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冈石窟区的地质构造

云冈石窟区的地质构造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窟区东南青磁窑一带,与本区构造关系密切。上述断裂分为二级,吴官屯断裂与大同西弧形断裂带为一级构造,其余断层为派生的次级构造。根据窟区的地质调查,云冈石窟区的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3°~4°。窟区内断层不太发育,表明窟区范围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微弱。图3.3 云冈石窟十里河三级阶地分布示意图
云冈石窟区的地质构造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3.2 云冈石窟区的地质构造

云冈地区构造活动形成的主要褶皱、断裂特征如图3.1所示。

1.晋华宫向斜

轴面走向NE30°~35°,倾向东,倾角约6°,枢纽水平,北东端被大同弧形断裂截断,核部及其NW翼为云冈组,SE翼依次为云冈组、青瓷窑组及寒武系。NW翼地层产状为走向SE120°,倾角6°,SE翼地层产状倾向NW300°,倾角28°~32°。该向斜剖面见图3.2。

img6

图3.1 云冈地区构造纲要图

img7

图3.2 云冈石窟-晋华宫构造剖面示意图

2.烽火台挠曲

烽火台挠曲位于云冈石窟东院第3窟至第2窟之间,挠曲带宽120~130m,延伸方向NE 40°~45°,倾向SE,倾角10°~12°,为一缓斜挠曲构造。

3.窟区及附近有影响的断裂

(1)吴官屯断裂。走向NE 10°~15°,断面直立,直线延伸,为正断裂,云冈地区长7~8km。断裂带宽2~3m,由两盘碎石、断块充填,地表形成冲沟,西盘为灰黄色长石岩屑砂岩,岩石破碎,产状近水平,在断裂面附近岩层向下弯曲;东盘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及紫红色泥岩,走向NE 30°,倾向SE,倾角5°,在断裂东侧形成雁列式的次级羽状断层,显示东盘向南位移的特点。

(2)大同西弧形断裂带。位于窟区东南青磁窑一带,与本区构造关系密切。北段走向NW30°,倾向NE,倾角75°~80°,南段走向NE30°,倾向SE,倾角66°,断裂呈弧形。云冈地区出露8km,断裂延伸方向近SN,断裂带宽10~20m,有糜棱岩及半胶结状断层角砾岩充填。西盘(下盘)为寒武系薄层—中厚层泥质条带(团块)灰岩、紫色泥岩。其产状受逆冲作用影响,多与断层产状一致,走向近SN,直立,其内发育3~5条SN向次级脆性断层,形成200~300m宽的断层破碎带。东盘(上盘)为太古代强混合岩化的黑云母角闪变质岩,其中有大量(60%~70%)不规则的肉红色花岗岩脉,且逆冲到寒武系之上。

(3)吴官屯东断层。走向NE 30°,倾向SE,倾角70°,断层带宽0.5m,由长石岩屑砂岩碎石充填,上盘(南东盘)为砂岩,下盘(北西盘)为紫色粉砂岩,上盘(南东盘)下降,为正断层。

(4)吴官屯南断层。直立正断层,由两条平行断层组成,走向NE 50°,断面直立,断层带宽0.3~0.5m,由砂岩、泥岩碎块充填,胶结程度差,南东盘见水平擦痕。

(5)1 142.2高程点断层。走向NE 40°,倾向SE,倾角50°,下盘(南东盘)岩性为黄色长石岩屑砂岩,上盘(北西盘)为紫红色中粒砂岩,两盘紧闭,岩石破碎,局部见镜面。北西盘上升,为逆断层。

(6)1 135高程点断层。北西盘为灰黄色长石岩屑砂岩,南东盘为紫红色泥岩。两盘岩石破碎,断层带宽0.5m,由碎石填充。上盘下降,为正断层。

(7)云冈村西北断层。走向NE 50°,倾向NW,倾角70°,北西盘(上盘)为灰黄色长石岩屑砂岩,南东盘(下盘)为紫红色泥岩。两盘岩石破碎,断层带宽0.5m,由碎石充填。上盘下降,为正断层。

(8)第2窟西破碎带。走向近SN,断面直立,两盘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和泥质砂岩,破碎带宽约2m,被泥砂及碎石充填,地貌形态为一冲沟。

(9)工人村南断层。走向NE 25°,倾向NW,倾角14°,两盘岩石挤压破碎,断层带紧闭,宽度10~15cm,被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及砂岩碎屑充填,见长石岩屑砂岩构造透镜体。北西盘(上盘)向南东逆冲,为逆冲断层。

上述断裂分为二级,吴官屯断裂与大同西弧形断裂带为一级构造,其余断层为派生的次级构造。

根据窟区的地质调查,云冈石窟区的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3°~4°。地层倾向多为NW—NE。窟区内断层不太发育,表明窟区范围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微弱。窟区内主要发育一些小断裂和裂隙。

另外,通过现场调查,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辨别出云冈石窟陡崖是经过三次抬升、河流切割形成的,即云冈石窟陡坎为河流阶地的产物(图3.3)。

img8

图3.3 云冈石窟十里河三级阶地分布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