的。”

宇宙进化轮回论

在2002年,波尔·施泰恩加德和尼尔·图尔克就提出了宇宙进化经历着“生死轮回”这个观点。宇宙就是在一次次大爆炸后重生,在每一次“轮回”中,宇宙都在膨胀中消耗原有物质,在宇宙常量减弱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粒子,直至另一次大爆炸到来,然后新粒子又形成了新物质、天体乃至生命。

如果这两位科学家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下一次的大爆炸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尼尔教授说:“不论计算多么准确,人们都无法预料下一次大爆炸的时间,但可以说的是,下一次的大爆炸不会在之后的100亿年内发生。”

在线小知识

一般认为,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大爆炸后30万年,最初的物质涟漪出现。大爆炸后20亿~30亿年,类星体逐渐形成。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