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

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二、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的测评体系由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三个子系统构成。由此可见,金融竞争力水平过低,是造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投资领域的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关键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二、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

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的测评体系由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三个子系统构成。

(一)西部民族地区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测评

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由金融竞争力指数、财政竟竞力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3项与信息化有间接关系的中观指标构成。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状况详见表5-5。

由表5-5可知,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市,占29%,另有71%的省、市、自治区的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指数值。若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低水平四个档次,则具体为:(www.guayunfan.com)

(1)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指数值在150以上)省域:上海、北京、广东3省市;

(2)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较高水平(指数值在100~149之间)省域:浙江、江苏、天津、山东、辽宁、山西6省市;

(3)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一般水平(指数值在80~99之间)省域:河北、福建、海南、内蒙古、湖北、四川、贵州、黑龙江、河南9省区;

(4)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低水平(指数值在79.90以下)省域:陕西、云南、湖南、青海、重庆、广西、新疆、宁夏、吉林、甘肃、安徽、江西、西藏13省区。

分析上述分区,目前我国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地区全部为东部最发达省市;较高水平地区中的67%以上的省城为东部省市,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省份各占约16%;一般水平地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省区各占33%、22%、33%和11%;低水平地区中,西部省区占69%、中部省份占23%、东北省份约占8%。可见,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省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低水平的省区则大部分集中于西部地区。

表5-5还显示,东部地区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明显高出其他三个地区:高于中部地区71.35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72.99个百分点,高于东北地区63.87个百分点。而其他三个地区的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省区投资领域的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5-5 各地区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以全国平均值为100)

资料来源:《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156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8:368

①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8:354的解释,固定资产投资间接表达一个地区对水泥、钢材等基础原材料的消耗,故其绩效指数越高,表明环境资源绩效水平越低,相应的间接信息化绩效水平亦越低。由此,我们将这一反向指标作出相应的处理,使其能正向地表达间接信息化绩效水平。如全国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值原始数据为79.00,北京市为61.60,正向处理:79.00+(79.00-61.60)=96.40;宁夏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值原始数据为106.80,正向处理:79.00-(106.80-79.00)=51.20;此处的数据均为经过正向处理后的数据。

此外,西部民族地区投资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略有差距,低于东北地区10.61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达74.48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的差距情况看,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间差距最大的是“金融竞争力指数”——低于东部地区达117.8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指数值41.99个百分点;其次是“财政竞争力指数”——低于东部地区61.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指数值18.12个百分点;差距相对最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低于东部地区30.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指数值10.4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金融竞争力水平过低,是造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投资领域的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关键原因。

(二)西部民族地区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测评

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由能源绩效指数、建设用地绩效指数、用水绩效指数、二氧化硫排放量绩效指数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绩效指数等反映能源消耗状况的中观指标构成。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的高低,除了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粗放或集约的程度外,也间接反映出其信息化(主要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绩效的大小。目前,我国各地区的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状况详见表5-6。

由表5-6可知,目前我国省域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值最高的是北京市,最低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二者间的差距为276.27个百分点,可谓“天渊之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有6个省区的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值竟然为负值,这6个省区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占该地区省区数的50%,即西部地区有一半省区的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以上,显现出西部地区在这一领域中落后现状的严峻性。

若将目前我国省域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低水平、极低水平五个档次,则具体归类如下。

(1)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指数值在150以上)省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4省市;

(2)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较高水平(指数值在100~129之间)省域:天津、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海南、湖北7省市;

(3)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一般水平(指数值在75~99之间)省域:重庆、吉林、四川、湖南、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陕西9省市;

(4)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低水平(指数值在1~74之间)省域:江西、云南、广西、山西4省区;

(5)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极低水平(指数值0以下)省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贵州、宁夏6省区。

上述聚类情况显示: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省域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较高水平的省域,有71%集中在东部,另有29%集中在中部地区;一般水平的省域,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占33%,中部地区占22%,东部地区占11%;低水平的省域中,西部和中部地区各占50%;极低水平省域,全部为西部地区,且全部为西部民族地区。

表5-6还显示,东部地区的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高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61.64、174.02、54.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从具体指标项目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绩效指数”——二者间的差距达181.68个百分点;其次是“用水绩效指数”——二者间的差距为144个百分点。

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与东部地区及其他地区间相比,其差距显然要大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及其他地区间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资源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低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226.36、164.95、172.17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项目看,西部民族地区的“建设用地绩效”指数竟为-86.8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达186.84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达到了令人惊叹的222.80个百分点。此外,在“用水绩效指数”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绩效指数”方面,西部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为153和148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191和199个百分点,差距同样令人惊叹。上述三项指标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反映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的“粗放”程度,同时也间接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在资源领域中的信息化绩效还十分低下。

(三)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测评

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由农业资源转化效率指数、农业经济转化效率指数、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工业产品质量指数等第一、第二产业与信息化绩效有间接关联度的中观指标项目构成。现阶段,我国的省域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情况,详见表5-7。

表5-7显示,现阶段我国省域间的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差异还是很大的。水平最高的上海市较之水平最低的青海省(这里选择各项指标齐全的省区),其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值高出107.5个百分点。若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情况聚类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低水平四个档次,其具体归类如下。

(1)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指数值在130以上)省域: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山东6省市;

(2)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较高水平(指数值在100~129之间)省域:广东、黑龙江、吉林、福建、河北、河南6省;

(3)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一般水平(指数值在80以上,100以下)省域:内蒙古、辽宁、湖北、海南、重庆、湖南、新疆、江西、安徽、四川10省区;

(4)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低水平(指数值在80以下)省域:山西、陕西、云南、西藏、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9省区。

由上述聚类情况可知,现阶段我国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省域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较高水平省域中,东部地区占50%,东北地区占33%,中部地区占17%;以上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域中,西部地区的省区一个也没有,而在低水平省域中,西部地区则占了89%,反映出我国的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低水平省域绝大部分集中于西部地区。

表5-7还显示,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的平均指数值分别高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6.47、42.09、65.0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间的差距十分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其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东北地区的57%、中部地区的74%,落后差距最为突出。

分析表5-7可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分别为69.54、39.26个百分点。从4个具体指标方面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最为突出的是“农业经济转化效率指数”——低于东部地区85.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值36.81个百分点;其次是“农业资源转化效率指数”——低于东部地区44.5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值30.90个百分点。可见,现阶段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领域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农业领域,即该地区农业产业中的信息化间接效益明显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四)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综合测评

在此,我们将省域投资领域、资源领域、产业领域的中观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依照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形成各省、市、自治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测评的综合指数。详见表5-8。

图5-3 各省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值排序

图5-4 各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值

由表5-8、图5-3可知,目前我国省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综合指数在100以上的,有8个省市,占省域总数的25.81%。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综合指数低于50的,有6个省区,占省域总数的19.36%。指数值最高的上海市,其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高出指数值最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190个百分点。

若将省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低水平四个档次,则聚类情况如下。

(1)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指数值在150以上)省域:上海、北京、广东3省市;

(2)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较高水平(指数值在100~150之间)省域:浙江、江苏、天津、山东、福建5省市;

表5-8 各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以全国平均值为100)

①此处为西部民族地区平均指数值。

(3)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一般水平(指数值在50~100之间)省域:黑龙江、河南、吉林、湖北、海南、辽宁、河北、湖南、重庆、四川、安徽、陕西、江西、云南、广西、内蒙古、山西17个省、市、自治区;

(4)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低水平(指数值在50以下)省域:甘肃、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宁夏6省区。

分析上述聚类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域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一般水平的省域,东部地区有2个,占该类别省域总数的11.77%,中部地区6个省全部集中于此类别,占该类别省域总数的35.29%,西部地区有6个,亦占该类别省域总数的35.29%,东北地区3个省全部集中于此类别,占该类别省域总数的17.65%;低水平的省域全部来自西部民族地区,即在西部民族地区的9省区中,有6个省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处于低水平行列——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省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处在全国末位之列。

表5-8和图5-4显示,东部地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高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41.03、55.67、92.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也明显低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东北、中部地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为西部地区的3.11倍、2.16倍和1.83倍。

表5-8和图5-4同样显示,西部民族地区的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低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110.28、69.25、56.61个百分点,差距显著。从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的三大领域看,西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信息化间接绩效差距最大的是资源领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指数——分别低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168.93、114.74、107.54个百分点,形成了深深的“鸿沟”。可见,资源领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过低,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与其他地区差距极为显著的关键领域。那么,在这一关键领域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关键要素又是哪些呢?通过表5-6,可以清晰地看出: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建设用地效益过低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资源领域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过低的关键要素,尤以“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为最要害的影响要素。西部民族地区在资源领域的粗放发展现况,充分映衬出了该地区在这一领域的信息化间接绩效的低下。由此也可以认为,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中观经济信息化间接绩效水平过低的最为关键的制约要素。如何尽快在资源领域以现代化工艺和科学管理手段来取代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由“二元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亟须解决的关键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