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中有“黑气”

日中有“黑气”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中有“黑气”开心问答世界公认最早的黑子记事是什么时候?这表明太阳边侧有黑子成倾斜形状,大小和弹丸差不多。《后汉书·五行志》有这样的记载:“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最初出现在太阳边缘的只是圆形黑点,随后逐渐增大,以致成为分裂开的两大黑子群,中间杂有无数小黑子。《宋史·天文志》记有宋徽宗政和二年“四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
日中有“黑气”_天文大事纪

日中有“黑气”

开心问答

世界公认最早的黑子记事是什么时候?

太阳是我们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我们祖先善于实践,勤于观测,对太阳上的细节都进行详细描述,精确记载,见于史书。我国有更早的黑子记载。

大约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一著作的卷七《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叙述。踆乌,也就是黑子的现象。而比这稍后的,还有:汉“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引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易传》)。这表明太阳边侧有黑子成倾斜形状,大小和弹丸差不多。永光元年是公元前43年,所以这个记载也比前面的记录早。

黑子指的是在太阳表面发黑的区域,由于物质的激烈运动,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到一月以上,个别长达半年。这种现象,我们祖先也都精心观察,并且反映在记录上。《后汉书·五行志》有这样的记载:“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公元188年是灵帝中平五年。《宋史·天文志》也记有宋高宗“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绍兴元年是公元1131年。

黑子不仅有存在时间,也有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最初出现在太阳边缘的只是圆形黑点,随后逐渐增大,以致成为分裂开的两大黑子群,中间杂有无数小黑子。这种现象,也为古代观测者所注意到。《宋史·天文志》记有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四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这一记载,就是属于对极大黑子群的写照。

我们先祖观测天象,主要依靠眼睛观察。对于太阳只有利用日赤无光、烟幕蔽日之际,或太阳近于地平、蒙气朦胧之中,以及利用“盆油观日”方法始可观望记录。从汉代到明代共1600多年间,黑子记载超过100次。

史书记载的黑子“如钱”“如栗”“如飞鹊”都是表示黑子的形状;至于“数月乃销”等等,是表明黑子的消长过程的。因为黑子大小相间,此生彼灭,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在望远镜未发明之前,史书所载的一定是大而易见的,所以至多不过二三枚,存在几天或几月而灭,这是和近代精密观测结果相符合的。至于“日赤无光”、“昼昏日晡”等等,乃是描写观测时候的情景。这些都是合乎科学的。对于前人精察天象的实践,外国学者也多有赞扬。美国天文学家海耳(1868-1938年)就曾经指出:“中国古人测天的精勤,十分惊人。黑子的观测,远在西人之前大约2000年。历史记载不绝,而且相传颇确实,自然是可以征信的。”

欧洲对太阳黑子的发现比较晚。他们最早的黑子记事是公元807年8月19日。这已经是公元9世纪了,但是还被误认为是水星凌日。太阳黑子的发现是伽利略(1564-1642年)使用望远镜完成的天文学进展之一;他在公元1610年才看到黑子,直到1613年才把结果公开发表。

黑子的消长,存在着盛衰周期。平均周期11年这数字是184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施瓦贝(1789-1875年)首先得到的。但是,如果引用我国古代太阳黑子的记录加以分析,也完全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1975年,我国云南天文台集编我国从公元前43年到公元1638年的黑子记录,共106条进行计算,得出周期是10.6±0.43年;同时还存在62年和250年的长周期。这一重要结果,是研究我国古代黑子记录、探索它的规律的良好继承。

古代记录已经表明:黑子出现最多的年月,也是极光出现频繁的时期。黑子和极光互有相。1977年7月,云南天文台又利用我国黑子和极光古记录,同时进行分析得出:极光和黑子都存在约11年的周期,并且得出结论:太阳活动和极光的约11年周期,并不是近300年才有的暂时现象。这对于研究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系列问题,将是很有益的启示。这同时也说明我国古代黑子资料是相当宝贵的。

答:它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所见的太阳黑子现象,载于《汉书·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