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香港湿地公园是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区,故此香港政府亦希望借助兴建湿地公园,用以保育湿地,教育市民及吸引游客。图4.4 香港湿地公园内景图4.5 香港湿地公园景观4)展廊展览馆世界级的展品向游人介绍湿地的重要性、全球分布情况和其惊人的多样性,进一步向游人展示主题。
香港湿地公园_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4.1.1 实例一:香港湿地公园

点评: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重要范例。公园所处的土地原本拟用作生态缓解区,以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后来,香港政府把这片生态缓解区发展成一个湿地公园,而不削弱其生态缓解功能。因此,香港湿地公园实际上既是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区,又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其展示了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突显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的多种功能,所以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1)引言

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 Wetland Park)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建有占地1万m2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超过60hm2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图4.2)。

该湿地公园的原址只是一片普通的湿地。香港政府在发展天水围新市镇的同时,打算用这片土地来补偿于发展时所失去的具生态价值的土地。

1998年,当时的香港渔农署(即现时的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及香港旅游协会(即现时的香港旅游发展局)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把这片土地建成国际级的生态旅游项目,即是香港湿地公园。同时,香港湿地公园是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区,故此香港政府亦希望借助兴建湿地公园,用以保育湿地,教育市民及吸引游客。1999年,湿地公园动工兴建,是香港首个生态环境旅游项目,耗资约5亿港元。公园分2期发展,第1期展览馆已于2000年12月落成开放,而第2期展览馆已于2006年5月20日启用(图4.3)。

img4

图4.2 香港湿地公园平面图

img5

图4.3 香港湿地公园远眺

2)设计理念

渔农自然护理署聘请了Met Studio设计公司和英国野生鸟类与湿地基金会对该项目制定战略性管理规划,主要概括了用来指导下一阶段湿地公园设计的目标、导则、教育主题和通过湿地这一媒介来传达给参观者关于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信息,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以及与可持续理念相协调的生活模式调整的需要等。项目包括:公园布局、公园预算用途的等级、建筑形式、景观和栖息地的创造、建筑配套安装和材料的选择。

生态缓解区利用可以获得的天然水资源,重建了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咸淡水栖息地依赖于自然的潮汐运动;而淡水湖和淡水沼泽则构成了一个紧密的系统,它们以来自于天水围城市发展区排放的雨水作为其主要水源。

3)公园布局

游客设施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由于游客中心将成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因此它被刻意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为了避免对栖息地不必要的侵扰,停车场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面积被有意地降至最小。游客中心后面会有一系列针对主题、传达教育信息的展览花园、展览池塘和人造生境,一步一步地引领游客到分馆的湿地探索中心或户外教室,接着沿浮桥到达观鸟屋,再前往较接近拉姆萨尔公约湿地的偏远外围生境。到这个范围参观的游客应会远少于访客中心。游客中心为了体现整体环境融入自然的思想,隐藏在人造山坡之下。不单如此,越深入公园,建筑物的高度和设施的密度就会越低,越远离城市、越接近拉姆萨尔公约湿地,游人所见是越接近自然化的湿地景观(图4.4、4.5)。

img6

图4.4 香港湿地公园内景

img7

图4.5 香港湿地公园景观

4)展廊

展览馆世界级的展品向游人介绍湿地的重要性、全球分布情况和其惊人的多样性,进一步向游人展示主题。展品中包括一个按原样复制的热带雨林泥滩沼泽生态系统,其中栖息着五条鳄鱼和其他动物。另一个展廊通过人类文化和湿地之间的历史,展示人与湿地之间的亲密关系。游客有机会成为湿地电视台的记者,调查湿地正在遭受的威胁和学习该如何去做。

由于湿地公园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政府针对学校团体和其他参观者设计了教育讲解项目。其具体目标如下:

(1)增强参观者对湿地功能和价值的认识;

(2)使参观者体会到自然的重要性并增加其在自然多样性方面的知识;

(3)鼓励参观者采取行动调整其生活方式,以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为所有参观者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

5)景观和户外工程

从室内展廊空间到室外重建湿地展示空间的过渡自然而流畅,人们在获得环境教育信息时几乎察觉不到。当游客参观完中心建筑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湍急的山溪的源头,这条小溪从游客中心的屋顶沿着岩石倾泻而下,经过一系列重建湿地,缓缓穿过三角洲,最后流入分馆的湿地探索中心附近的淡水池塘中。游客可以沿着小溪旁的步道顺流而下,参观一系列的重建湿地和山溪自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探索中心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周边环绕着解释性的点水池。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的各种生物、认识如何管理公园和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控制水位,还能了解到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居民重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湿地农耕方法。

分馆在设计上收集雨水冲洗厕所,并依靠自然通风,通过天窗的巧妙利用使得太阳辐射降至最低。外围的观鸟屋同样也利用自然光和双层天窗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使游客感觉舒适。木栈道引导人们跨过湖泊,到达以木质观鸟屋、浮桥和自然教育径为景观特征的更加接近真实大自然环境的“外围地区”。

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占主导地位,这样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够将维护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通过水系统的设计,使得来自于生态缓解区淡水湖的水,通过循环又回到湖中,从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简单的灌溉系统主要用来辅助植物景观的建立和维护,而且仅在晚上使用,以降低蒸发和消耗,并保证不与游客发生冲突。户外照明装置仅限于入口广场和建筑入口坡道,在湿地公园的大部分区域没有照明设备以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干扰和降低能源消耗。

6)可持续发展设计和再生材料

优先采用可以更新的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研成粉末的硅酸盐粉煤灰代替了一部分水泥掺入到混凝土中增加其防水性。广州某传统中式建筑拆下来的砖被重新做成入口坡道和中庭的墙。

在植物景观中,除乡土植物材料的运用之外,第一期花园中原有乔木和灌木都被尽可能地保留。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而且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休闲娱乐资源。

(资料来源:①《城市环境设计》2007(1):36-41作者:A.H.Lewis,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翻译者:王思思,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②http://sc.afcd.gov.hk/gb/www.wetlandpark.com/tc/aboutus/index.asp;③http://baike.baidu.com/view/482473.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