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_民族文化教育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_民族文化教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的同时,对多元文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近几十年以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成为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影响着世界各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以多元文化教育的摇篮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为例,自从美国建立以来,就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大国。这种多民族的人口构成,成为了这些国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社会现实基础。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_民族文化教育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1]

⊙白 亮[2]

[摘要]近几十年以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作为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引起了国际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和研究。作为全球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元文化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地域的不断扩张,文化多元与社会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的保存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阶层流动冲突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多元文化教育的进程。本文在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的同时,对多元文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回顾;困境;理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席卷了西方多种族或拥有大量移民的国家,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适应多元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近几十年以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成为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影响着世界各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冲突、种族问题日益凸显,多元文化主义甚至成为了国家、社会分裂的代名词,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责难。(www.guayunfan.com)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缘起

整个19世纪,在西方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优势族群除了心理层面的种族歧视外,也因为惧怕自己的权利丧失,采取各种方式试图将非主流的少数族群同化到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即所谓的同化政策。在同化政策的推动下,少数弱势族群或因传统文化、价值的逐渐流失而融入主流价值系统。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处在各种歧视及不平等的环境中的少数族群而言,一方面他们被迫与自身母体文化疏离,另一方面又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导致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上被边缘化而成为受压迫的边缘族群。以美国来说,印第安人、黑人以及后来移民于美国的少数族群便面临这样的处境。

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拥有多种族或大量移民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经历了少数民族民权运动后,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适应多元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整个西方社会陷入一股大反叛与大觉醒的风潮中。这股风潮肇始于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旨在唤醒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歧视与剥削的黑人。除了黑人的民权运动外,当时各种社会运动也在风起云涌地进行着,整个美国笼罩在反体制、反权威、反文化的气氛中。一时间几乎彻底瓦解了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盛极一时的帕森斯结构功能论“共识整合”的强国理念。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急欲与现代性社会决裂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这种后现代思潮相对于现代,它强调去中心、反主流,承认差异和追求多元。

后现代社会思潮促进了西方国家种族复兴运动。少数民族群体除了要求文化承认与认同外,也争取社会地位与待遇平等。民族复兴运动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除少数民族以外的某些社会弱势集团争取本群体合法利益的斗争。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妇女、残障人士等。这些社会弱势集团与少数民族相呼应,引起了社会与政府的重视,政府将他们视为同一集合体,国家拟定相应的法律与政策,将他们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反映在教育领域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因此,为响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多元文化教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这股风潮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国家流行与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社会运动和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存在基础

(一)多民族的社会现实

近代以来由于经济、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原因,在全世界性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风潮,正像Nikos Papastergiadis所描述的“移民动荡(turbulence of migration)”[1]。全世界范围内有成百上千万的人口流动,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世居国家,来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多元文化教育的摇篮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为例,自从美国建立以来,就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大国。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直至20世纪初,最初建立的北美13州,基本上都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同时由于黑奴贸易使得黑人作为非洲裔人最大的群体来到美洲。从20世纪初开始,直至五六十年代,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的移民来到美国。由于世界各国移民的到来,使得美国社会的种族呈现多种多样的特点。加拿大历来就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最早加拿大是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后来世界各国的移民也先后到了这里,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加拿大多种族、多文化国家的特点再一次被强化,这使得加拿大社会天然就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

随着几百年间移民不断地迁移以及战争和政治运动,同时也随着人类迁移工具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这一系列原因,使得西方国家的人口组成结构迅速改变,西方国家的单一民族国家理想日渐势微。绝大多数的国家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民族国家。而代之以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得现代民族国家几乎都成为了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多样性成为各个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特征。这种多民族的人口构成,成为了这些国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社会现实基础。

(二)相同的社会共识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长河普遍恒久的特征。3 000余年以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能够现实地存在。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统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的丰富性,也只能是让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正如2001年教科文组织第31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的那样,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构成了人类不同群体和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造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差异和冲突至今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可以理解,并可以在理解和对话中相互学习,理解和对话的基础就是人类共享的价值。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共识基础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承认和尊重。[2]

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存在有其社会共识基础,那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承认不同文化具有平等的价值,不仅应当允许其存在,而且要承认它们的价值。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有文化都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拒绝承认不同文化的平等,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我们的文化认同部分都是由他人的承认构成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造成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能够对人造成伤害。[3]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有文化都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多样性的保存对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多元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多元与社会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

由于近代以来世界性的移民风潮,绝大多数的国家不会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民族国家。而取代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的是族群、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阶层的差异,从而使得现代民族国家几乎都成为了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多样性成为各个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特征。比如像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以色列都面临着一个相似的问题:如何既保持差异又保持统一,即在文化多元与社会的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之间如何达到一种平衡。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中,是否需要一种社会共识价值;国家还需要核心价值吗?国家公民的身份能否与不同的传统文化相协调,当各个不同的族群都获得公民身份时,他们能否认同这个国家。

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为例来说,在多元文化运动兴起之后针对欧洲中心理论和白人中心理论,美国黑人提出了“非洲中心”的主张,他们认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是由非洲开始的。这一主张就是要在美国学校中教授黑人学生学习非洲文化,目的就是一方面要建立这些黑人后代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就是要使他们以非洲文化的方式进行思考。[4]美国历史学家小亚瑟?施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认为“这是美国分裂的开始”[5],显然这会使美国白人的危机意识加剧,引起白人种族意识的强烈反弹,激发新种族主义的复兴。

198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务委员会作出一个决定,将学士课程里的核心科目名著导读的用书加以改变,要求能反映世界范围的文化而不再仅仅限于西方经典,这马上引起了强烈的抗议。有两个直接相关的理由被提了出来:首先是否存在另外一些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传统一样丰富和深奥而因此值得研究;第二,即使存在这些文化传统,对于那些学习和定居在美国的人们来说,让他们自己去熟悉西方传统之外的其他传统难道是一种义务,因为一个传统是你所选择定居的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基础。他们担心斯坦福大学关于课程体系的争论仅仅是美国价值受到移民腐蚀的一个例证。[6]亚瑟?施勒辛格指出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那儿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从何处移民到此,他们都分享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认可美国的价值。人们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来到美国,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传统和经历,但是他们乐于信奉美国的信条,一个有关于这个共同体的原则和哲学的信条,这个信条承诺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6]强调来自少数民族新的历史课程的设置以及大学里为少数民族而设的独立的制度安排,本来其目的在于认可少数民族引以为豪的他们自己的历史传统以及他们在那些方面的自信,这样他们能够在公共领域中和优势民族展开竞争。但是在许多学者看来这种对差异的强调并不可取,并且这将破坏以西方价值传统作为价值核心的美国信条,同样这将意味着为国家的分裂打开了大门,结果正如施勒辛格在其著作的标题上所表述的那样《美国的分裂——种族冲突的危机》。所以,学术界很多人对文化多元与保持统一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即如何在文化多元与社会的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在民主的多元文化国家中,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是建立在国家肯定并尊重他们存在的基础之上的。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维持其独特的文化认同,享有其文化特质的权力,在肯定和正视差异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实质平等的目的。学校不是复制社会和阶级的不平等,而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弱势文化群体的学生,提高他们未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培养真正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因此,多元文化主义是平等政治和差异政治的和谐统一。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一种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价值基础之上的,认为教育既要强调普世伦理,即以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道德问题为基本主题,同时也要呈现多元文化特色,使得学生除了共同的国家认同外,也能理解族群独特的文化认同。学校不仅要传递社会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而且也应该能够呈现多元的文化,让学生们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以便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善于处理矛盾和冲突,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现代社会的公民。

(二)多元文化的保存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流动的关系

现代性是从传统文明形态内部孕育并发展起来同时又与之相对的概念,是以工业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技术化、市场化、市民化、城市化、全球化、人权化、民主化、法制化、世俗化、知识化和理性化等文明形式为标志,充满矛盾、对抗和各种复杂参量的历史和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获得了其所得,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对此,许多思想家有深刻的认识。马克思?韦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具的合理性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总体上推动现代社会的合理化。但工具合理性的发展带来了物对人的统治、官僚化等负面效应,从而给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投入阴影。”[7]哈贝马斯则不仅注意到了现代性对人的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更是注意到了现代性将导致人们将其视为包括人文科学在内的精神领域的终极标准,从而造成工具理性横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处于不和谐状态。学者们对现代性所提出的质疑是深刻的,“现代性不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8]其实,与前现代社会相比,现代性更是一种双重特性的社会现象。诚然,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有益于生存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后果。正如马克思?韦伯把现代性归结为合理化、理性化的过程,把现代世界大多解释为以其他类型的理性为代价的形式合理性的扩张,以及理性铁笼出现的结果。[9]“启蒙的理性化结果会是一个鬼魅的世界,它不是理性的胜利,而是一种特殊的理性,即工具理性的胜利,而工具理性的膨胀则不但无以实现人类普遍的自由,反而将走上铁笼的命运。”[10]这就是由于现代性与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现代人身处于资本主义大铁笼内无法逃脱的情景。这样的命运是普遍的,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以及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均无法避免。这是当今世界少数民族问题普遍遇到的两难处境,既要恢复文化、保持尊严又摆脱不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命运。

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西方工业国现代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地域的不断扩张,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日益加强,逐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贸易市场,世界各国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发展形势下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卷入这个全球贸易网络之中。这种全球资本主义的强势扩张使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无一例外地卷入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风潮之中。对于少数民族成员来说,用传统的“闭关自守”方法来抵御现代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全球资本主义文化同质对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而言却无疑是一种灾难。毫无疑问,要推进“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要实行“同质化”,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其他地方接轨,才能产生人们在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效率,没有效率就意味着在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中失败和被淘汰。这就使人们面对一个两难的困境:是追求效率和生存发展,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所以,经济发展与少数族群的文化发展一直存在着紧张与矛盾,经济竞争与文化认同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多元文化的保存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阶层流动冲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多元文化教育的进程。以多元文化教育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在政府划定的以保留原住民文化的保留区,很多原住民学生都放弃了以保留原住民文化为主的保留区学校,而选择在主流文化学校就读接受主流文化教育,因为对于这些原住民学生来说,继续在保留区学校学习虽然能够让他们更好学习本民族文化,但是对于他们将来面对的社会竞争而言却会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阶层流动。

对于多元文化教育而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少数族群文化差异的层面,就会使得问题被表面化而难以触及社会的实质。只谈族群、文化差异,则不能使我们了解弱势族群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复杂状况。

四、多元文化教育的理想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全球化与文化冲突。阿尔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在题为《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断裂与差异》一文中指出:“今天,全球互动的中心问题是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之间的紧张关系。”[11]一方面是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寻求文化自主性的社会运动兴起。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金融市场、经济体系和信息交换正在跨越国境和边境。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全球化正在导致国界和机构逐渐消失,包括民族国家的功能正在弱化的过程。民族国家的权威在一些基本层面上已让位于其他全球化力量,这些力量包括大众传媒、一些社会运动、全球化经济或全球化文化等。在这种全球范围的巨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①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②自然灾害增多: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③贫穷问题:国际贸易的不公平、贫富悬殊引起的社会问题;④战争与冲突:文化冲突、资源争夺、难民数量增加。响应全球化的挑战,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息息相关,个人与世界上其他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问题仍然是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障碍

如何才能处理好本地以及全球性文化冲突、环境恶化、战争与贫穷问题,让未来的公民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这是全球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教育全球化与其他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社会全球化的现象一样,它不是独立于这一趋势之外,被动接受影响。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紧跟全球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能为世界和平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世界公民。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在实质上就是根据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塑造相应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即培养进行世界交往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包括个体的宽容和开放态度、能够尊重价值差异和适应不同文化的公民能力,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意识。

但是,当全球化一词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时,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张力。这种巨大的张力就源自这种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与民族文化异质化之间的冲突,这种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之间的冲突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一体化与多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文化多元与社会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个体归属的多重认同与民族国家内聚力等许多矛盾性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不能轻易通过“宽容”“尊重价值差异”“全球意识”“世界公民”之类的多元文化理论教育来解决的。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表明,强调同质的、统一的全球文化是不可取的,它的确会导致文化的冲突和文明的对峙,人们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理想的追求从未停止,多元文化的教育主张也不会因为面临困境而失去意义。无论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地方社区的角度来看,只有培养从道德上、文化上对其他不同种族、地域和文化敞开胸怀的世界公民,才能缔造一个正义、和平且能持续发展的世界。

参考文献

[1]Peter Kivisto. Muticulturalism in a Globle Society.Blackwell Publishing,2002:2.

[2]万明钢,李艳红.“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12).

[3]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290-291.

[4]Shirley R. Steinberg. Multi/ Intercultural Conversations:A Reader,2000:542.

[5]Arthur Schlesinger.The Disuniting of America:Reflections of multicultural society. Knoxville,TN:Whittle Direct Books,1991.

[6]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M].叶兴艺,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7,26.

[7]刘旭东.现代性教学理论批判[M].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7:6.

[8]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8:19.

[9]Ritzer,G. Sociological Theory. New York:McGraw-Hill,1996:565-566.

[10]Bernstein,R. J. Habermas and Modernity. Cambridge:Polity Press,1985:5-6.

[11]Arjun Appadurai.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le Cultural Economy. Public Culture,1990:5.

Retrospection and Introspection of Wester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ailiang

(Northwest Nrmal Uiversity,Lnzhou 73007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estern mu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as a tend of thought,affects the nationality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has arous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study. Being the direction of global nationality education,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riginated at Civil Rights Movement of American in the 1950s has become a kind of value tendency.However,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culture and community consensus value and national core value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eservation ofmulticultural and the nationality stratum fluxion,are all along fazing the course of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retrospects the histo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intends to arise introspection upon problems confronted b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multi-cultural education;retrospection;puzzle dom;ideal

【注释】

[1]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发达国家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BMA080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白亮,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讲师、教育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