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社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西部社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08年底,课题组对中国西部12省区社科院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力图在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为推进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尽绵薄之力。调查显示,西部社科院各个图书馆馆藏载体仍是以物理载体为主,信息资源主要是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

西部社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调查分析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西部社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调查分析[1]

孔炜莉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科学事业在全国的蓬勃发展,社科院系统各图书馆亦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完善,使图书馆事业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与发达地区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相比,西部社科图书馆事业仍有一定的差距,一些社科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个别图书馆呈停滞不前的状况,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对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与服务的新要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08年底,课题组对中国西部12省区社科院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现状,力图在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为推进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西部社科院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1.性质与职能(www.guayunfan.com)

在调查样本中,集合图书馆、情报、期刊编辑、网络管理4项职能的信息中心有广西、四川、陕西、甘肃、西藏等5个社科院图书馆,占41.7%;具备图书馆、情报、期刊编辑3项职能的有贵州图书馆,占8.3%;具有图书馆、情报、网络管理职能的有重庆、宁夏、青海,占21.4%;仅仅具备图书馆职能的有内蒙古、云南、甘肃,占21.4%。可以看出,目前集图书馆、情报、期刊编辑、网络管理于一体的信息中心是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日益普及,社科院图书馆的网络管理职能是必不可少的。

2.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综合图书馆人员年龄结构,在41~50岁之间的人员比例最多,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四川、青海等8个图书馆此年龄段人员比例最高,其中广西、西藏高达80%;51~60岁的人员比例次之,重庆、贵州等3个图书馆的比例最高,达半数以上;31~40岁的人员比例第三;30岁以下人员最少。可见,西部社科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而且工作人员人数和年龄大体呈正比关系,随着年龄的提高,人数逐渐递增,这意味着图书馆人员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状况。与一些热门学科相比,图书馆专业并不受更多的大学生青睐,图书馆工作也不是他们的理想职业。加上一些人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片面,认为图书馆专业是边缘学科,图书馆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因而图书馆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调查样本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占大多数,陕西、甘肃、宁夏等7个图书馆半数以上人员是本科学历;2个图书馆半数以上人员是大专学历;博士比例最少,只有内蒙古、云南2个图书馆有博士学历人员,内蒙古比例最高,占9.1%。值得关注的是,西北地区社科院图书馆仍然没有博、硕士研究生。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飞速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掌握图书馆、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等复合型人才作坚强后盾,而较低水平的人才队伍,阻碍图书馆进一步的发展,这应引起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争取尽快引进博、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职称方面,具备图书馆中级职称人员最多,重庆、贵州、陕西等5个图书馆半数以上人员具有中级职称;内蒙古、云南、宁夏3个图书馆半数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小,有2个图书馆甚至没有初级职称人员。在调查样本中,初级职称人员均在40%以下。这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有很大关系。没有职称的“其他”人员也有相当比重。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信息资源

(1)馆藏类型

近些年来,随着出版技术、信息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和载体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各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使得图书馆日益重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图书馆馆藏载体由物理载体向物理载体与电子信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调查显示,西部社科院各个图书馆馆藏载体仍是以物理载体为主,信息资源主要是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绝大多数图书馆订购全文数据库,7个图书馆订购电子报刊。而以电子信息为馆藏载体的电子图书、特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等数字化资源相对匮乏。西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需建立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特藏数据库,以彰显有别于其他馆的独特性。但是,只有陕西、云南、贵州、西藏4个图书馆建立特藏数据库,这与有些图书馆观念的陈旧、经费的限制、人才的缺乏有一定关系。目前,纸质文献依旧是西部社科院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首要选择,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科研学者的需求,造成图书资源闲置和浪费,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馆藏内容结构

从各图书馆馆藏结构看,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文学等书籍相对均衡,各个馆基本上大同小异。历史学方面的书籍最多,收藏率均在10%以上。这类图书展现了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面貌,对现在的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增强了读者对历史的了解,对后辈熟悉历史、不忘历史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因此,历史学书籍经久不衰。经济学类图书也比较多,这与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结构有一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通过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相应的经济学研究成为热门学科,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速度,因而经济学图书成为图书馆主要馆藏图书。

地方特色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的积淀,它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以及科学技术的综合情况,也是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1]内蒙古、广西、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化科学和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微乎其微,有两个图书馆甚至没有民族类文献,宁夏比例最高,占9.1%;内蒙古、广西、甘肃分别为6.5%、5.4%、1.7%。目前,各个社科院主要以地方为研究对象,将地方历史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作为重大项目、重点学科进行研究,图书馆应围绕社科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以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而社科院图书馆收藏民族类文献资源比较薄弱,难以满足科研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2.服务现状及分析

(1)具备的文献检索工具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是读者用来检索馆藏文献满足自己信息需求的工具。无论是近代图书馆的书本式或卡片式目录还是现代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书目系统,无疑在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图书馆管理、宣传和揭示文献的主要手段,也是读者了解、检索、获取馆藏信息资源的桥梁。[2]

在12个图书馆中,西藏图书馆的检索工具最全面,拥有卡片型、书本型、机读目录3种检索工具;运用卡片型、书本型方式检索的有甘肃、内蒙古图书馆;运用卡片型、机读目录进行检索的有广西、贵州、陕西、宁夏图书馆。目前,有66.7%的图书馆已实施机读目录,个别社科院图书馆仍实行卡片型、书本型传统的检索工具。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实施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方式和习惯,读者由原来的到馆看书转向远程利用,读者的服务要求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向个性化、时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服务转变,而个别图书馆手工操作的传统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2)服务项目

信息载体的变化必然导致信息服务项目向多样化发展,校园网、区域网的建立,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地理屏障,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范围将大大扩展,直至深入到院、所的各个角落,服务内容将不再限于仅提供书刊资料,而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电子文献服务、信息咨询、知识配送、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面的服务。社科院图书馆系统的服务现状是什么样呢?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图书馆仍然以传统借阅为主要服务方式,即使实现自动化管理,仅仅有电脑借阅、文献检索等基本服务项目,而学科馆员服务、专业门户服务、知识配送服务、参与式跟踪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等知识服务在西部图书馆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第一观念保守。西部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仍保留着传统的被动服务,缺乏大胆开拓创新思路,还没有树立以读者和信息用户为核心、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第二,资金紧缺。与中国、上海、北京等社科院图书馆经费相比,西部图书馆相差百倍甚至千倍,而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等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的经费,难以实现令用户较满意的知识服务;第三,人才匮乏。上述知识服务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图书馆具备知识型服务团队,而西部图书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不能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3)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设备情况

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和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代表着图书馆将来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就能更好地为科研服务。调查发现,66.7%的图书馆已实施自动化管理,说明大部分图书馆已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由于地区发展因素的制约,内蒙古、青海等图书馆仅有数台计算机用于普通的馆内办公,而图书编目、流通服务、期刊管理等仍然运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如今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瞬间获取信息,落后的手工操作远远跟不上现代科技手段,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势必不利于图书馆的良性发展。科学的发展不断前进,如果我们停滞不前,则不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不适应新世纪读者的新要求。

(4)图书馆网络服务和建设状况

网络服务是当今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这就要求社科院图书馆拥有独立的而且具有服务功能的主页,设置专人负责管理,通过互联网对用户实施网络服务。调查显示,重庆、甘肃图书馆网络建设最为全面,具备现代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院主页中拥有独立页面,有独立主页,页面具有服务功能,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服务;陕西、四川、青海图书馆虽然没有独立的主页,但在本院主页中拥有独立页面,页面具有服务功能,并设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他们利用社科院局域网络,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信息,对科研人员进行网络服务。其他图书馆虽然拥有独立页面,甚至设有专人管理,但没有网络服务功能,网络服务无法开展,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运用价值。设有专人管理,却不开展网络服务,未免造成人力、网络资源的浪费。这说明西部社科院图书馆缺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服务手段的创新理念,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略为缓慢。

三、结论

1.西部社科院图书馆相对独立和封闭,信息资源单一、匮乏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社科院图书馆大都规模较小,信息资源类型和载体单一,电子信息资源比较匮乏,各图书馆相对独立和封闭,成为闭塞而贫困的信息孤岛。大部分社科院图书馆虽已实施自动化管理,但是各图书馆之间业务工作、文献资源和服务机制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2.信息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亟待改进和创新

由于社科院图书馆自身力量薄弱,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信息服务封闭、被动、单一,服务活动局限于在特定读者群中开展;服务内容则限于文献提供、借阅、信息检索、题录型或文摘型信息开发等。[3]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无论是在服务内容、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模式上,有相当多的仍固守着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用户的信息需求,亟需改进与创新。

3.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薄弱

由于各个图书馆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各馆在文献收藏上大都面面俱到,追求大而全,各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4]因此,忽略了本地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一个图书馆对于地方民族特色文献的建设,决定着它有别于其他馆而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这就要求各个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补充。

4.西部地区社科院图书馆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目前,图书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新型学科青年人才,人员结构呈“青黄不接”状况;在学历上,博、硕士高学历人员严重缺乏。随着数字图书馆飞速发展,各社科院图书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一大批掌握图书馆、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英文等复合型人才队伍。而目前较低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莉.开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2]卜书庆,李爽.论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4).

[3]王盾,王琛,梅瑞峰.构建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以中小型专业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4]拥金.论民族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孔炜莉,女,宁夏社会科学院图资中心副研究馆员)

【注释】

[1]此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社科院图书馆知识整合与知识服务研究”的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