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张晋平产业生态作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有效形式,近20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产业群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高度的重视,已经成为发展的新模式。因此,着眼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调整产业的组合,就能相应地产生出影响区位发展的力量。

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张晋平

产业生态作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有效形式,近20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产业群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高度的重视,已经成为发展的新模式。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除了地缘关系,更主要的取决于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转化机制的效能。如今,西北已经进入区域产业竞争密切关联阶段,而且这种关联将随着区域的发展逐步加强,也对西北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西北信息产业的基本状况

1.西北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www.guayunfan.com)

西北信息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酝酿和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未);初步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见表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区域信息产业体系:(1)从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陕西、新疆和甘肃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开发区内,尤其陕西、新疆是西北信息产业总量最大的省份;(2)从成长过程看,一是由政府(如陕西)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国有和军工企业的整合,在行政区或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由企业创新、模仿、衍生和裂变而来。(3)从产业类型看,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较少。(4)从驱动力看,劳动密集型以自发生成为主,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以国家为主,主要模式为“空间扎堆型”、“群体迁入型”和“定向嫁接型”。

西北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1)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如通过新兴产业的形成,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2)加强了区域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如通过资源共享、刺激创新、加剧竞争、知识溢出等形成一些规范和惯例,促进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3)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表1 西北信息产业发展阶段特点

2.西北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西北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主要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国家的“三线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山、散、洞”,向城市集聚。陕西和新疆通过规划整合,保留了大量电子企业。甘肃重视不够,失去了原有优势。宁夏、青海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和人才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它省(区)相比差距甚远,严格地说还没有完整意义的信息产业,如在2000年以前还没有生产过任何硬件的信息产品。目前西北信息产业形成了,二头强(陕西、新疆)、中间软(甘肃)、二翼弱(宁夏、青海)的发展格局(见表2)。

表2 西北信息产业分布情况

西北由于地处东西结合部的位置,有四通八达、承东启西、联贯南北、兼容并蓄、四面辅射、左右逢源的地缘优势。同时,东西欧亚大陆桥的贯通,西北是通经之地,具有多方位地吸引资金、技术、物资的广泛可能性,也有向四面扩散自己的优势的基础条件,在新世纪国家发展战略转向开发西部地区的情况下,西北区位的这种有利方面会更显得突出。因此,着眼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调整产业的组合,就能相应地产生出影响区位发展的力量。不仅能把它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还可以对西北的文化发展、信息消费、资源整合产生积极影响。

二、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1.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界定

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信息技术创新)、中观系统(信息产业形成)和宏观系统(产业集群互动)。社会学家埃吕尔在《技术的社会》一书中认为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就特定发展状况来说)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1]信息技术通过产业创新来促进产业互动,其产业链形式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和组织方式的结合使创新发生扩散,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就进入了新的阶段,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劳动分工,区域发展也因此发生重大转换。“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看,信息产业从产生到形成是以技术发展为前提的”。[2](见表3)

表3 信息产业的分化与延伸过程

2.信息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生态意蕴

信息产业是后工业社会最基本的信息生产模式。从内部构成环节上看,包括信息制造业、信息处理业、信息传输业,各领域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信息互嵌、信息共享和知识溢出等。从外部构成要素上看,包括人、文化、产业、目标、地缘、信息资源、区域经济、信息政策与技术扩散、信息消费、信息设施、产业转移等。从生态系统看,存在许多相互关联的环境因子,既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性因子,也有企业发展与竞争、技术创新与提供、双向及多边合作等主体性因子。每一个环境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对信息生态系统的自然形成、计划制定、组织设计、实施运作和控制安排产生影响。“信息生态系统应倡导以满足信息管理目标为发展导向和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为优化方向两个方面”[3]。因此,信息产业区域结构的整合应该与外部环境影响因子整合有机联系起来。

3.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内涵

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丰富的构成要素与复杂的结构关系形成的不同组分、关系纵横交错且错落有致的系统。结合西北信息产业的特点,可以将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描述性地定义为:在其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内逐渐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关系、积极的动力要素和高效的功能机制,对外能够不断与外部环境实现物质流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为本区域提供有效的信息生产与服务。其原则可以从多方面得到阐释:

(1)多元包容。西北地区文化多样、民族众多,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新疆、宁夏是民族自治区,而青海、甘肃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因此,设定的标准应该是为社会所容纳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接纳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观点、信仰、风格与语言,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习惯。

(2)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二化融合是未来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区域发展的基本国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加快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与广泛,陕西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甘肃的集成电路封装、青海的军工电子、宁夏新兴材料,都具有较大互补性。

(3)社会需求。信息生产业态系统需要资源共享及丰富和差异性的需求,这种需求为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需求的特点是边际效用的递增(需求的增加导致更多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优势在于可以催生西北信息产业不断的发展。

(4)区域合作。保证一个开放、良性的信息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若转化出现问题,生态系统便会失去活力,走向衰落”[4],其中核心是合作,通过合作,各省(区)包括各部门都会从中获得益处。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手段越来越丰富,会使合作变的更加快捷和廉价。

(5)城市功能。城市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发端于乡村,之后繁荣于城市。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而到2007年,这一比率达50%。西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量人口集聚于城镇,而以陇海—兰新铁路线及国道省道为依托的城镇分布格局,奠定了西北必然以交通为枢纽、城市为辐射、经济为动力的城市信息集聚区。

开放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应有如下的标志:高度的合作;政府政策;可忽略的规则;基本的信息基础建设等。

三、西北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重点

1.以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以往西北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服务业传统性质直接相关,即具有无形性、非标准化、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征,决定了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够编码化和标准化,为无形、不可存储的服务提供了有形的载体,如电信运营、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传输、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等,这些服务可进行远距离提供,而且成本极低,许多服务业由此可进行区域间甚至全球化的“可贸易性”。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与制造业一道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对于优化西北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深远。目前,西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时期的新阶段,而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新方向主要是针对生产而展开的,其主体服务方向是基于工业生产服务和农业现代化服务,如融资服务、技术创业服务、人才服务、咨询服务等,从外圈层起到人才、信息和资本的辐射和积聚作用。一是加快服务业信息化步伐,降低企业通过向生产服务业转型或延伸的成本,把诸如服务管理等外包给服务型企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中心为目标,构建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和物流信息共享网络;对有条件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其信息化改造,以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竞争力,提升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数据库、数据中心等大型、开放型的信息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三是推进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化,努力打造几个外包服务基地。因此,进一步加大信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和质量,应该成为西北信息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2.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生产服务业形成

工业化是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成果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各领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西北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战略与信息技术的勃兴、渗透和催化,为西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继续深层次地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着力在产品设计、远程控制、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四个环节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力度。同时,应重点围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能耗大户,切实加大改造力度,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建设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支持平台。充分发挥“商信通”等应用平台。三是加强企业信息化重点应用建设,构建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智能控制以降低资源消耗,加大网上销售以改变生产业态,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

3.以培育新兴信息产业生长点促进信息产业升级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10年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它将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形成集群发展趋势,而不断的技术创新是保证高新技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将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高技术含量与高技术附加值贯穿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速产业融合步伐,将形成以网络传输产业、信息家电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信息技术变革将为产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依据上述发展趋势,在西北信息产业融合中,应该提前在两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应将3G与数字内容产业有效进行融合与整合,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目前3G已经成为通信业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环节。陕西在3G制造方面有着较大优势,而其他省区的应用与消费有巨大发展空间。二是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融合了IT技术的升级产业,它是服务业中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它不仅有较强的增长带动作用,还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数字内容产业相继建成,并产生了较好效益。

四、结语

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考虑到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产品周期性、区域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信息链进行对接。在新一轮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围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信息传播与信息产业融合等环节进行系统构建,是全球化形势下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技术社会角色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15.

[2]苟仲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6):5.

[3]李玉杰,刘志峰.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本质及评价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6):263-266.

[4][英]J·霍金斯.创意经济与创意生态系统.//上海社会科学院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38-349.

(张晋平,男,本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