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独特的星座

中国独特的星座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以北极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两个是“太微垣”和“天市垣”。中国星座到三国时就已经达到283个,至清代因观测到了以前所未知的南天星空,数量又增加了23个。在中国众多星座中,最著名的独特星座主要有:北斗七星、北极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
中国独特的星座_解构宇宙

第二节 中国独特的星座

img208

二十八星宿图

与西方的星座相比,中国古代的星座体系要复杂得多。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在地球上看来,仿佛是太阳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动,它移动一圈所需的时间正好是一年,然后,便回到原位。于是,人们将太阳走过的这条路线叫“黄道”。且古人早就发现,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的路线也都在黄道附近。当需要测量这些运动天体的位置变化时,黄道附近的星空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古人将沿黄道和赤道的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星区。为什么是分成二十八份呢?因为月亮运行的区域也大致在这条“带子”里,但月亮走得比太阳要快得多,月亮在恒星背景上是27天多走一圈,古人为了凑一个整数,就让月亮大约一天走一份,变成28。28可以被4整除,这样记录太阳行走时便可以将这二十八宿分成四等份,每一份成为一个季节。与此同时,古人将这一个个小区称为宿,即“住地”之意。将其称之为“宿”是因为这些星座是为记录月亮行程准备的,而人间的车马在官道上都是日行夜宿,于是,他们想象月亮也是这样的,所以这些星座就称“宿”了。一“宿”就是一家“月站”,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二十八宿被均分为四份,各用一动物名字来统称,称“四象”,相连的七宿合称一象,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运动的方向相同。这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为青色;北方玄武(龟和蛇),包含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为黑色;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为白色;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为红色。

“苍”是青的意思,苍龙即“青龙”;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只有玄武最特殊,它是蛇绕龟体,是两种动物合一的形象。另外奇怪的是,这二十八宿在划分上并不均匀,是宽窄不一的,最宽的井宿达30多度,最窄的觜宿只有一两度。

img209

北宫玄武星图

二十八宿绕黄道一周,把天球分成南北半球两部分,由于中国处于北半球,看到天球北半部分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这部分对我们就显得更重要。因此,我们的祖先在二十八宿包围的这半球“里”面,又建立了“三垣”。“垣”,即“墙”,每一垣有两道墙围出了一块近圆形的小天区。这“三垣”恰好呈点状分布,就如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位置那样,是三个大的星座集团。其中,以北极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两个是“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就是天上的皇宫,由天帝坐镇中央北极,旁边是后妃、太子、宦官等,周围则有宰相(丞)、内阁高级首领(枢、辅、弼)以及宫廷卫队等等。太微垣则是朝廷行政机构的象征,是天帝、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其中央是帝座,旁边是太子、从官、幸臣,四周则分布着近臣、三公、九卿、诸侯,有宰相(上相)、副丞相(次相)等各类官员;还有郎将、郎位、虎贲等保卫人员。太微垣外面不远处是“少微”星座,其成员均为“隐逸之士”,这个星座相当于是个“影子内阁”。天市垣就如同一个庞大的天上街市,其占“天”面积比太微垣大得多。其中有“帝座”星,各诸侯组成垣墙,有天弁九星、车肆、列肆和屠肆等。

img210

紫微垣

除上述之外,另还有称为辅官或辅座的星座,主要是一些贴近二十八宿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

中国星座到三国时就已经达到283个,至清代因观测到了以前所未知的南天星空,数量又增加了23个。有的星座星数很少,只包含两三颗星,甚至一座一星,如天狼星、大角、北落师门等。像“苍龙”则是一个大星座,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7个星座组成;“紫微”、“太微”等则不同,它们是由许多小星座组成的“星座集团”。

在中国众多星座中,最著名的独特星座主要有:北斗七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

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这七颗星星在天空排列得像一只大勺子,古人把它想象成为一只斟酒用的“斗”,因其处在北天,故名北斗。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其星座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北斗七星的七颗星中有6颗是二等星,一颗三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便延伸到了北极星。在认星歌中就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就是告诉初学认星者,要学认星,可以从北斗七星开始,通过北斗七星依次可以寻找其他星座。

img211

北斗七星

我国古代将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它本身也是一颗双星,在离它不远处有一颗很小的四等伴星,名“辅”,一向以其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众人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就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开阳星和辅星组成视双星,用肉眼即能识辨。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虽然是二等星,但其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和开阳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由于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其位置的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img212

北斗七星

随着地球的自转,北斗不断绕北极旋转,一夜之间,长长的斗柄就会绕着北方的天空转半个圈子,其余的半个圈子在白昼转完。正是这一现象的启发,古人创造了一句成语“斗转星移”,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古代的北极要比现在的北极离北斗要近得多,公元前5000年,简直可以粗略地把北斗看做北极,所以流传下来有“天上群星朝北斗”的说法。古人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升得越高,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若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大将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时一位著名的大将,是“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当时,汉朝边境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骚扰与掠夺。霍去病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时年十八岁。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威名勇冠全军。

img213

霍去病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秋,退守大漠以北的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死于匈奴铁骑之下的不下千人。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捕捉到了敌军主力。一场激战就此拉开序幕。几天血战之后,汉军取得了胜利,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准备在此为庆功而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当他行至营外,抬头仰望北斗时,惊奇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于是,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然后凯旋还朝。

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来说,能看到这种情景实属荣幸。

img214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使得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竟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在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中就描写了颜超贿赂北斗神的故事。而在道教中,北斗七星常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而有部分道书上记载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的生命可以被上述七个星君所分管,即“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根据这个时辰,便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星的形状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也许10万年后,这种柄杓形状再也看不到了,但它的史话会一直流传。

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距地球约430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中国古代称它为“勾陈一”或“北辰”。在星座图形上,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北极星距地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是正对着地轴的。从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变,人们可以依靠它来辨识方向,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就是靠它的星光来导航的。

img215

北极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

早在200多年前,天文学家赫歇耳就发现了北极星的一颗亮度较大的伴星——“北极星B”,它与北极星平均直线距离为240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千米)。半个多世纪前,天文学家从北极星的引力波动上推测,它还有另一颗距离非常近的伴星,与“北极星B”一起构成三恒星系统。但这颗伴星因为和北极星距离太近、光芒太暗而没有被观测到。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安天体物理中心的南希·伊文斯等人,借助“哈勃”望远镜,在2005年8月首次观测到了这颗神秘的伴星——“北极星Ab”。他们发现,这颗伴星与北极星平均直线距离有18.5个天文单位。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北极星是一颗内部能量反应活跃的超巨星,其亮度是太阳的2000多倍,而“北极星Ab”是正趋于沉寂的矮星。因此,它的光芒总被北极星所掩盖,成为一个“隐身伙伴”。

上文提到北极星是正对着地轴的,有人可能就会问,地球自转轴的北极难道是永远都指向这颗星的吗?它永远都能享受北极星的尊称吗?因为地球自转轴在做周期性的缓慢摆动,所以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也是变动的。可见,北极星的“皇位”存在着轮流坐庄的可能。由于存在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据科学家推测,到公元14000年织女星将荣登北极星宝座,成为北极星。那时人们再谈起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来,织女星以其“入主北极星的皇位”身份,便远远超过牛郎星。这也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的,静止只是暂时的,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的。

img216

(左图)北极星和北极星Ab

img217

(右图)小熊星座

img218

织女星示意图

在夏天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在北半球的天空中会出现一颗非常著名的呈银白色的亮星,这就是牛郎星,即河鼓二、天鹰座α星。牛郎星距地球16.7光年,其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发光本领是太阳的9倍。牛郎星赤道区域的自转速度高达102.7万千米/小时,大约是太阳自转速度的60倍。快速自转让其“腰围”明显胖出了一圈,成了一个扁扁的椭球体,因此,不像太阳那样是个几乎完美的球体。

织女星与牛郎星隔银河相对。织女星是天琴座中的一颗亮星,学名叫天琴座α,俗称织女星。它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织女星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3.2倍,体积为太阳的33倍,表面温度为8900℃,呈青白色,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颗最亮的恒星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6光年。1.3万多年以前,织女星曾经是北极星。由于地轴的转动,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座α星。然而,再过1.2万年以后,织女星又将回到北极星的显赫位置上。

现代天文观测表明,整个太阳系正以19千米/秒的速度向着织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披露,他们在织女星系中发现一颗类似地球的“第二地球”,指出织女星系中不仅至少存在一颗气体行星,也存在着另一颗小得多的、由岩石组成的类地球行星!

关于牛郎星与织女星,古代流传最广的是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传说。这个故事的最早来历可追溯到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的句子,但据推算,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时期。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6光年,即使乘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几百年后也不会相会。牛郎星两侧的两颗较暗的星是牛郎的两个儿子——河鼓一、河鼓三。传说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追赶织女。在织女星的旁边,有四颗小星星构成一个小菱形,这个小菱形传说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抬头深情地望着银河东岸的牛郎(河鼓二)和她的两个儿子(河鼓一和河鼓三)。

img219

牛郎星和织女星隔河相望。

到了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当时江汉地区过七夕节的情景:七月初七的夜晚,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把金、银、黄铜做成针,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认为是织女星神降临。因此,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相会的意义,而且还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而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织女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因此,七月初七又被称为“乞巧节”。乞巧节,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美好节日。

诸如此类的独特星座还有文曲星等,在此就不做一一陈述。星空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乐园,需要我们睁大双眼时时寻找与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