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门山北端碰撞引起的山前盆地构造以及沉积响应分析

龙门山北端碰撞引起的山前盆地构造以及沉积响应分析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时期及以后,碧口地体和米仓山-汉南地体的碰撞形成的构造雏形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以后的盆地构造演化过程。
龙门山北端碰撞引起的山前盆地构造以及沉积响应分析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三、龙门山北端碰撞引起的山前盆地构造以及沉积响应分析

碧口地体和米仓山地体的走向都为NE向,碰撞的过程中,碧口地体和米仓山地体形成造山带,成为剥蚀区。该剥蚀区到上三叠统须家河2段已初具规模(如图3-28(右上角)所示),到三叠系末期,在龙门山北端形成广大的剥蚀区(如图3-28(右下角)所示)。其动力向盆地推挤,不断地加强盆地内的背斜和向斜幅度,形成盆地构造雏形,使得龙门山北段形成剥蚀区(如图3-13、图3-14所示);在松潘甘孜海关闭时,盆底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沉积相(如图3-28所示)。

img76

图3-28 晚三叠世末期龙门山前盆地响应过程示意图(据林良彪等,2006)

碧口地体和米仓山-汉南地体的碰撞,其复合应力场大致为近NE向(如图3-26所示),在盆地内形成NEE向构造雏形,在随后的构造演化中不断加强。

注意到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中段的坳陷中心,前后的坳陷中心处于同一个部位(如图3-28和图3-9所示)。该时期及以后,碧口地体和米仓山-汉南地体的碰撞形成的构造雏形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以后的盆地构造演化过程。

中国石油志(1989)对龙门山北端的描述一直存在龙门山古岛链,称为天井山(或摩天岭)古陆;罗志立(2005)认为是碧口地体印支期、燕山期古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