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中国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星为何失踪中国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1928年11月22日,旅居美国的学者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28UF。张钰哲在美国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天文望远镜来做长期跟踪观测,后来便一直没有找到它的下落,仅作为似曾相识的小行星留在人们的脑海里。1978年,国际小行星组织为表彰张钰哲的杰出贡献,决定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于1976年发现的一颗正式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为“张”。
中国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_航天员看到的太空

中华星为何失踪

中国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1928年11月22日,旅居美国的学者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28UF。最后证实,这是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这是第一颗亚洲人发现的小行星。

为表示对远隔重洋的祖国的怀念,张钰哲把它取名为“中华”,这是个地道的“国货”,为中国小行星研究工作打响了第一炮。因此这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光荣记载。

张钰哲在美国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天文望远镜来做长期跟踪观测,后来便一直没有找到它的下落,仅作为似曾相识的小行星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1 949年后,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张钰哲台长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小行星的观测工作,终于在1 957年1 0月30日,从万千繁星中找到一颗与1928UF轨道相似的小行星,正式编号为1125,并命名为“中华”。

后来,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又观测到八百多颗新的小行星,其中四十多颗获得了正式编号,并被赋予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如11 25中华、1802张衡、1 888祖冲之、2045北京、2078南京小行星等。

许多年后的再观测

20世纪50年代,张钰哲从美国留学归来,准备对“中华”再次进行观测。

1957年10月,他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0.6米望远镜寻找 这颗小行星。这期间,他与同事已发现了好几颗小行星,其中有一颗与“中华”非常相似,但不能确定。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自己的观测结果。

1977年,张钰哲仍未找到原“中华”的踪影,但是对那颗酷似“中华”的小行星有了很准确、很精密的结果。后来,国际小行星中心决定用这颗小行星替代“中华”。

原来的“中华”到底是不是现在这颗,它是否还在太空中遨游?如果它已不存在,那它突然失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许许多多疑问只是一个谜,一时之间还没法解答。

在线小知识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星”之父。1978年,国际小行星组织为表彰张钰哲的杰出贡献,决定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于1976年发现的一颗正式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为“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