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门山南段构造样式分析

龙门山南段构造样式分析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南段以薄皮叠瓦冲断带组合构造样式为突出特征。大邑古隆起实际上就是龙门山南段和中段的分界点,大邑气田基本上位于南段-中段分界部位,这一构造特征和大邑古生界古隆起有极大的关系。
龙门山南段构造样式分析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二、龙门山南段构造样式分析

龙门山南段的构造样式和West Carpathians 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几乎相同(Michal Nemcok et al,2005)。

都江堰市沙坪-怀远镇以南为南段,南段为薄皮叠瓦冲断带组合(如图3-34、图3-4所示):即在坚硬的基地上,形成薄皮推覆带。其突出特征是:只有寒武系一个大型的滑脱层,上覆沉积盖层中没有厚大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滑脱构造不明显;盖层的构造变形一致,没有分层性,与北段形成鲜明对比。

img82

图3-34 龙门山南段冲断带过雾中山-大邑1井构造横剖面图

以大邑构造为例,龙门南段的构造特征具有如下特征:

1.薄皮推覆构造样式和坚硬的基底古隆起有明显的关系

南段在中、上三叠世均是古隆起(如图3-13),中三叠世是川滇古陆;因此,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内的膏岩厚度很小、甚至不发育(如图3-35所示)。由于没有厚大的软弱层,基底冲断层只能向上冲起(如图3-34所示),力学性质满足库伦模型,即满足图3-32显示的地质-力学模型。因此,南段以薄皮叠瓦冲断带组合构造样式为突出特征。

2.构造变形主要为新生代冲断带

印支期构造运动较小,燕山期为沉降区,其构造变形主要为新生代冲断带(如图3-4、图3-5所示)。喜山运动时期,基底滑脱断层向前推覆,滑脱断层受到盆地内隆起的强烈阻挡被迫上倾,形成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在断层上盘派生出多个大型断展背斜,如平落坝、大邑构造,即在基底滑脱断层的前锋形成。

3.上部滑脱层不发育,导致薄皮推覆带的形成

南段推覆带内,下滑脱为层寒武系地层内的页岩层,上滑脱层为雷口坡膏岩,但滑脱构造已经不明显。如图3-14所示,大邑地区震旦系地层为杂乱反射,而聚源以东地区则有连续的反射,表明大邑地区为局部古隆起特征,南段古隆起更加突出。由于南段古隆起的存在,在嘉陵江组-雷口坡组沉积时期,为混积潮坪相,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基本上没有膏岩沉积,所以上部的滑脱层并不发育,以此上部没有滑脱构造发育。

大邑古隆起实际上就是龙门山南段和中段的分界点,大邑气田基本上位于南段-中段分界部位,这一构造特征和大邑古生界古隆起有极大的关系。

4.大邑弧形构造由基底火成岩刚性地体阻挡形成

由于大邑地区基底火成岩刚性地体的阻挡作用,以及后期须家河组2段古高点作用,在推覆带前方形成强烈阻挡,形成大邑弧形断层;其次还使得龙门山推覆带南段喜山期的推覆带发生旋转,南段的推覆距离明显大于中段(如图3-36所示)。

5.古隆起对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古隆起对油气富集具有重要影响,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古隆起都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带,大邑气田和其古地理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在第五章详细论述。

2005年以来在龙门山冲断带采集了上千平方公里的三维资料,这一特征在三维资料上更加清楚。能够清晰描述古隆起和沉积之间的关系(如图3-35所示)。如图3-35所示,拉平中白垩统夹关组底部反射,突出了燕山2期构造运动后的古构造特征。夹关组底部显然为剥蚀面特征,表明燕山期有一定强度的构造运动。但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所以燕山期构造变形强度并不大。大邑地区基底反射特征可以发现:大邑地区基底为杂乱发射,而大邑6井以北地区,震旦系地层已经为连续稳定反射,并且见到超覆现象,表明为火成岩体和沉积地层的区别,这一刚性地体在推覆带前方必然形成强烈阻挡,大邑构造为沿着隆起面上的薄皮推覆样式(如图3-34所示)。

其次上三叠统须家河组2段在大邑地区见到明显的退积上超,表现须二段沉积时期的一个水退过程,显然这一时期为一个古构造。表明古隆起对上覆地层的岩相古地理控制。

img83

img84

图3-36 平落坝-邛西-大邑地区二段顶部构造纲要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