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荒漠化问题

海洋荒漠化问题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荒漠化问题是不容否定的,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与陆地荒漠化不同的是,除非是污染非常严重,海洋荒漠化从外观上一般难以察觉,而且由于海水和生物的流动性,往往是“源头”海域受到破坏,影响毗邻甚至整个海域的生态环境。在全球范围,海洋荒漠化日趋加剧。由于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对海洋的不合理利用,我国海域正经历着严重的荒漠化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
海洋荒漠化问题_自然地理学

六、海洋荒漠化问题

1979年在联合国世界荒漠会议上对荒漠化提出下列定义:“荒漠化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测定优势植物生产力的下降,生物量的变动,动植物区系的差异,土壤退化和对人类所增加的危害等予以表达”。陆地荒漠化多发生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可以从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外观上很容易发觉,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往往是受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与此相对应,海洋荒漠化也可以形容成海洋生态系统的贫瘠化,它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海域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具体体现在海域生产力的降低,海水水质的恶化以及赤潮等生物灾害频繁暴发。

如同陆地荒漠化不是全部陆地都成为荒漠,而是一部分陆地区域荒漠化一样,所谓海洋荒漠化,也并不是说全部海洋都成为荒漠,成为白色沙漠,成为无生物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荒漠化问题是不容否定的,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与陆地荒漠化不同的是,除非是污染非常严重,海洋荒漠化从外观上一般难以察觉,而且由于海水和生物的流动性,往往是“源头”海域受到破坏,影响毗邻甚至整个海域的生态环境。

在全球范围,海洋荒漠化日趋加剧。海洋污染,特别是石油污染更加严重;海洋渔业资源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在目前的200种海产鱼中,过度捕捞或资源量下降的有60%,在世界15个主要捕鱼区中,有13个区捕捞量下降;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红树林、湿地等遭到破坏。美国资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世界58%的珊瑚礁有退化的危险,东南亚的珊瑚礁80%处于危险之中。

我国有非常辽阔的海洋,海域总面积约为4.277×106km2。由于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对海洋的不合理利用,我国海域正经历着严重的荒漠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1.沿海滩涂湿地面积的大规模缩小

我国沿海滩涂湿地约有2×106hm2,主要分布在辽宁的鸭绿江口、辽东湾,河北的北戴河、滦河河口,天津的海河口,山东的黄河口、莱州湾、胶州湾,江苏的海州湾和废黄河口,上海的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浙江的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南岸、象山湾、三门湾和乐清湾,福建的福清湾、泉州湾和九龙江口,广东的珠江口和湛江口,广西的钦江口,海南的东寨港、清澜港等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约缩减了一半。其结果,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

2.红树林的破坏

红树林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的作用。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红树林区内发达的潮沟,吸引了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觅食栖息,繁衍后代。此外,红树林区还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等地高温、低盐、淤泥质的河口和内湾滩涂区。据统计,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其中广西的红树林最多,损失也最大,广东省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率居全国之首,竟然达到82%。由于红树林的破坏,丰富多彩的近海生态系统面临崩溃;水中的悬浮物无法沉积,有机物无法被生产,港口航道淤积,赤潮频发;对重金属、农药、生活、养殖污水、海上溢油等污染的净化功能下降;防潮防浪、固岸护岸功能也大为降低。

3.珊瑚礁的破坏

海珊瑚礁由成千上万个小型生物体和一个单细胞植物外壳组成,是海洋中的重要生态系统。据科学家估计,海洋中鱼类的四分之一栖息在珊瑚礁区。所以,保护珊瑚礁对于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珊瑚礁仅分布于我国低纬度热带浅海,海南、广东、广西、台湾附近海域为其主要分布区,其中尤以海南的南海诸岛最多。除个别火山岛外,南海诸岛多数是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或礁滩。海南岛约1/4的岸段有珊瑚岸礁。由于石珊瑚为一种观赏品,有专业船只采捞。另外海南、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有炸礁捞取珊瑚礁烧制石灰的传统,长期以来,海南岛80%的岸礁因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区的礁资源已濒临绝迹。由于珊瑚礁的破坏,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群落也遭到了破坏,并且一到台风季节,风暴潮肆虐,海岸后退,椰林倒伏,房屋倒塌等事例屡见不鲜。

4.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

我国海域已记录的水生生物有20278种,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共有的生物物种,而且还有许多特有的物种。但由于开发利用过度等原因,我国现有海洋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严重威胁。同时,多数传统优质种类已形不成渔汛。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传统优质渔业资源,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真鲷、银鲳、鲽、对虾、乌贼等,由于大量集群洄游而形成较大渔汛。目前,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鱼群分散而形不成渔汛,黄海、渤海的鳕鱼、小黄鱼、大黄鱼、鲅鱼、鲽鱼都已形不成渔汛,真鲷和带鱼在渤海已基本消失;东海除带鱼外,大黄鱼、小黄鱼、鲽鱼等鱼类也已形不成渔汛,且大黄鱼、小黄鱼已濒临绝迹。南海近海重要鱼类如二长棘鲷,也已形不成渔汛。

5.海洋环境污染

其主要表现为:海洋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有一半以上的近岸海水受到严重污染;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区油类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范围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珠江口扩展到粤西、粤东、北部湾,甚至海南岛部分海区,其他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的还有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和海口湾等地。

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类污染明显。石油仍是近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污染范围广。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范围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珠江口扩展到粤东、粤西、北部湾,甚至海南岛部分海区。其他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的还有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渔场、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等地,尤其是舟山渔场,油类的检出率达100%,且大多超出渔业水质标准,最高超标达几十倍,对渔业资源造成了明显影响。

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海,以及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加重,赤潮不时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近300起,而1972~1979年间,仅发现20起。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赤潮发现的次数逐年增多,1989年发现12起,1990年为26起,1992年增加到近30起。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