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壳的厚度占地球的半径的多少

地壳的厚度占地球的半径的多少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千米左右。
地球的内部构造_解读人类与地球

1.地球的内部构造

从地表形态来看,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大陆地表的地形、地貌既错综复杂,又形态各异;既有高山,又有平原;既有高原,又有盆地;既有河流,又有湖泊……透过表象看本质,那么,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有着怎样的地理结构呢?

img22

地球

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两三百万年,但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有人建议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然而,这却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所以,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不可能很准确的。

img23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

img24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略长、两极半径略短,极轴相当于扁球体的旋转轴。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千米(大陆)或7千米(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是康拉德面,在10千米左右。

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千米左右。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千米~400千米左右。人们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千米左右。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

探访焦点人物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也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img25

莫霍洛维奇契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莫霍面以上的地壳,是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体组合而成的岩石构成的,上下有所不同,上部的岩石含铝较多,花岗岩最为典型;下部含镁较多,玄武岩最为典型。由于存在差异,地震波在通过时,速度也就不同,在从花岗岩层进到玄武岩层时便会在地震记录上表现出来。

1923年,奥地利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了这个界面,他也因此留名后世。这个界面被命名为康拉德面。

知识小百科

关于地球的一些小数据

年龄:大约46亿岁。

公转周期:约365天。

回归年长度:约366.2422天。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绕太阳公转,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04秒,太阳日约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约为23°26′。

体积:约10832亿立方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地球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